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意境與現代人生

本書概括了諸子百家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哲學性認識,努力探索先秦諸子學說中規律性的見解,一分為二地評介其為人處世的原則,實事求是地介紹了諸子認識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業的方略。本書旨在揭示和分析老莊意境,以便自覺地揚棄和借鑑它,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也可以增強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

基本信息

老莊意境與現代人生

內容簡介

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軸心時代。當時諸子並起,百家爭鳴,學術文化高度發展。正如古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思想發展的源泉一樣,先秦諸子學說是中國二千年來思想發展的源泉。

老莊意境,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遺存,不但仍在影響著現代人生,而且對現代人生還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書旨在揭示和分析老莊意境,以便自覺地揚棄和借鑑它,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也可以增強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

《諸子百家與現代文化》一書概括了諸子百家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哲學性認識,努力探索先秦諸子學說中規律性的見解,一分為二地評介其為人處世的原則,實事求是地介紹了諸子認識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業的方略。該書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與智慧的結晶,對於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質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王德有,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1944年生。1968年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哲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尤著力於道家及老莊。主編《中國文化百科》,並著有《道旨論》(獲第三屆“全國優秀圖書”獎)、《老子演義》、《老子指歸全譯》、《智慧論》、《嚴君平詳傳》等書。社會職務主要有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全國出版專業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評審、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從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圖書目錄

總序

修訂版序

序言

第一章 尋根溯本求自我

一 自我意識的智慧型積累

1.智慧型發展的基本歷程

2.智慧型發展的兩個飛躍

二 人類自我的老子初見

1.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2.執古之道 御今之有

三 老莊之學的求我之路

1.惟道是從 以道觀之

2.守母存子 人之因天

四 先秦易學的借鑑光大

1.形上為道 形下為器

2.繼之者善 成之者性

五 宋明碩儒的高揚奠基

1.物由道形 人由道行

2.天有是理 聖人循之

3.三綱五常 理之流行

4.為仁為義 則謂之理

六 現代人生的指導思想

1.西方智慧 重在形上

2.形下為基 形上為導

3.溝通中西 化西為中

4.現代人生 老莊之果

第二章 天大地大人亦大

一 老莊傳統的人格自尊

1.聖人愚� 萬歲一純

2.我之為我 以有神也

二 易學系統的人格自尊

1.天地設位 聖人成能

2.夫大人者 與天合德

三 儒家系統的人格自尊

1.人生有義 故最為貴

2.中正仁義 立人之極

四 現代人生的自尊自愛

1.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

2.人生在世 貴在精神

第三章 游於方外無生死

一 莊子名下的生死格言

1.人生如夢 生死物化

2.隨道周流 生死同一

3.善吾生者 亦善吾死

4.以道觀之 無所分殊

二 荒誕離奇的妙語玄機

三 列子名下的生死格言

1.天出其精 地出其形

2.生順道行 死順道歸

3.盡歡窮樂 死則皆空

4.生憐死損 不私身

四 順隨自然地奮進揚帆

第四章 名利富貴皆煙雲

一 名譽面前的辯證思考

1.道隱無名善貸且成

2.圖於虛名 有傷於德

3.無近刑名 可以全生

4.名止於實 義設於適

二 利益面前的辯證思考

1.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

2.欲得者咎 無足者禍

3.所治癒下 得車愈多

4.利合相棄 天屬相收

5.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6.養形忘利 志道忘心

三 財富面前的辯證思考

1.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

2.有餘為害 財為其甚

3.不違其度 知足者富

4.藏金于山 藏珠於淵

四 地位面前的辯證思考

1.以道觀之 物無貴賤

2.為而不榮 去而無憂

第五章 立身處世觀其妙

一 事物狀態的度勢審時

1.長短相形 高下相傾

2.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3.智慧出時 必有大偽

4.居善擇地 動善擇時

二 局勢轉換的巨觀預測

1.反者道動 其事好還

2.禍福相倚 正奇相復

3.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三 經世理事的隨機對策

1.以柔勝剛 以弱勝強

2.用人之力 配天之極

3.不敢進寸 而卻退尺

4.功成身退 天之大道

5.圖難於易 為大於細

6.慎終如始 則無敗事

四 安身立命的警世之言

1.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

2.聖人無心順百姓心

3.輕諾寡信 多易必難

4.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後記

再版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