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聞長江大橋成喜賦
江漢三城隔①,相持鼎足然②。地為形所限,人與貨難遷③。
利涉資舟楫④,風濤阻往還。夢思仙杖化⑤,喜見鐵橋懸。
武漢連一氣,龜蛇在兩邊⑥。滔滔流不盡,蕩蕩路無偏⑦。
轉運增潛力,工程壯大千⑧。山青深淺雜,雲白卷舒妍⑨。
黃鶴樓非舊⑩,晴川閣尚全⑪。游觀當日暮,何物惹愁牽?
注釋譯文
①江漢三城隔:漢江,指長江、漢水。三城,指漢口、漢陽、武昌三鎮。全句的意思是,長江、漢水阻隔了武漢三鎮。
②鼎足:鼎,古代的蒸煮器,一般為三足兩耳。此處比喻武漢三鎮因江漢阻隔互不連通的對峙局面。
③遷:移,行。
④利涉資舟楫:利涉,便利地渡過。資,依靠。楫,划船的槳。整句的意思是,便利地渡江只有依靠船舶了。
⑤仙杖化:神仙的手杖點化。
⑥龜蛇:龜山和蛇山,在武漢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
⑦蕩蕩:廣大的樣子。
⑧大千:謂廣大的世界。
⑨妍:美麗。
⑩黃鶴樓:故址在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解放後興建長江大橋時已拆除,樓前塔已遷至附近的高觀山。現在已移址在蛇山重建。
⑪晴川閣:在武漢市龜山東麓禹功磯上,登臨其上,可遠望江、漢景色。
作品鑑賞
武漢長江大橋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鐵路公路雙層大橋,跨度近1700米。它的全部工程還包括各長三百米的漢水鐵路橋和公路橋以及十座跨線橋。1957年10月,該橋落成並通車。這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之一。該詩通過敘述武漢三鎮交通的巨大變化,來抒寫長江大橋建成的偉大意義和詩人的喜悅心情。
開頭六句,以簡潔的筆觸概括武漢三鎮過去被長江切割、交通困難的情狀:“江漢三城隔,相持鼎足然。地為形所限,人與貨難遷。利涉資舟楫,風濤阻往還。”長江、漢水隔離了武漢三鎮,形勢如鼎足一樣;因為地勢所限制,妨礙了旅客貨物的運輸;便利的渡江只有依靠船舶,但風浪又往往阻隔著人們的來往。接下去,詩人以不可抑止的激動心情描述長江大橋建成後的巨大變化和深遠意義:“夢思仙杖化,喜見鐵橋懸。武漢連一氣,龜蛇在兩邊。滔滔流不盡,蕩蕩路無偏。轉運增潛力,工程壯大千。”多年的夢想終於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透過“夢想”、“喜見”、“滔滔”、“蕩蕩”、“壯大千”等詞語,把詩人激動驚喜的心境繪聲繪色地渲染出來。接下來的詩句便是寫景抒情了:“山青深淺雜,雲白卷舒妍。黃鶴樓非舊,晴川閣尚全。游觀當日暮,何物惹愁牽?”站在大橋上放眼望去,青山斑駁,白雲卷舒,黃鶴樓雖非舊顏,但風光宜人的晴川閣尚在。遊玩觀賞,當日暮歸去的時候還有什麼使你憂愁牽掛呢。言外之意是說,長江大橋的落成,不僅武漢三鎮的交通暢達了,而且使周圍的風光景物也大放光彩,一切都顯得格外明麗、動人,再也沒有什麼令人憂愁的事情了,流露出詩人對長江大橋無限讚美的欣喜情懷。最後一句設問,使得詩人的抒情更為含蓄、俏皮,意味深長。
在該詩中,詩人將敘事與寫景融為一爐,使感情的抒發避免了真露與平淡,而顯得變化有致、含蓄委婉。尤其是最後一段長江大橋風光景致的描繪,無疑是詩人的激情所催開的想像之花,更是別具匠心和意趣的。
此外,該篇對仗工整,運思巧妙;隔句押韻,音律協調。讀來朗朗上口,體味意蘊深長,這在古體詩創作上是難能可貴的。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董必武青年時代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從事黨和紅色政權的建設工作。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時期和日本投降以後,是中共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同國民黨破壞抗戰、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建國後,歷任中央政法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二屆政協副主席,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