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
羊耳菊落葉灌木。高至1米多,直立,枝條粗壯,被綿毛。單葉互生;狹矩圓形至近倒卵形,長7~10厘米,先端漸尖至鈍形,邊緣有小鋸齒,基部渾圓至廣楔形,葉面綠色,有腺點,被粗毛,背白色,密被絹毛或綿毛。頭狀花序頂生或近頂的腋生,組成稠密的傘房花叢;總苞片數列,矩形至廣披針狀,長3~7毫米,寬1毫米,被短毛,邊緣膜質.成熟後反卷;花托禿裸,有窩點;舌狀花冠前端每為3裂,管狀花冠5裂,黃色;雄蕊5枚,花葯基部矢形,有長尾;子房下位,1室,柱頭2裂。瘦果長約1.5毫米,被絹毛;冠毛白色帶淺黃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生於荒山、丘陵、山腰以下草叢中,或灌木叢中。
植物園創新引種植物名錄--
門中文名 | 被子植物 |
門拉丁名 | Angiosperms |
綱中文名 | 雙子葉植物 |
綱拉丁名 | Dicotyledons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科號 | 232 |
種拉丁名 | Inula cappa (Buch -Ham ) DC. |
種中文名 | 羊耳菊 |
引種地點 | 江西上猶 |
引種時間 | 20041023 |
引種號 | 41535 |
引種材料 | 苗 |
鑑定人 | 趙子恩 |
Id | 3098 |
栽培地點 | 引種過渡圃 |
引種數量 | 1株苗 |
生長性狀 | 草本 |
植物信息
【種中文名】:羊耳菊。
【種拉丁名】:Inula cappa (Buch.-Ham.) DC.
【種別名】 :豬耳風(廣西),羊耳風(貴州),山白芷、白牛膽(廣東),白面貓子骨(廣東),蠟毛香(四川),壯牛浪、白面風(江西),八面風(浙江)。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旋復花屬。
【屬拉丁名】:Inula。
【國內分布】:廣產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生於亞熱帶和熱帶的低山和亞高山的濕潤或乾燥丘陵地、荒地、灌叢或草地,在酸性土、砂土和粘土上都常見,海拔500—3200米。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地。
【海 拔】:500-3200。
【命名來源】:(廣西)
【中國植物志】:75:271
【系中文名】:羊耳菊系。
【系拉丁名】:Ser.Cappae Ling。
【組中文名】:羊耳菊組。
【組拉丁名】:Sect.Cappa DC·,Prodr。
【亞族中文名】:旋復花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Inulinae O.Hoffm.
【族中文名】:旋復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中藥材信息
【別名】白牛膽、大力王、毛柴胡[湖南]、葉下白、山白芷[廣東、福建]、沖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風、羊耳風、白面風、白背風、綿毛旋復花、天鵝絨、毛舌頭、毛山肖
【來源】為菊科旋復花屬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 DC.,以根或全草入藥。夏、秋采割全草,春、秋挖根,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風消腫,行氣止痛。用於風寒感冒,咳嗽,神經性頭痛,胃痛,風濕腰腿痛,跌打腫痛,月經不調,白帶,血吸蟲病。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菊科·旋覆花屬植物
旋覆花屬(Inula L. ),菊科,200種,分布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我國有20餘種,廣布。草本,罕有灌木;葉互生;頭狀花序單生或排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異性,放射狀或少有盤狀;總苞片多列,長短不等;花序托裸露,有多數小窩孔;緣花雌性,結實,花冠具顯著的舌片或管狀,頂端具3小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