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聵

《國語·晉語四》:“聾聵不可使聽。 《法言·問明》:“吾不見震風之能動聾聵也。 《易林·頤之鼎》:“牛馬聾聵,不知聲味;遠賢賤仁,自合亂憒。

lóng kuì ㄌㄨㄙˊ ㄎㄨㄟˋ
聾聵(聾聵) 
(1).耳聾或天生的聾子。《國語·晉語四》:“聾聵不可使聽。” 韋昭 註:“耳不別五聲之和曰聾。生而聾曰聵。” 漢 揚雄 《法言·問明》:“吾不見震風之能動聾聵也。”《南齊書·王融傳》:“聽《韶》《雅》如聾聵,臨方丈若爰居。” 郭沫若 《未央》:“﹝他﹞常常為耳鳴重聽所苦,如今將近十年,更覺得有將要成為聾聵的傾向了。”
(2).喻愚昧無知。亦指愚昧無知的人。 漢 焦贛 《易林·頤之鼎》:“牛馬聾聵,不知聲味;遠賢賤仁,自合亂憒。”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世有此聾聵,茫茫將焉如。” 唐 韓愈 《朝歸》詩:“坐食取其肥,無堪等聾聵。” 明 歸有光 《太極在先天範圍之內》:“明言曉告,以振斯世之聾聵。”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