胎位低

胎位低

胎位低指的是懷孕時子宮過大,導致胎兒胎位不正,容易流產。遇到以上情況,可通過醫學手段治療,糾正胎位。胎位異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不正,較長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胎位異常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於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基本信息

概述

病因

胎位低胎位低

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叫胎位。正常的胎位應為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平行,胎頭在骨盆入口處,並俯屈,頦部貼近胸壁,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交叉於胸腹前,整個胎體呈橢圓形,稱為枕前位。除此外,其餘的胎位均為異常胎位。在妊娠中期,胎位可異常,以後多會自動轉為枕前位。如在妊娠後期,仍為異常胎位,則稱為胎位異常,亦叫“胎位不正”。常見的胎位不正有胎兒臀部在骨盆入口處的臂位,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垂直的橫位,或斜位等。引起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骨盆狹小盆腔腫瘤、胎兒畸形、羊水過多等因素。異常胎位在分娩時可引起難產,多需手術助產。如處理不當,甚至會危及母親及胎兒生命。

調理

祖國醫學文獻中無胎位異常的病名,但可見於“難產”或“產難”。其病因正如《保產要旨》雲,“難產之故有八,有因子橫、子逆而難產者,有因胞水瀝乾而難產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長遣嫁,交骨不開而難產者,有因體肥脂厚,平素逸而難產者,有因子壯大而難產者,有因氣虛不運而難產者。”這與現代醫學論述是一致的。其病機主要是氣血虛弱與氣滯血瘀,臨床可見孕婦素體虛弱,正氣不足,神疲肢軟而無力促胎轉正。或因平素過度安逸,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滯,氣不運行,血不流暢,氣滯血瘀,又因懷孕驚恐氣怯,肝氣鬱滯,氣機失暢,而致胎位不正。《婦人大全良方產難門》指出:“婦人以血為主,惟氣順則血和;胎安則產順。”故治療應調理氣血,使氣行則血行,血行則氣暢,氣血通暢而胎位自然轉正。然胞脈者繫於腎,補氣血的同時要固腎,則胎固氣順。中藥糾正胎位異常,無損胎之弊。

症狀

1、妊娠28周后經腹部、陰道、B超檢查證實為異常胎位。
2、臀位診斷:腹部檢查子宮呈縱橢圓形,子宮底部可觸到圓而硬、按壓有浮球感的胎頭。恥骨聯合上方可觸到軟、寬而不規則的胎臀。胎心音在臍上方左或右側聽得最清楚。B超檢查胎頭在肋緣下。恥骨聯合上方為臂或為足。
3、橫位的診斷:子宮呈橫橢圓形,胎頭在母體腹部一側觸及,恥骨聯合上方較空虛。胎心音在臍周兩旁最清楚。B超檢查胎頭在母體腹部的一側。

預後及預防

1、橫位應做選擇性剖腹產。臀位分娩,初產婦多作剖腹產;經產婦,胎兒較小、骨盆夠大者,可考慮陰道分娩。
2、橫位如未分及時處理,會導致臍帶脫垂,胎死宮內,甚至有子宮破裂危險。
3、臀位有破水後臍帶脫垂可能,分娩過程中有後出頭危險,會造成胎兒宮內窒息,甚至死亡。
4、作好產前檢查,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如未轉為頭位,則先作好分娩方式選擇,提前住院待產。可以預防分娩時胎位不正及避免因胎位不正造成的嚴重後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