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心理學

缺陷心理學

西方多稱作殘疾心理學,是心理學分支之一。研究具有生理和心理缺陷的患者,特別是盲、聾、啞和智力落後的人的心理活動規律,以及對缺陷的補償作用等。缺陷心理學的研究對於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例如,色盲的研究對於色覺理論、感覺理論和實踐的要求都有重要價值。缺陷心理學對於缺陷者,尤其是缺陷兒童的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依據。所以,缺陷心理學和醫學、醫學心理學關係密切。

研究

人類早就注意到身心發展異常,特別是感覺器官和智力異常對人類生存的影響。隨著社會進步,從18世紀開始,人們注意到對缺陷兒童的特殊教育。實驗心理學建立後,出現了個體心理差異和變態心理的研究。智力測驗方法的創立,使缺陷心理學有了更大的發展。缺陷心理學研究對於了解缺陷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教育和補償工作,具有很大意義。它也為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動規律,改進精神病學診斷,促進其他有關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分類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缺陷心理學可分為盲人心理學、聾啞心理學、智力落後者心理等。研究內容涉及到各類缺陷兒童和成人的認識活動(包括感覺、知覺、記憶、言語、思維等)以及個性形成的過程、特點和發展規律。各類缺陷者的主要缺陷所造成的心理發展障礙和未受損的感覺器官如何補償已受損的感覺器官及其功能,是其重要研究課題。缺陷心理學既與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心理學分支有密切聯繫,也與生理學、病理學、精神病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緊密相關。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觀察法和實驗法,但較多地套用比較法,即把缺陷者與正常人進行對照研究。同時,也使用測驗、調查及追蹤研究等方法。近年來,缺陷心理學研究的趨勢是:研究對象日益擴大,除盲、聾、啞、智力落後兒童外,還研究學習障礙、言語障礙、肢體殘缺、病弱兒童的心理發展;隨著研究課題逐漸深入,除對各類缺陷者進行再分類(盲、弱視、聾、重聽,不同程度智力落後等)後的深入研究外,還對同時患有多種缺陷(既盲又聾又啞)的兒童開展研究;研究方法也發展到重視跨文化的比較研究。

研究過程

缺陷心理學以研究生理、心理和軀體上有缺陷兒童和成人的心理活動和規律為對象,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探討心智遲鈍,視力、聽力和發聲缺陷者,以及行動能力上有障礙者的心理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使患者能了解和認識自己,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陷,增加戰勝缺陷的信心,也為治療、培訓患者提供心理學的依據。關於缺陷問題古代人早有所注意,到近代資本主義社會初期才出現了缺陷研究者。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受巴黎教育總局委託,承擔編制一套測驗,鑑定智力缺陷學生,開創了缺陷心理學研究工作。從此以後,缺陷心理學在西方各國日益展開,在結構、體系和研究方法上逐漸接近於普通心理學。目前缺陷心理學著重於:(1)研製患者生理和心理缺陷的診斷和指標。心理學工作者主要負責診斷智力低下和確定指標的工作。(2)分析缺陷形成的機制及其原因。心理學著重於研究認知和行為方面缺陷的特點,從先天和後天兩個方面來分析形成缺陷的原因。(3)缺陷教育心理的研究。將上述研究成果套用於教育和治療,促進患者身心健康發展。

研究內容共同點

它們研究的內容及共同特點為:①研究各類缺陷兒童和成人的認識活動(感覺、知覺、記憶、言語、思維)及其個性形成的過程、特點和發展規律;②主要缺陷所造成的心理發展障礙,未受損的感覺器官如何補償已受損感覺器官、其功能有何改變;③它與許多學科的發展密切相關,不僅與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心理學分支有關,也與生理、病理、精神病、教育、社會等學科緊密相關;④它的研究方法除與心理學中常用的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調查法、追蹤法等相同外,較多的是將缺陷者與正常者進行對照的比較法。隨著各國對殘疾人事業的重視,缺陷心理學的研究也日益發展,不僅研究的對象擴大,研究的課題也更為深入。前者除盲、聾、啞、智力低下兒童外,還包括學習障礙、言語障礙、肢體殘缺、病弱兒童的心理發展;後者包括了對各類殘疾者進行再分類的研究(例如將盲又分出弱視,將聾又分出重聽等)、對患有多種殘疾或缺陷(如又聾又啞及盲)兒童的研究、老年人傷殘心理的研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