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初起時毛髮根部有小丘疹或小膿庖,形如粟粒,瘙癢難忍,搔破流水,乾後結黃痂成碟形,中央凹陷,中有毛髮貫穿,黃痂脫落後見糜爛面,有特殊臭味,由於毛囊被破損,愈後留有瘢痕而局部禿髮。病變多從頭頂部開始,逐漸向四周擴大,可侵犯整個頭皮,但頭皮四周約1厘米寬的區域不易累及。少數糜爛化膿,伴有附近淋巴結的腫脹疼痛;有的侵犯面、頸部,僅有丘疹和少數鱗屑;也可累及指(趾)甲,使甲板混濁、變形,甲板游離緣下可見到黃癬痂。極易傳染,多見於農村兒童,青少年和成人也可能發生。
診斷
1.頭皮見碟形污黃厚痂,有鼠尿臭味,中心黏著且有毛髮穿過,發變枯黃彎曲,易拔出但無折斷。初為分幣大小,久可泛及廣大頭皮,最後形成萎縮性瘢痕,遺留永久性禿髮,僅沿髮際有1厘米左右的一圈毛髮殘留。自覺瘙癢,常繼發感染,可形成膿腫。
2.病程緩慢,可遷延數十年。多在兒童期發病,有與同患者密切接觸史。
3.真菌檢查:濾過紫外線燈下有暗綠色螢光。真菌培養致病菌為黃癬菌。鏡檢可見發內孢子及鹿角狀菌絲和氣溝氣泡。
辨證分型
1.風濕毒聚
證見黃痂污穢,毛髮枯黃易落,瘙癢無休,走竄漫延。舌紅,苔薄,脈浮或滑。
2.濕熱毒聚
證見黃痂黏著,頭皮潮紅,按之疼痛,糜爛溢膿。伴寒熱頭痛,口渴咽乾。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療
治療宜殺蟲清熱解毒利濕。藥用茵陳、蒲公英、蛇床子、苦參、白蘚皮等。外治,搽一掃光或雄黃膏,同時把病發連根拔去,每日洗頭,兩日剃髮一次,剃刀套用沸水煮透消毒。
預防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減少傳染來源;不可使用患者的梳子、帽子、枕套等用具;理髮用具應每日分別用水煮沸15分鐘;患者應徹底治癒後,才能參加集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