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伴癌綜合徵系指由於消化系的某些癌瘤所伴發的一些症候群。
【診斷】
通過放射性核素標記大分子物質消化道排泄試驗,或α1-抗胰蛋白酶檢測可以確診蛋白丟失性胃腸病。
【治療措施】
治療主要是原發癌瘤的切除,也可套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如奧曲肽治療,對控制 腹瀉 有效。
【臨床表現】
一、蛋白丟失性胃腸病
多見於 胃癌 和 結腸癌 ,因癌組織壞死脫落而引起相應胃腸黏膜的通透性增高,血漿蛋白大量從胃腸道漏出丟失。癌瘤壓迫和堵塞淋巴管,引起胃腸淋巴回流受阻,淋巴管淤積、破裂,使大量蛋白丟失。臨床上以低蛋白血症和水腫為主要表現。
二、小腸絨毛萎縮
可見於結腸癌、 直腸癌 、主要表現為腹瀉。
三、腹瀉、失水和 休克
主要見於結腸絨毛樣腺瘤,偶見於消化道APUD系統腫瘤,如VIP瘤、胃泌素瘤和胰多肽瘤等。表現為分泌性腹瀉,可導致失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
【鑑別診斷】
應與其它原因或途徑引起的蛋白丟失相鑑別。
相關詞條
-
伴瘤內分泌綜合徵
伴瘤內分泌綜合徵,起源於非內分泌組織的腫瘤(多為惡性)分泌一種或多種激素或激素類似物而引起相應激素過多的症候群,稱為伴瘤內分泌綜合徵,又稱異位激素綜合徵...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症狀體徵 應該做哪些檢查 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
伴癌綜合症
伴癌綜合症是指癌腫本身代謝異常或癌組織對機體發生各種影響引起的內分泌或代謝方面的症候群,癌作用於其他系統引起的肺外表現,包括內分泌、神經肌肉、結締組織、...
鑑別 抗癌蔬菜 -
肝臟類癌
肝臟類癌(hepatic carcinoid)是指原發於肝臟的類癌,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生長緩慢的上皮細胞腫瘤具有惡變傾向臨床上僅有少數病人有類癌綜合徵(c...
流行病學 發病機制 病因和病理 臨床表現 診斷 -
結腸類癌
結腸類癌起源於腸黏膜腺體的嗜銀Kultschitzky細胞,又稱嗜銀細胞瘤。這種細胞是一種特殊的上皮細胞,在結腸呈彌散性分布,能產生多種肽胺類激素,與腎...
概述 病因 症狀 結腸類癌 治療 -
闌尾炎癌
闌尾類癌(carcinoid of appendix)是胃腸道類癌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位於闌尾的黏膜下層,70%~90%的闌尾類癌小於1cm。臨床多無明...
流行病學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檢查 -
癌痛
癌性疼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復或調節的信息傳到神經中樞後引起的感覺,別名,癌痛,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種原因使50...
症狀體徵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診斷檢查 治療方案 -
膽管細胞癌
膽管細胞癌是指發生於肝內膽管(即左、右肝管第1級肝內分支以上)的癌腫,屬原發性肝癌的一種。2cm以下腫瘤常不能顯示上述增強掃描特徵,只顯示整個腫瘤呈輕度...
病理病因 影像學表現 症狀體徵 檢查鑑別 治療方式 -
吸收不良綜合徵
吸收不良綜合徵,系各種原因引起的小腸消化,吸收功能減損,以致營養物質不能正常吸收,而從糞便中排泄,引起營養缺乏的臨床綜合徵群,亦稱消化吸收不良綜合徵。由...
分類 病因學 病因分類 發病機理 病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