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塊狀。莖高60-200厘米,基部木質,徑達14毫米,常有長分枝,稀不分枝,下部常稍脫毛,上部被長密毛;節間長4-20厘米。基部和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有具翅的長柄,長20-50厘米,寬10-20厘米;形狀及毛茸與上種同;中脈粗壯,與側脈15-20對在下面高起;中部葉長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或有深裂片(根據前人記載和圖),基部寬或心形,半抱莖;上部葉較小。頭狀花序少數或較多數,徑5-8厘米,無或有長0.5-4厘米的花序梗,排列成總狀花序。總苞寬2.5-3厘米,長0.8-2.2厘米;總苞片5-6層,外層葉質,寬達7毫米;內層較外層長約2倍;最內層乾膜質;形狀和毛茸與上種同。舌狀花的舌片線形,長約2.5厘米,寬1.5-2毫米,頂端有3齒;管狀花長9-9.5毫米。冠毛污白色,長9-10毫米,有40餘個具微齒的毛。瘦果與上種同,無毛。花期8-9月,果期9月。
近種區別
此種與土木香I. helenium Linn. 極近似,僅以頭狀花序總狀排列且無花序梗或有短花序梗為區別。
據前人記載(C. B. Clarke, l. c.),此種的內層總苞片線形而尖;但在我國采的標本上,內層總苞片頂端匙形而鈍,與土木香正相同。
又據前人考訂(刈米:邦產藥用植物;趙燏黃:祁州藥志),四川出產的木香或“川木香”,可能即此植物的根。但近年的實地調查,證實川木香應為菊科的另一屬 Vladimiria Ijin。
產地生境
分布於克什米爾地區、中國新疆天山阿爾泰山一帶(伊寧、昭蘇、阜康、托里、布爾津等)。也在四川、湖北(巴東)、陝西(洋縣)、甘肅(榆中)、西藏(拉薩)等地常栽培。生長在海拔700-1500的水邊荒地、河攤、濕潤草地。
主要價值
本種在我國也常栽培,可能從印度移入,含有豐富的土木香粉,也供藥用,其功效大致與土木香相同。
系藏族習用藥材, 用乾燥根入藥。
【采 制】: 春初與秋末挖根,去淨殘莖,切片,曬乾。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略彎曲,長5~20cm。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有縱皺紋及鬚根痕。根頭粗大,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及葉鞘殘基,周圍有圓柱形支根。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黃白色至淺灰黃色,有凹點狀油室。氣微香。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肝經、脾經。
【功能與主治】健脾和胃,調氣解郁,止痛安胎。用於胸脅、脘腹腹痛,嘔吐瀉痢,胸脅挫傷,岔氣作痛,胎動不安。
【用法與用量】3~9g,多入丸散服。
【藥用成份】:根含揮髮油2–2.5%,油中主要成分為土木香內脂(Alantolactone即helenin?C15H20O2)。鮮根中尚含有異土木香內酯、雙氫土木香內酯、雙氫異土木香內脂、土木香醇(alantal?C20H16O)、土木香酸(alantolie)。根尚含土木香苦 素(alantopicirin)、達馬樹脂醇乙酸酯(dammardienyl?acteate,C32H52O2),後者水解後產生達馬二烯醇(dammaradienol)。此外,尚含有豆甾醇、無羈萜、β–谷甾醇、羽扇醇大量菊糖約達40%。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菊科·旋覆花屬植物
旋覆花屬(Inula L. ),菊科,200種,分布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我國有20餘種,廣布。草本,罕有灌木;葉互生;頭狀花序單生或排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異性,放射狀或少有盤狀;總苞片多列,長短不等;花序托裸露,有多數小窩孔;緣花雌性,結實,花冠具顯著的舌片或管狀,頂端具3小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