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正文
綿州賦
(作者)李長空
時維三月,序屬陽春。涪凱居士與友人登臨富樂山,憑欄騁目,望蜀地勝景;披襟抒懷,感昭烈歡欣⑴。思往昔劍門鎖關,古城悠悠話滄桑;看今朝聞名世界,崛起勃勃科技城。遂謂友曰:“綿州斯地,君熟知乎?”友曰:“不甚了了。”
居士曰:“觀夫綿州之形,四山圍斗而坐擁三江⑵,聚寶盆也。北眺秦嶺,南接遂渝,西通藏羌,東控劍門。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股肱之區,得之基業功成。是以秦漢定鼎之先,乃麾兵巴蜀;蜀漢興亡之系,緣得失涪城。邊堆山下,發現新石器人類遺址;郪王城內,可循古郪國歷史文明。漢初置涪縣,隋唐為綿州,民國號綿陽⑶,沿用至今。自古以降,英賢俊傑輩出,齊趨並駕,光耀於當世;飽學耆碩匯聚,談經論道,啟迪於後昆。”
友曰:“善哉,願聞其詳。”
居士曰:“君未聞嫘、禹、太白乎?嫘祖生鹽亭,種桑養蠶,衣被萬民;大禹降北川,立夏治水,德澤蒼生。李太白居青蓮,從學於趙蕤⑷,以術數文章並稱;歐陽修誕州衙,年少而懸孤,醉翁散文冠古今。詩聖杜甫,避亂而心憂社稷,築草堂於牛頭山;杏林涪翁,乞食而懸壺濟世,創中醫外砭內針⑸。初唐三傑,留下佳作名篇⑹;李頎李珣,詩詞天下聞名⑺。文同胸有成竹,開創湖州竹派⑻;沙汀根植鄉土,成就文壇巨星。長卿山上,相如文君讀書破萬卷;牛頭山下,元稹薛濤忍別淚沾襟。李商隱《夜語寄北》,西窗剪燭;陸放翁《登越王樓》,百世流芬。梓潼文昌廟⑼,西山子云亭⑽。陳開沚絲綢巨子,蕭龍友妙手回春。宋哲元盧溝抗戰,英魂長眠富樂山;蒙文通學富五車,知古鑒今以資政。王靖誠反袁護國,壯志為中華;鄧稼先孵化“兩彈”元勛,許身強國夢⑾。承前啟後兮,鴻儒輻輳,弦歌不絕;繼往開來兮,俊賢雲集,譜寫人生。”
友曰:“善哉!斯地風尚如何耶?”
居士曰:“且夫綿人習尚,緣從風教:行承孔孟,忠孝傳家,詩書繼世;德揚嫘禹,仁義為本,正氣高風。忠而事國為義,眾志以成城;孝以事親為仁,家和萬事興。君不聞蔣公琰屯涪閉境勤農,諸葛瞻去涪父子盡忠⑿;又不見斯地人世代親戚賓從,人多得忠友孝順之名。忠義之士,與日月同輝;孝子賢孫,若松柏常青。團結奮進,自強爭先,造就長虹映天日;創新實幹,富民興綿,崛起矽谷科技城。君未之睹歟?”
友肅敬曰:“此誠風尚之邦也!然其風物若何耶?”
居士曰:“若夫山川毓秀,物華天寶,又怎堪人傑地靈乎?!古有嫘祖陵、李白紀念館、杜甫草堂、七曲山大廟、雲台觀;今則北川羌城、仙海水利、科技館、風洞群、兩彈城。太白問道竇圌山,樵耕出入畫屏中⒀;子美登臨越王樓,轉見千秋萬古情⒁。富樂山中賞碑林,沉醉天然畫卷;千佛山上觀日出,極目萬千美景。平陽漢闕,瑰偉瑰麗瑰寶;郪江崖墓,古風古俗古韻。大佛寺梵音繚繞,香客絡繹;報恩寺熠熠生輝,遊人紛紛。羅浮泉浴罷,不羨華清池洗凝脂;猿王洞歸來,何慕芙蓉洞鬼神工。天籟雅音,源於王朗、鳳凰之鳥鳴;山水和聲,來自三江、湖泊之淺吟。翠雲廊古柏生暮靄,魯班湖輕舟迎曉風。智者樂水,碧水連天天連水;仁者樂山,青山如畫古尤今。至若天府寶地,物阜民豐;川味美食,驚嘆絕倫。更休說夜溶燈海,推杯換盞盛唐象;日躍銀鱗,輕舟悠悠涪水濱。”
友讚嘆曰:“其前景若何耶?”
居士曰:“建國以降,百廢待興。三線建設,匯聚國防科研院所,現代工業夯基礎;改革開放,實施軍轉民大戰略,崛起新興科技城。命名授權,舉國唯一;院士雲聚,強國立勛⒂。兩彈研發,大國之重器;九天攬月,共和之喜訊。長虹凌霄,五洲銀屏煥彩;九洲騰飛,萬家燈火通明。科技創新,名企迭出各領風騷;農業特色,打造品牌中外蜚聲。西南科大,西部重點建設高校;武引工程,膏腴惠澤城鄉居民。試看古城新貌,高樓櫛比白雲繞而天低;馳道若虹,鐵路舟楫航運交織縱橫。商鋪林立,接踵八方賓客;商賈雲集,貿易五洲商品。況且造林與治污同步,藍天共青山碧水爭長;人和而群賢畢至,親商重諾而百業繁興。開發西部兮,旗獵獵,履鏗鏘,處處弦歌動地;獨領風騷兮,掛雲帆,濟滄海,期扶搖以凌雲。豈止時代強音耶?無限前景未可料也。”
友欣悅,神之往之,遂有定居綿州之意。
居士賦以歌,友擊掌以和之。歌曰:登富樂山以騁目兮,望蜀地之勝景;喜綿州生機煥發兮,樓宇高聳入青雲。天藍地綠水清兮,百業繁興宜居福地;日日萬象更新兮,樂安斯地與時偕行。
作品注釋
⑴昭烈,即蜀漢開國皇帝劉備之諡號。據宋《方輿勝覽》記載:漢建安十六年冬,劉備入蜀,至東山望蜀之全勝,飲酒樂甚,歡曰:“富哉!今日之樂乎!”斯山因之而得名富樂山。
⑵綿陽地處淺丘,“四山”(東旗、西鼓、南蛇、北龜)作固,“三水”(涪江、安昌河、芙蓉溪)環抱,自然與地理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水陸交通便利,為歷代軍事重鎮。
⑶因位於綿山之南得名“綿陽”。
⑷趙蕤,字太賓,綿陽鹽亭人。自幼好帝王之學,“博學韜衿,長於經世”,唐玄宗多次徵召而不就,隱居今三台長平岩。詩仙李白對其極為推崇,曾經隨其學習帝王學和縱橫術,時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並稱唐代“蜀中二傑”。代表作《長短經》,以權謀政治和知人善任兩個重點為核心,是難得的謀略全書。毛澤東認為:“《資治通鑑》是權謀,是陽謀,而《長短經》是陰謀,是詭謀。”
⑸《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釣於涪水,因號涪翁,乞食人間,見有疾者,時下針石,輒應時而效。乃著《針精診脈法》傳於世。弟子程高尋求積年,翁乃授之。”程高弟子郭玉為漢和帝太醫丞,今綿陽南山有郭玉遺蹟讀書台。
⑹“初唐四傑”中,王勃、楊炯、盧照鄰都曾經旅居或遊歷於綿陽,其中王勃寫下名篇《北亭群公宴序》,楊炯英年早逝並遷葬於三台縣。
⑺李頎(690-751),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代表作有《古意》、《古從軍行》;李珣,五代重要詞人,著有《瓊瑤集》、《花間集》、《樽前集》)。二者都是綿陽三台人。
⑻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綿陽鹽亭人。善詩、文、篆、隸、行、草、飛白,尤以善畫竹著稱,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其畫竹葉,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學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師”之稱,又稱之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成語即源於其畫竹之思想。
⑼文昌帝君是漢族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明史•禮志》云:“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他,於綿陽梓潼縣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張育即傳稱張亞子。唐玄宗與唐僖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其英烈,分別追封其為左丞相和濟順王。宋朝帝王亦多有敕封。1316年,元仁宗敕封其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此後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⑽西漢文學家揚雄,字子云,成都人,曾在綿陽西山結廬讀書,後人於西山建子云亭紀念他,劉禹錫《陋室銘》云:“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名滿天下。
⑾鄧稼先(1924-1986),兩彈功勳,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院長,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在綿陽梓潼縣長卿鎮“兩彈城”工作生活數十載。
⑿蔣琬,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去世後,總攬蜀漢軍國大事,駐守綿陽。諸葛瞻,諸葛亮之子,領軍駐綿陽抗拒鄧艾,後與子諸葛尚戰死在綿竹關。
⒀李白少年時曾游竇圌山,題下千古絕句“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後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手書鐫刻于山中石碑之上。
⒁杜甫《越王樓歌》云:“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
⒂綿陽科技城是我國唯一一個以“科技城”命名的區域,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8名。
作者簡介
李家慶(1971.11-),筆名李長空,四川綿陽人,當代詩人、辭賦家、文藝評論家。著有《鐐銬之舞-李長空辭賦選》等十餘種詩文集,辭賦作品散見《人民文學》《中華辭賦》》《神州辭賦》《世界漢詩》《賦都新苑》《貴州民族報》《綿陽日報》《撫州日報》《北歐時報》等海內外刊物,獲得《人民文學》雜誌社、《詩刊》社、人民網、新華網、廣東省作家協會、陝西省公祭黃帝陵工作委員會等單位全球徵文各等級獎及首屆中國辭賦“滕王閣獎”,有賦作被勒石上牆。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