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燈普照

聖燈普照

“聖燈普照”是清代璧山八景之一。位於城西汪家三百梯近處(今大興鎮紅嶺村),沿公路西行約十四五里,其地山嶺連延不綿,嶺上有明初建築聖燈寺,又名天燈寺,寺後有老虎岩,古時又名聖燈岩。關於這個有個美麗的傳說,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聖燈普照"是清代璧山八景之一。“聖燈普照”位於城西汪家三百梯近處(今大興鎮紅嶺村),沿公路西行約十四五里,其地山嶺連延不綿,嶺上有明初建築聖燈寺,又名天燈寺,寺後有老虎岩,古時又名聖燈岩。相傳半夜時,山岩有燈形光芒四射,奪目耀眼。明代宏治年間,其地又建有聖燈寺坊,坊上書有聖燈禪寺和寶珠山字句。《聖燈普照》首聯“危巒石火辟何年,變幻如熒照大千”(“危巒”,高高的山巒;“石火”,敲石所發出的火;“大千”,廣闊無邊的世界),此聯扣住“聖燈普照”的特點,可謂落墨運筆自然。頷聯和頸聯“雨霽三更松弄影,風披萬井柳拖煙。梵堂鶴認長明處,空谷鶯啼不夜天”,具體展現聖燈普照下的情景。雨後松影婆娑,風中柳煙縹緲,鶴佇立於梵堂,鶯鳴唱于山谷。一“弄”一“拖”巧用擬人手法,把個松柳寫得搖曳多姿,脈脈有情,有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之妙。尾聯“皓月皎星簾外白,流光暗室肯薪傳”,有亮月明星,有聖燈照耀,哪怕暗室也流光亮堂。全詩結構緊湊渾然,句句扣聖燈之普照,物象處處顯明亮,給人一種亮麗闊遠的意境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