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隋置,治巴西(今四川綿陽東)。元廢巴西縣入本州。清綿州轄有綿竹、德陽、梓潼等縣。民國廢,以州為綿陽縣。
![綿州](/img/1/56e/nBnauM3X0cTO0cDMxADOzATN5ETM4QjN3IDMwADMwAzMxAzLwg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郵編:6210000
面積:20249平方公里
民族:漢、回、藏、羌
人口:520萬
政府所在地:涪城區
行政區劃:涪城區、遊仙區、三台縣、鹽亭縣、安縣、梓潼縣、北川縣、平武縣,代管江油市和省人民政府科學城辦事處
城市坐標:E104°42′ N31°30′
詳解
綿陽,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濃厚,現代科技、工業又有很大發展的文化、科技名城,是正在建設中的科技城。
綿陽的文化遺存可上朔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北川縣甘溪鄉猿王洞附近出土的人齒化石為晚期智人,距今近兩萬年。涪城區新皂鄉邊堆山遺址發掘出的大量石器、陶器和紡輪、石灰窯,均生動地再現了距今五千年四川盆地內原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涪城區永興鎮漢墓中的人體經脈漆雕、說唱俑、漆馬陣、原始陶瓷等一千多件文物表明,2200年前的蜀國這方熱土,農業生產力、科學技術和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在三千年前四川盆地蜀國與巴國兩個奴隸制國家對峙時期,處於兩國交匯處的綿陽這座城市已有相當發展,號稱巴蜀重鎮。史籍有明確記載的綿陽城市建制,是在漢高祖六年、即公元201年,正式設定涪縣。公元585年涪縣改名綿州。近代定名綿陽。
![綿州](/img/8/9a7/nBnauM3XxIjNyQTMwEjN4ETMwITM4YjM3UDMwADMwAzMxAzLxY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科技,是綿陽科技城的核心資源和動力源泉,潛力十分巨大。境內有獨立科研院所43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5個、民營科技實體300個。在18個國防科研單位中,有一個“國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三個“獨生子”——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西南套用磁學研究所、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此外,還有西南自動化研究所、西南計算機中心等一流科研院所。市農科所也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在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內,建有“中物院軍轉民科技創新園”、“綿陽軟體園”、“留學生創業園”、“長虹技術開發中心”。全市有中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14.7萬人(自然科學7.7萬人、社會科學7萬人),其中,具有高級以上技術職稱的8900人,享受國家政府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800人,中科院、中物院“兩院”院士21人。每年10月16日為“綿陽市科技節”。
![綿州](/img/7/8e2/nBnauM3XzYTN3UzMxEjN4ETMwITM4YjM3UDMwADMwAzMxAzLxY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改革開放以來,綿陽的個體、私人和股份制企業得到長足發展,湧現出了富臨、樊華、興力達、鐵騎、東辰、沿江、星聯、光友等眾多優勢民營企業。
建市十六年來,綿陽的教育、交通、城建和各項社會文化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在科技城策划過程中,一所綜合性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應運而生。綿陽一中、南山中學、科學城一中首批進入國家級示範高中行列。綿陽城區內還有全國唯一的核科學技術館、有省內一流的體育中心、廣播電視中心、文學藝術中心、圖書館、影劇院和在建的博物館、藝術大劇院、全國四大名樓中最高的越王樓,有包括兩個國家“三甲”醫院在內的綜合醫院17家、專科醫院8家,有外語學校和以“培養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為宗旨的股份制學校——東辰學校,有人民公園、富樂山公園等10個公園和濱河廣場、五一廣場等8個市民休閒健身的優美場所。市民公共占有綠地7平方米。建市以來,新增城市道路280公里、河堤78公里、公共綠地1273公頃,新建擴建過江大橋12座、城市立交橋17座,建成了擁有5平方公里清澈水域的三江工程。市內有公交線路52條,公車540輛,計程車上萬輛。綿陽的對外交通十分發達:4C級民航機場、寶城鐵路複線、成綿高速公路、綿廣高速公路,大大縮小了綿陽與各地的差距。
綿陽氣候溫和,自然資源豐富。境內的水能蘊藏量300萬千瓦以上、天然氣儲量100億立方米以上,有金、鎢、錳、石灰石等57種礦產資源,有麥冬、附子、天麻、蟲草等傳統出口中藥材20種,有大熊貓、金絲猴、雲豹等珍稀動物55種。這裡盛產糧、油、豬、蠶和多種農副土特產品。有控灌400萬畝、潤土6200平方公里,總投資58億元,被小平同志譽為“第二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
綿陽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平武境內王朗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最多的地方,超過現存大熊貓總數的四分之一;北川境內的小寨子溝,是目前亞洲最原始狀態的自然保護區;竇團山、猿王洞、千佛山、七曲山古柏林、羅浮山溫泉、白馬民俗風情、西蜀子云亭、三國古戰場,山水園林城市風光和科工黃金旅遊線,都極具魅力。綿陽也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黃帝元妃、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發明家嫘祖,治水英雄、先賢大禹,文昌帝君張亞子,詩仙李白,文豪歐陽修,文學家沙丁,武林奇人海燈,均為綿陽人氏;劉備、諸葛亮、唐明皇、司馬相如、杜甫、蘇軾、陸游都曾在這裡留下過不朽詩文或精彩故事;當代的核科學家鄧稼先、農業科學家馮達仕更是功勳卓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綿陽先後被列為全國“軍轉民科技興市”、“安居工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最佳化資本結構”、“綜合配套改革”、“技術創新”試點城市,四川省“加速兩個轉變”試點城市;今年,建設綿陽科技城的方案,又獲得國務院認可,綿陽將成為重要的創新基地,在政府職能及運行機制創新、經濟體制創新、教育科技體制創新,包括新觀念在內的城市軟硬環境創新等各方面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以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更好地迎接新經濟時代的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綿陽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增強了經濟實力;依靠體制改革建立市場機制,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增強了社會活力;依靠觀念更新創建文明衛生城市,改善生態環境,增添了城市魅力,使經濟社會開始步入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綿陽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並獲得聯合國權威機構授予的“2000年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稱號。
建市以後,綿陽曾經提出過以“富裕、文明、美麗的現代化城市”為主題詞,以“天藍、地綠、水清、路通、人和”,“潔、綠、亮、美”和建設一座富有個性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為內容的城市發展目標;提出了“團結奮進、自強爭先、創新實幹、富民興綿”的綿陽精神。邁入新世紀,綿陽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是建成科技城,其主題詞當是:“創新機制、最佳化環境,拓寬視野、釋放潛能”;自強爭先、艱苦創業,引進世界五百強、走向世界五百強,高新技術產業化、傳統工業信息化和按照國際標準、國際慣例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將為這座以開放和創新為主要文化特色的西部城市注入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圖片
![綿州](/img/e/df2/nBnauM3XwcTM5EzMyETOzATN5ETM4QjN3IDMwADMwAzMxAzLxk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綿州](/img/8/efd/nBnauM3X2ETMwUzNzETOzATN5ETM4QjN3IDMwADMwAzMxAzLxk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相關連線
http://www.youabc.com/mianyang/zhinan/
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431/files/ok0816/html/article_3531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