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2 單元《過年》中第二篇主體課文,是一篇散文。本文節選自作者老舍的作品,文章有改動。老舍(1899—1966),滿族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

基本信息

原文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了。
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此辣味,色味雙美。
到了臘月十九日,學生們開始放年假了。他們第一件事是上街買爆竹和玩具,貼近年根就去趕集買年畫了。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徹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
大年初一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人們走出家門,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時,城內城外的廟會也開放了,小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可以騎毛驢,看美景,還能買到春節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節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紗燈,有的是冰燈,還有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紙燈,有的燈裡面還有叮咚作響的小鈴鐺呢……除了看燈,人們還會吃元宵,預示著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一轉眼,到了正月十九,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聶紺弩雜文集》,三聯書店,1981年。老舍(1899—1966) ,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老舍先生七歲念私塾,以後在西直門私立第二國小堂、南草廠第十三國小、北京市第三中學讀書。1918年由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國小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1924年夏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業餘刻苦自學,並開始寫小說。1929年夏離英,途經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滯留半年,在華僑中學任教,創作長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回到北京。1930年夏在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寫作,創作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短篇小說集《趕集》、雜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1931年與胡潔青女士結婚。1934年夏至1936年夏在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並繼續寫作。著有短篇小說集《櫻海集》、《蛤藻集》與個人創作經驗集《老牛破車》。1936年辭去教職,專門從事寫作,創作了《駱駝祥子》、《文博士》等。“七七”事變爆發,11月濟南失陷前夕,隻身離濟赴武漢。1938年8月武漢失陷前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遷重慶。自1938年3月至1945年抗戰勝利,一直是該協會的主要領導人。這期間他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利用各種文藝形式對愛國抗日做出了貢獻。他自己也以團結抗日為題材,積極進行文學創作,寫出了《殘霧》、《國家至上》(與宋之的合著)、《張自忠》、《面子問題》等九部話劇;《火葬》、《四世同堂》(第一、二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火車集》、《貧血集》以及鼓詞、京劇等。1946年3月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先生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在美國繼續從事文學創作。寫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長篇小說《鼓書藝人》。1949年10月正在美國養病的老舍先生接到周恩來總理請他回國的信後,立即回國,於當年12月回到北京。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課文賞讀

文章共有7 個自然段,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裡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後增長見識。根據課文內容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知識水平和認知現狀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