緄

(1) 緄 gǔn (2) 織成的帶子 [band;tape] 緄,織帶也。從糸,昆聲。――《說文》 竹閉緄縢。――《詩·秦風·小戎》。傳:“繩也。” 緄帶。――《後漢書·南匈奴傳》。註:“織成布也。”

基本信息

基本釋義

【gun】

string;

(3)

通“袞”

(4)

帝王及公侯的禮服 [robes worn by the emperor]

當窮台緄,松僑協軌。――漢《領校巴郡太守樊敏碑》

(5)

袞職,三公之職 [high-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維時假階,將受緄職。――漢《衛尉卿方碑》

(6)

通“昆”(kūn)。後代子孫 [descendants]

於是刊碑,以示後緄。――漢《綏民校尉熊君碑》

(1)

gǔn

(2)

用帶子保護、加強或裝飾 [band]。如:在褲口上緄一條邊

(3)

用彩帶或花邊裝飾 [trim]。如:在裙子上緄上花邊

緄邊,緄邊兒

gǔnbiān,gǔnbiānr

[embroidered border or dress] 在衣服、布鞋等的邊緣特別縫製的一種圓棱的邊兒。也叫“緄條”

(緄)

gǔn ㄍㄨㄣˇ

(1)

織成的帶子。

(2)

繩。

(3)

一種縫紉方法,沿著衣服等的邊緣縫上布條、帶子等(亦稱“滾邊”):~邊。

鄭碼:ZKRR,U:7EF2,GBK:E7B5

筆畫數:11,部首:糹,筆順編號:55125111535

string;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說文》繡帶也。《詩·秦風》竹閉緄縢。《傳》緄,繩也。《後漢·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注》緄,織成帶也。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縫也。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混夷或作緄。《史記·匈奴傳》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注》字當為混。
又《集韻》公渾切,音昆。義同。

拼音是gun的漢字

拼音是gun的漢字共有26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