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細絹蒿

纖細絹蒿

纖細絹蒿(學名:Seriphidium gracilensces)是小半灌木,國內只有新疆有分布。這種植物生命力強,非常適合作為牛、樣等家畜的日常飼料。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纖細絹蒿
種拉丁名: Seriphidiumgracilensces(Krasch.etIljin)Poljak.
Ns(Krasch.etlljin.)
Poijak.
種別名:

形態特徵

: 小半灌木,高25—40cm,被柔毛。莖從中部或基部分枝,形成密實的叢狀,葉有灰白色柔毛和褐色腺點,不育枝葉與莖下部葉基部變寬,矩圓形,長1—2cm,寬0.6—1cm,二至三回羽狀全裂,中部葉一回羽狀全裂或深裂,上部葉不裂,頭狀花序排列成擴展或略展開的圓錐狀,頭狀花序卵圓形或矩圓形,長2—2.5mm,無梗,直立,總苞片背面有毛和腺點,3—4層,外層比內層長,具膜質邊緣,小花管狀,兩性,3—4朵。瘦果矩圓形或卵圓形,長0.4mm(圖79)。

地理分布

: 分布於新疆,在國外,中亞,西伯利亞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 通常於3月底至4月初萌發,藉助春季的融雪和春雨迅速生長,形成葉簇,5月中旬即可長出大量枝葉,6—7月乾旱,氣候炎熱,處於休眠狀態。8月秋季來臨,又繼續生長,於8月底開始開花,9—10月結實,10月底開始乾枯,冬季殘留較好。纖細絹蒿因具有較長的主根和發達的側根,可以吸收較多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同時,其細小的葉片及其上密被的絨毛能大大減少水分的蒸騰和散失。因而具有極強的抗旱能力,它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在新疆由纖細絹蒿組成的荒漠草地廣泛分布於阿爾泰山南麓、塔城谷地,小面積見於博樂谷地。其分布區海拔高度,天山為700—1400m,阿爾泰山為800—1300m,在額爾齊斯河以北海拔600—1000m的山前平原也有分布。它生長的地區均處於山麓洪積扇、山間平原,適宜生長的土壤為砂壤質或礫砂質的棕鈣土或灰棕荒漠土,在礫石化強烈的地段也可以很好地生長。纖細絹蒿可形成單優種的荒漠草地,在群落中形成小半灌木層片,群落總蓋度20—30%,草群中除纖細絹蒿為建群種外,其餘植物僅有5—6種。它還可與超早生小半灌木木本豬毛菜(Salsolaarbuscula),木地膚形成荒漠草地,群落種類組成有10—15種。隨著海拔的升高,還可與多年生禾草組成草原化荒漠草地,這些禾草主要有沙生針茅(Stipaglareosa),沙生冰草(Agropyronde–sertorum),新疆針茅(S.Sareptana)、東方針茅(S.Orienta–lis)等。

飼用價值

: 早春和秋冬季是一種適口性較高的牧草,羊最喜食,馬和駱駝也喜食。晚春、夏季,由於含有揮髮油,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大多數牲畜均不採食或採食很少。其枝葉在冬季積雪覆蓋下,仍被各類家畜刨開雪層採食殆盡。纖細絹蒿營養價值較高,粗蛋白質和粗脂肪,無氮浸出物的含量均較高(表79)。早春母畜在此類草地上放牧能收到恢復體膘和催乳的效果,秋季結實後放牧家畜,能促進育肥抓膘,是荒漠和半荒漠草地上很有價值的良等牧草。

菊科、絹蒿屬植物

絹蒿屬(Compositae)菊科、管狀花亞科、春黃菊族、菊亞族植物。具耐旱、抗寒、抗鹽鹼的特性,多生長在草原、半荒漠或荒漠草原地區,此外在礫質的灘地、鹽漬化地區及亞高山或高山草甸草原和礫質坡地等地區也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