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首屈柄短劍

羊首屈柄短劍

羊首屈柄短劍是商後期器具。

簡介

羊首屈柄短劍羊首屈柄短劍

說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通長30.2厘米,柄長11.6厘米。

1961年河北青龍抄道溝出土。柄端鑄羊首,雙角向後捲曲,額下有環扣,扁圓柄向一側彎,兩側及中脊飾短線紋。劍格兩側外突,身寬短,近長三角形。羊雙眼,鼻孔,角上原嵌綠松石,以部分脫落。整體鑄造厚重精良,裝飾考究。

羊首屈柄短劍羊首屈柄短劍

關鍵字

劍:古代兵器,是一種可以佩帶或手持的短兵,可斬可刺。《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戟拘其頸,劍承其心。”劍由劍身和把(莖)兩部分組成,劍身前有鋒,中有凸起的脊,脊兩旁坡下為“從”,從兩面殺的刃稱為“鍔”,合脊與兩從為“臘”。劍把有圓形和扁形兩種。在劍把和劍身間有三角形隔物稱“格”,又稱“衛”格常為玉制。把後面有首(鐔),把與“格”間常有“箍”。使用劍時以繩纏莖。已見最早的劍是周初的,春秋時期的劍漸多,至戰國、秦、漢最為盛行。短劍也稱為“匕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