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韓文公文鈔》引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茅坤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魏晉以後,宋齊梁陳迄於隋唐之際,孔子六藝之遺不絕如帶矣(1)。昌黎韓退之崛起德、憲之間(2),泝孟軻、荀卿、賈誼、晁錯、董仲舒、司馬遷、劉向、揚雄及班掾父子之旨而揣摩之(3)。於是時,譽者半,毀者半,獨柳宗元、李翱、皇甫湜、孟郊二三輩相與游從(4),深知而篤好之耳。何則?於舉世聾聵中而欲獨以黃鐘、大呂鏗鍧其間(5),甚矣其難也!又三百年而歐陽公修、蘇公軾輩相繼出,始表章之(6),而天下之文復趨於古。嗟乎!隋唐之文,其患在靡而弱,而退之之出而振之。固已難矣。乃若近代之文,其患在剿而贗,有志者苟欲出而振之,而其為力也不尤戛戛乎其難矣哉(7)?要之,必本乎道而按古六藝者之遺,斯之謂古作者之旨云爾。
予故於漢西京而下(8),八代之衰(9),不及一人也。首揭昌黎韓文公愈(10),錄其表、狀九首,書、啟、狀四十六首,序三十三首,記、傳十二首,原、論、議十首,辯、解、說、頌、雜著二十二首,碑及墓誌、碣銘五十二首,哀辭、祭文、行狀八首,厘為十六卷(11)。昌黎之奇,於碑、志尤為巉削(12)。予竊疑其於太史遷之旨或屬一間(13),以其盛氣搯抉(14),幅尺峻而韻折少也(15)。書、記、序、辯、解及他雜著,公所獨倡門戶,譬則達磨西來(16),獨開禪宗矣。[1]
作品注釋
(1)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2)昌黎韓退之:即唐代文學家韓愈。德、憲:指唐德宗和唐憲宗。
(3)泝(sù):也作“溯”,向上推求。班掾父子:指班彪和班固父子。掾,古代佐貳官的通稱。
(4)李翱: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貞元年間(785—805)進士,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其文章及思想均追隨韓愈。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元和年間(806—820)進士,官至工部郎中。從韓愈學古文,與李翱、張籍齊名。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貞元年間(785—805)進士,曾任溧陽縣尉、河南水陸轉運判官。早年隱居嵩山時,與韓愈結為至交。
(5)聾聵(kuì):耳聾,失去聽覺。聵,生而耳聾。黃鐘、大呂:古樂十二律中的第一、第二律。這裡指合乎樂律的音樂。鏗鍧(kēnghōng):鐘鼓相雜之聲。
(6)表章:即“表彰”。
(7)戛戛(jiá):形容困難而費力。
(8)漢西京:指西漢。西漢建都長安,以長安在西,稱西京。
(9)八代:指西漢以後的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10)揭:舉。
(11)厘:整理。
(12)巉削:高峻。
(13)或屬一間:或者還相隔一層,喻尚有差距。
(14)搯抉(tāojué):抽出,掏出。
(15)幅尺:寬度。
(16)達磨西來:達磨(也作“摩”)從西方來。達摩是南天竺高僧,梁武帝時泛海至廣州,後住嵩山少林寺,為中國佛教禪宗的第一代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