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囊蕨

群囊蕨

群囊蕨Botryopteridaceae所屬群囊蕨科,群囊蕨屬,分布於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組7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群囊蕨(未定種1)
科名信息:Botryopteridaceae,群囊蕨科
屬名信息:Botryopteris, 群囊蕨屬
形態描述:僅有葉柄保存。葉柄橫切面可能呈近橢圓形,大小約為3×2mm。表皮細胞保存不好。皮層分為內外兩部分。外部皮層由5-6層厚壁組織細胞構成,細胞小,直徑10-18m,縱向上很長,頂端尖銳。內部皮層細胞橫切面近等徑,直徑25-60(多為30-50)m,也呈縱向伸長狀,長80-270(多在100以上)m,長度由外向內似逐漸變短,但端壁多平直。圍繞著維管束有時可見一條由數層較小細胞構成的帶,細胞橫切面近等徑,壁較內部皮層細胞的薄,但縱切面形態不明,可能為韌皮部。維管束橫切面ω形,其主體部分為長橢圓形,長0.8-1mm,中央兩層管胞厚,向兩端變薄至一層管胞。三條臂的基部略粗,寬2-3個管胞,向頂端逐漸變細,頂端各具一個原生木質部束。中間的臂長約0.5mm,直,兩邊的臂略長且向內彎曲,頂端有時略內卷。後生木質部管胞直徑50-120m,大的管胞壁上具網紋或多列橫橢圓形梯紋紋孔。中間的臂與兩邊的臂之間各有一大團厚壁細胞,橫切面上呈寬的紡錘形,長軸與臂平行,約500-530m,短軸約300-350m,厚壁細胞直徑一般30-40m,縱向上呈極狹的紡錘形。
比較研究:群囊蕨屬下的種經合併和轉移後,目前還有B. antiqua Kidston,1908;B. forensis Renault,1875;B. hirsuta(Williamson)Scott,1899;B. ramosa(Williamson)Scott,1900;B. tridentata(Felix)Scott,1899;B. scotii Holmes,1984;B. mucilaginosa Kraentzel,1934;B. dichotoma Holmes et Galtier,1983;B. renaultii Bertrand et Cornaille,1910;B. cratis Millay et Taylor,1980和B. nollii Rößler et Galtier,2003等11個種(Rößler and Galtier,2003)。當前標本的維管束橫切面呈ω形,具三條長的臂,在已有的11個種中,只有B. forensis的維管束橫切面形狀與當前標本的較相似,也具三條長的臂。但不同的是,上述11個種(包括B. forensis)的臂間均未見厚壁細胞團塊(Phillips,1974;Millay and Taylor,1980;Holmes and Galtier,1983;Holmes,1984;Rößler and Galtier,2003)。華夏植物區目前僅報導了中國河北平泉縣楊樹嶺煤礦早二疊世早期太原組上部火山凝灰岩中保存的一種群囊蕨B. tridentata(Hilton et al.,2001),其維管束三條臂間也未見厚壁細胞團塊。因此,當前標本可能代表了群囊蕨屬的一個新種,但由於標本較少,暫不定新種。
時代產地: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組7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