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
簡介繁星點點喜樂洋洋,是台灣贈送給大陸的一對梅花鹿和一對長鬃山羊的名字。一對梅花鹿叫“繁星”、
“點點”,一對長鬃山羊叫“喜羊羊”、“樂羊羊”,合稱“繁星點點喜樂羊羊”,據說,台灣人們希望它們以“喜羊羊、樂羊羊”的心情,到大陸後能如同“繁星、點點”般生生不息。這四隻動物原在台北市立動物園,2010年4月16日下午,這兩對動物正式入住山東威海劉公島森林公園。背景2008年11月6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共同公布兩岸互贈大熊貓、長鬃山羊、梅花鹿、珙桐樹。其中,長鬃山羊、梅花鹿各一對為台灣同胞回贈大陸同胞的兩種珍貴動物。
“繁星”公梅花鹿“繁星”出生於2005年10月17日,健康強壯,目前體重76公斤。雖然梅花鹿大都性情害羞,但已經習慣面對和他每天相處的管理員。每當管理員上午餵食時,“繁星”總是會主動走過來向管理員要食物吃,而管理員也會馬上拿出他最喜歡的地瓜簽和胡蘿蔔簽給他享用。
“點點”母梅花鹿“點點”出生於2008年9月30日,出生當天剛好是薔蜜颱風登入台灣,目前體重31公斤。“點點”比較害羞,管理員每天餵食時,她都距離管理員遠遠的,但是當管理員把食物放下離開後,“點點”就會慢慢走過來吃她最愛的地瓜簽和胡蘿蔔簽。
“喜羊羊”公長鬃山羊“喜羊羊”是2005年5月22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內出生的健康個體,當時體重偏輕,只有2.2公斤,但是在成長階段一路扶搖直上,現在體重已達22公斤。“喜羊羊”從出生以來一直都在“後場”,沒有
出來面對遊客,他只見過動物管理員和獸醫師,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都比較畏懼。因為他生活在陡峭山坡地,所以練就出矯健的身手。在確定要派他去當兩岸動物交流的代表後,台北市立動物園隨即對其展開訓練。剛開始,管理員拿著他喜歡吃的番薯條和胡蘿蔔條在其隔離區守候著,而他也站在高處對著令其垂涎三尺的美食痴痴地望著,膽小的他一直不敢下來吃,非得等到管理員走開才肯下來享受美食,管理員一靠近,他便又健步如飛地爬回陡峭的山壁上,就這樣子一來一往,好不容易可以在管理員面前自然地表現他的一舉一動,訓練總算取得了好的成效。“樂羊羊”母長鬃山羊“樂羊羊”出生於2008年3月13日,當時體重2.7公斤。“樂羊羊”出生於長鬃山羊展示場,
每天面對絡繹不絕的熱情遊客,加上其“父親”是一隻從小就受管理員訓練長大的山羊,在“父親”的薰陶下,“樂羊羊”生性較為大膽。“樂羊羊”現在的體重已達23.9公斤,管理員每天放上新鮮的樹葉後,她就帶著她前胸貼後背的肚子急著來大塊朵頤一番,在人聲鼎沸的遊客面前,她總是表現得落落大方。她不喜歡打架,也很少與其他個體有爭執的行為,所以她的犄角相當完整尖銳,毛色也很光亮。她有3個親“兄妹”,但是因為她“父親”是從野外族群引進來的“種公”,所以她有很好的遺傳因子,很適合與其它個體來搭配,也就成為送往大陸的候選個體。入住威海人民網山東威海4月16日電 15時58分,威海市政府在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舉辦“迎接台灣梅花鹿和長鬃山羊入住威海劉公島儀式”。
國台辦交流局、宣傳局領導,國家林業局、質檢總局、海關總署、中國民航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山東省台辦領導,威海市領導,威海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各市區台辦和涉台工作機構負責人,台灣歡送代表團,威海台協會代表,市民代表,景區員工,媒體記者等,約500人出席儀式。
威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培廷、劉公島管委會主任袁學恩、台北市政府參事、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分别致辭。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石芝菁與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王建松交接動物族譜。
儀式開始前15分鐘,24名威海少年著長鬃山羊、梅花鹿、大熊貓樣式服裝表演舞蹈,台灣華韻合唱團演唱《繁星點點喜樂洋洋》、《 石板屋的夢》、《 巧合》。
台灣歌曲
基本信息歌名:繁星點點喜樂洋洋
發行日期:2011-04-16
發行公司:人工衛星
台灣回贈大陸的梅花鹿、長鬃山羊即將落戶山東威海劉公島,一對梅花鹿分別叫繁星和點點,長鬃山羊
叫喜洋洋、樂洋洋。台灣為這兩對動物創作了歌曲《繁星點點喜樂洋洋》,於2011年4月16號在山東威海舉行的歡迎活動上,首次由來自台灣的合唱團現場演唱。這首《繁星點點喜樂洋洋》在16號之前從未對外公開演唱過。兩個多月來,台北華韻合唱團堅持每周三練歌,這支成立15年的合唱團,由一批愛好音樂的各行各業人士組成,他們派出20名團員送長鬃山羊和梅花鹿到山東,並在當地現場演唱三首歌曲。
歌曲《繁星點點喜樂洋洋》請來台灣知名作曲家劉志宏譜曲,他曾為周華健的《朋友》作曲,歌曲CD已經錄製完畢,由台灣歌手姜育恆和馬玉芬聯袂演唱。歌曲歌詞
繁星點點喜樂洋洋
浩瀚無際天幕 掛著滿滿的繁星
每當黑夜來臨 堅守崗位放光明
每顆星星訴說著動人的故事
喜鵲橋的相會完成點點的願望
繁星象徵延綿不絕的華夏子民
點點燃起了你我心中的希望
迎接喜洋洋的心情
創造樂洋洋的未來
躍上山崖頂峰 唱出喜洋洋天籟
踏在芬芳泥土 享受樂洋洋的大愛
大海擋不住兩岸你我的真情
喜樂洋洋跨越海洋帶來平安康泰
繁星象徵延綿不絕的華夏子民
點點燃起了你我心中的希望
迎接喜洋洋的心情
創造樂洋洋的未來
58歲的威海老船長於書行最近心情不錯,“盼啊盼,等待了3年的台灣梅花鹿、長鬃山羊終於要入住劉公島了”。
4月的劉公島,鷗鳥翔集,海天一色;凝波沐海,心曠神怡,台灣同胞贈送的“寶貝”們16日即將落戶於此。
於書行每天駕駛遊船往返於威海旅遊碼頭到劉公島之間。他發現,最近去往劉公島的客流量加大了。“人們都想搶先去看看梅花鹿、長鬃山羊的居住地。”於書行也很想上島看看,“只是最近客運量加大了,還抽不出時間。”
14日,新華社記者看到,碧波蕩漾的威海灣內,熙來攘往的遊船上,開始掛起“繁星耀威海”“點點亮威海”“威海喜洋洋”“威海樂洋洋”的大紅條幅。巧妙地融入了梅花鹿“繁星”“點點”和長鬃山羊“喜羊羊”“樂羊羊”的名字。
5歲的威海小朋友隋金成在遊船上蹦蹦跳跳,懷中抱著剛剛從旅遊碼頭商店上買到的“繁星”“點點”“喜羊羊”“樂羊羊”卡通布偶。隋金成的父親隋典飛說,等台灣“寶貝”們入住劉公島後,他還會帶著兒子來看望它們。
4月14日,一位媒體記者在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門前與梅花鹿雕塑合影。台灣梅花鹿“繁星”“點點”和長鬃山羊“喜羊羊”“樂羊羊”將於4月16日正式入住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早在4月7日,劉公島就開始為梅花鹿和長鬃山羊的新家進行全封閉消毒,並開始隔離,確保全全衛生。威海還多次進行了梅花鹿和長鬃山羊入島流程演練,並在潮汐狀況與4月16日相似的4月11日進行了全程演練,確保誤差最小。
當天,威海鯨園國小的孩子們穿戴著梅花鹿、長鬃山羊、大熊貓造型的服裝進行了最後一次彩排。這些將在16日歡迎儀式上表演節目的小傢伙們樂得合不攏嘴。他們爭先恐後地對著記者的鏡頭,表達著對兩對台灣“寶貝”的期待。
為了歡迎台灣“寶貝”們的到來,早在去年,劉公島管委會就聘請專業人士設計了可愛的卡通形象。“繁星”和“點點”揮舞的彩帶交織出劉公島的輪廓,“樂羊羊”和“喜羊羊”的彩帶則交織出台灣寶島的輪廓,它們手牽著手向前奔跑,把來自寶島的熱情帶到劉公島上。
這兩天,威海大街小巷、百貨商店裡,開始擺上“繁星”“點點”“喜羊羊”“樂羊羊”的卡通布偶或各種宣傳畫。隨著媒體對梅花鹿和長鬃山羊報導的日益增多,它們可愛的形象日漸清晰地定格在人們的腦海和心田裡。
“兩對台灣"寶貝"的名字很討喜,表達了兩岸人民"喜樂洋洋"的心情,"繁星點點"般生生不息的同胞情誼。”威海市民陳奎羽說。
與梅花鹿、長鬃山羊一起被人們熱議的,還有日漸熱絡的兩岸交流、魯台交流。
關於威海劉公島
劉公島劉公島,位於威海灣口,距市區旅遊碼頭2.1海里,乘船20分鐘可到達。它面臨黃海,背接威海灣,素有“東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戰艦”之稱。劉公島北陡南緩,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線長14.9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153.5米。全島植被茂密,鬱鬱蔥蔥,以黑松為主,多達2700餘畝,1985年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1999年劉公島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文明風景區”。
劉公島,是5A級(2011年晉升)風景區。為山東省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國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時,在島上設電報局、水師學堂、建北洋海軍提督署、鐵碼頭,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就發生在該島東部海域。如今,它成為著名的旅遊觀光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島上有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牌坊,有北洋水師提督署和丁汝昌寓所舊址,有甲午海戰期間功不可沒的北洋水師鐵碼頭和古炮台,有紀念甲午英烈的北洋水師忠魂碑,有展示中國兵器發展史的中華兵器館,有保持原始風貌的國家森林公園,有通過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再現甲午海戰壯烈場面的甲午海戰館。其中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收藏大量珍貴文物,從海底打撈的水師巨型艦炮,重20多噸,世界僅存,令人嘆為觀止。館內通過文物、圖片、蠟像、沙盤、模型等多種形式,生動地再現了當年北洋水師及甲午戰爭的歷史面貌,使人如臨其境。
威海市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接壤。 威海市是中國著名的港口及旅遊城市,是中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是中國首批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之一,是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也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 2009年5月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城市。
威海市歷史悠久。據境內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境內之遠古歷史,已經難考。《史記·夏本紀》云:“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西漢孔安國曰:“東表之地稱嵎夷。”清胡謂《禹貢錐指》稱:“今登州、萊州二府,皆為禹貢萊夷之地。”據此推斷,夏、商、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嵎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