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線葉旋覆花
種拉丁名:InulalineariifoliaTurcz.
種別名:螞蚱膀子,驢耳朵(安徽),窄葉旋覆花(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旋覆花屬
屬拉丁名:Inula
國內分布:廣產我國東北部、北部、中部和東部各省。生於山坡、荒地、路旁、河岸,極常見,海拔150一500米。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蒙古、朝鮮、蘇聯遠東地區和日本。
海拔:150-500
命名來源:(東北植物檢索表)[Mem.Coll。SC.KyotoUniv.Ser.B13:265.1937]
中國植物志:75:265
最低海拔:500
最高海拔:1600
生境:山坡
藥用部位:乾燥根
藥用功能:健脾和胃,調氣解郁,止痛安胎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狀莖短,具鬚根。莖直立,少分枝或頂端多分枝,常帶紫紅色,分枝直立開展或上升,被短伏毛。葉稍密生,基生葉及莖下部葉線狀披針形,長15-17厘米,寬8-12毫米,基部漸狹成柄,半抱莖,先端長漸尖,邊緣反卷,具小鋸齒,表面無毛,背面疏或密被蛛絲狀毛及腺點;莖中部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5-10厘米,寬5-8毫米,基部漸狹,無柄,半抱莖;莖上部葉向上漸小,無柄,銳尖。頭狀花序小,徑1-2.5厘米,5-多數,排列成傘房狀聚傘花序;花序梗被毛及腺;總苞半球形,總苞片4層,覆瓦狀排列,直立,有時反卷,外層較短,長圓狀披針形,長2-3毫米,銳尖,下部革質,黃色,上部草質,中、內層近等長,線狀披針形,長4-5毫米,先端漸尖,無毛;邊花舌狀,雌性,長7-12毫米,先端具3齒,外面散生黃色腺點;中央花管狀,兩性,黃色,先端5齒裂。瘦果圓筒形,長約1毫米,棕褐色,被伏毛,具10條縱肋;冠毛長約3毫米,1層,白色,糙毛狀。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
生於海邊濕地,低濕草地、林緣濕地、草甸、路旁及山溝等處。分布於我國北部及中部,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菊科·旋覆花屬植物
旋覆花屬(Inula L. ),菊科,200種,分布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我國有20餘種,廣布。草本,罕有灌木;葉互生;頭狀花序單生或排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異性,放射狀或少有盤狀;總苞片多列,長短不等;花序托裸露,有多數小窩孔;緣花雌性,結實,花冠具顯著的舌片或管狀,頂端具3小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