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開拓性地將文本解讀的政治學和戰略學視角相結合,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進行了細緻而系統性的考察,有助於分析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總體走向和潛在規律。
作者簡介
王榮,生於安徽合肥,法學學士,英語語言文學碩士,2013年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國際關係學院講師。2013-2014年赴美國美利堅大學訪問學習。研究領域主要為美國外交、中美關係,出版及發表編著、譯著和論文近二十篇。
圖書目錄
導論
一、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結構
第一章國家安全戰略:概念及理論
第一節基本概念
一、安全與國家安全
二、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
第二節戰略理論的源與流
一、從戰略到大戰略
二、大戰略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國家安全戰略分析框架
一、利益界定
二、威脅識別
三、手段選擇
第二章《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基礎分析
第一節出台背景
一、推行全球戰略的需要
二、國內政治考慮
三、政府制衡的產物
第二節地位和作用
一、提高政府外交決策效率,有效配置資源
二、政策宣示和政治說教
三、體現戰略學界研究成果並為其提供發展動力
四、統一認識,指導次級戰略
第三節制定過程
一、主要參與者
二、基本程式
第四節《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演變的階段劃分
一、冷戰末期
二、冷戰後時期
三、反恐時代
四、歐巴馬時代
第五節《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基本構成要素
第三章威脅評估
第一節美國威脅觀的形成基礎
一、強化民族認同
二、領導西方、維護全球主導地位
三、戰略思維慣性
第二節環境認知和威脅確認
一、冷戰末期:從清晰漸模糊的核心威脅——“蘇聯
全球擴張”
二、冷戰後時代:“不可懾止”的多樣化威脅
三、反恐時代:壓倒一切的頭號威脅——“恐怖主義”四、歐巴馬時代:反恐防擴視野下的多樣化威脅和新興力量的挑戰
第三節美國對國家安全威脅評估的特點
一、威脅評估中的善惡二元論傾向
二、安全威脅多樣化、不可預測性和不對稱性
三、威脅評估的變化性
第四章國家利益界定和目標設立
第一節國家利益的層次劃分
一、西方學者的國家利益觀
二、國家利益的內涵和外延
三、國家利益的層次劃分
四、國家利益和戰略目標
第二節美國不同時期的國家利益和戰略目標
一、冷戰末期:聚焦“安全利益”,關注“國際秩序利益”
二、冷戰後時代:以促進經濟繁榮為先導
三、反恐時代:全力保障遭遇挑戰的生存利益
四、歐巴馬時代:兼顧平衡的國家利益
第三節美國國家利益與目標確立的特點和原因
一、美國國家利益和目標的全面性和廣泛性
二、美國國家利益和目標確立過程的複雜性
三、在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之間平衡的美國國家利益
第五章戰略舉措和手段選擇
第一節總體指導思想
一、全局謀劃,進行整體戰略部署
二、突出戰略重點、最佳化配置資源
三、靈活調整,力使手段與目標相平衡
第二節不同時期的戰略舉措
一、冷戰末期:從“遏制”到“超越遏制”
二、冷戰後時代:“參與和擴展”
三、反恐時代:“先發制人”
四、歐巴馬時代:“巧實力”、“多夥伴”
第三節美國戰略舉措的特點
一、注重戰略舉措的整合性
二、以軍事力量為依託,軟硬兩手兼用
三、靈活運用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
第六章區域戰略重點的演變
第一節美國地緣戰略思想的演進與發展
一、美國地緣戰略的思想傳統
二、冷戰後美國的地緣戰略構想
三、“9·11”事件後美國地緣戰略思想的變化
第二節對歐洲戰略的發展與變化
一、俄羅斯(蘇聯)政策
二、歐洲一體化政策
三、歐洲防務政策
第三節對亞太戰略的發展與變化
一、美國在該地區的定位
二、同盟關係的構建
三、與中國的關係
第四節對中東戰略的發展與變化
一、中東和平進程
二、伊朗和伊拉克政策
三、地區安全挑戰
第五節對西半球戰略的發展與變化
一、經濟合作
二、政治關係
三、地區防務
第六節對非洲戰略的發展與變化
一、經濟援助
二、推進政治民主化
三、軍事滲透
結語
參考文獻
序言
大戰略或國家安全政策指的是一國在面臨內外威脅的情況下,在戰爭與和平時期運用適宜的國力來達到國家安全目標。——約翰·柯林斯:《軍事戰略》一、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冷戰結束後的世界經歷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在這歷史的洪流中,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實現本國發展,各國都在努力地調整、適應、謀劃和布局。美國在冷戰結束以後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力量都為其他國家所不可比擬。美國的影響力幾乎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一方面,作為最有實力和雄心的“弄潮兒”,美國為了實現其“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的宏願而勤于思辨,長於規劃,積極地對國際局勢做出認知、判斷和反應;另一方面,幾乎所有國家在度量國際局勢、制定外交戰略時都必須考察和分析美國的力量、意願和策略。實際上,作為當代國際戰略格局中的主導性國家、國際體系的關鍵塑造者,美國對世界的認知、判斷和反應本身就構成當今國際局勢的重要內容。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根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1997年出版的《軍語及相關術語》的界定,指的是“為達到鞏固國家安全目標而發展、運用和協調國力的各部分(包括外交、經濟、軍事和信息等)的藝術和科學”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美國軍事基本情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56—57頁。。作為一個好思辨、善謀略的大國,儘管就歷史而言美國是一個後起之秀,然而它在國家安全戰略思想的發展和實踐方面卻往往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端。實際上,當我們深入考察美國逐步走上國際主導地位的歷程後可以發現,美國政府對國家安全戰略的籌劃和鋪展功不可沒。研究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方法是多視角、多層次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美國並沒有正式的國家安全戰略檔案,專家學者們主要是從相關的防務和外交政策及實踐中洞悉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概貌和變化。1986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改組法》,其中第603款明確規定,美國總統應當每年向國會提交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闡明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迄今為止,共有5位總統、7屆政府向國會提交了14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包括1屆里根政府的2份(1987年、1988年),1屆布希政府的2份(1990年、1991年),2屆柯林頓政府的7份(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屆小布希政府的2份(2002年、2006年),最近的1份是歐巴馬政府於2010年5月出台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些報告所涵蓋的歷史時期至今已跨越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經歷了冷戰末期、冷戰結束、“9·11”事件和全球金融危機等重大歷史階段,反映和見證了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以及美國在新形勢下如何未雨綢繆、投子布局的動態過程。因此,美國歷任總統所正式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我們系統性地研究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和深入的方向。細緻地研讀《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準確地把握其要義,有助於我們洞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精髓,掌握其演進的脈絡。本書旨在主要運用文本研究的方法揭示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演變。該研究具有以下理論及現實意義:一是由於從文本解讀角度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進行系統性研究的成果缺失,因此本研究有助於確立一種有益的研究架構,從而開創國家安全文本研究方法之先河。二是有助於全面了解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演變的軌跡。通過解讀報告文本,藉助相關學術著作和資料,可以更準確全面地認知不同時期美國對其戰略環境、國家利益、威脅挑戰的判斷,美國對大國關係的理解和在此基礎上確立的國家安全戰略目標及排序,以及戰略舉措的選擇等內容。三是有助於總結和把握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演變的規律性和差異性。通過系統性的文本研究,縱向展開里根時期以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演變軌跡,橫向剖析不同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各個層面,不僅可以總結其整體戰略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也有助於考察其不同時期的戰略差異及導致差異的深層原因。四是有助於洞見美國的深層戰略文化和安全觀,從而更好地探索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背後的戰略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辨識美國戰略中所貫穿的核心理念與行為偏向,進而更深刻地認識、理解和預見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五是有助於為中國更好地籌劃本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提供借鑑。21世紀,美國是中國在尋求和平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壓力來源。深入了解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布局,有助於中國加深對美國的認知和對中美關係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捍衛本國的國家安全,籌劃本國在國際局勢變化下的應對方略以及更有效地構建中國在新世紀的發展宏圖。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截至目前,美國政府已出台了14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然而學術界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成果基本處於空白狀態。但是與此相關的研究成果卻非常豐富,它們為本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現將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綜述如下:(一)冷戰後美國大戰略研究的新進展冷戰期間,美國針對明確的敵人蘇聯採取了強有力的遏制和超越遏制戰略。冷戰的結束使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各界對其自身實力地位所達成的共識是,美國已躍居“難以撼動的世界權力中心”地位,美國領導的“單極時刻”已經到來Charles Krauthammer:“The Universal Dominion:Toward a Unipolar World”,The National Interest,Winter,1989/1990,pp48-49Charles Krauthammer:“The Unipolar Moment”,Foreign Affairs,Vol70,No1(Winter 1990/1991,p24。然而,在享受所謂“單極時刻”榮耀的同時,美國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它失去了對外戰略的“定位儀”,在認識變化的世界和選擇應對威脅和挑戰的手段時表現出疑慮、分歧甚至混亂。在對冷戰後國際戰略環境走向的認識上,美國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一是自由民主決定論。其理論基礎是所謂“民主和平論”Michael EBrown et al eds,Debating the Democratic Peace,The MIT Press,1996,piv,在冷戰結束前後受到了以多伊爾、福山等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學者的青睞。他們認為,“民主的擴展可以抵消無政府主義的影響,因而結構層次上將不再會有產生衝突和戰爭的原因”,民主國家可構成獨特的“民主和平區”Kenneth NWaltz:“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5,No1,Summer 2000,p8。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宣稱,冷戰的結束意味著世界將進入由西方意識形態占統治地位的歷史新紀元,在其中西方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將得到維持和“普遍化”Francis Fukuyama:“The End of History?”,The National Interest,No16,Summer 1989。由於這一觀點從某種程度上切合了美國外交的理想主義傳統,因此對美國的外交思想和決策產生了重大影響。根據這一觀點的邏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擴大西方自由民主價值觀,並將所謂“非自由民主國家”視作美國安全的重大威脅。二是國際格局不確定論。這場有關權力在國家間分布方式的辯論主要在現實主義者之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