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輿情指數體系

網路輿情指數體系

網路輿情指數體系(IRI) 是通過對網路中各種類型媒體所發布的信息進行獨立的第三方觀察,形成量化統計和定性分析,並結合算法推導、歸納總結而最終形成的一套網路輿情指數體系。

簡介

網路輿情指數體系網路輿情指數體系

“網路輿情指數體系(IRI)”是由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口碑)研究所承辦的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戰略研究》的子課題,該指數體系作為國內第一個權威的、可量化的、科學的網路輿情指數體系,重點突出網路輿情指數的實時動態性以及可理解、可描述、可解釋等特點。

它是通過對網路中各種類型媒體所發布的信息進行獨立的第三方觀察,形成量化統計和定性分析,並結合算法推導、歸納總結而最終形成的一套網路輿情指數體系。

IRI已在給多個重要政府部門、央企及知名企業、部分重要行業以及新華社等機構提供多種相關國內外網路輿情和網路口碑報告和服務,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認可,並成為部分重要部門網路輿情信息的主渠道來源和決策的重要參考。半年多來,IRI的網路輿情和網路口碑報告曾十餘次被《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媒體進行重點報導和引用,其中多篇網路輿情專報得到重要領導的肯定。此外,IRI還和中國傳媒大學聯合成立中國傳媒大學IRI網路口碑研究所。

基本架構

網路輿情指數體系基本架構網路輿情指數體系基本架構

網路輿情指數體系(IRI)由網路輿情波及度、網路輿情參與度和網路輿情評價度三大維度組成。此外,在此三大指標的基礎上,再通過區分載體類型、網路信息傳播行為類型等方法細化指標,從而形成了一個多級的、複雜的網路輿情指數體系。其中,三大指標的解釋說明如下:

網路輿情波及度——網路輿情波及度是衡量所有網路媒體(包含新聞媒體、論壇媒體和部落格媒體)中涉及到相關信息的網站的比例的指標。它的基礎即IRI-100網站觀察系統中包含有相關信息的網站的比例。這一指標的意義在於評判某一話題在網路中傳播的廣泛程度,或網民在任意登入一家網站後能夠獲取到相關信息的機率。
網路輿情參與度——網路輿情參與度是衡量某一主題在網路中所產生的反響和熱議程度的指標。它的基礎主要是網民(在信息發布行為中也包括新聞媒體)在IRI-100網站觀察系統下設的網站中針對某一主題平均發布的信息量、回複數量和瀏覽數量的綜合統計。這一指標的意義在於評判某一主題在網路中所產生的反響和它受熱議的程度,或網民在登入某一網站瀏覽信息時可能被該主題信息吸引的機率。

網路輿情評價度——網路輿情評價度即考查網路輿論環境對於某一主題的整體態度傾向的指標。

網路輿情關注度——由於網路輿情(口碑)波及度和網路輿情(口碑)參與度分別反應的是網路輿論環境中對於某一主題的廣泛報導水平和集中參與水平。可以說是從兩個維度對某一主題在網路中所受到的關注程度及其影響力進行評估。因此,便在二者的基礎上推出了網路輿情(口碑)關注度的概念,用以將二者結合,形成單獨的一個能夠直接反應主題受關注程度的指標。本專報中,各類排名,均給出網路輿情綜合指數。另,由於地產類網站網路輿情排名體系有別於樓盤和地產企業類網路輿情體系,因此其排名體系說明將在本專報第五章節中給出。

發展趨勢

網路輿情指數體系網路輿情指數體系

最近,由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口碑)研究所撰寫的第三方研究報告《2010中國網路輿情指數年度報告》在重慶發布。

這份基於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子課題“中國網路輿情指數體系(IRI)”的報告,是繼2009年首次發布之後的又一次權威發布。報告指出,征地拆遷、反腐倡廉、涉警形象成為2010年網路輿情中受關注程度最大的三個問題。這份報告還顯示,微博的興起成為新媒體發展和網路輿情發酵的新載體。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或官員相繼開通微博與網民親切交流,打開了與網民溝通的新路徑,網路問政也越來越成為各級領導問計於民、問政於民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微博在經歷數月的發展之後,一躍成為影響較大的網路輿情源頭。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事忠出席發布會,介紹了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何事忠說,重慶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近年來的發展受到國內外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和網民的廣泛關注。“五個重慶”、“唱紅打黑”、“民生十條”、內陸開放高地、城鄉統籌發展直轄市等成為網上點擊重慶的熱詞,這也是市委、市政府近年來著力抓的幾件有影響的事情。正是大力推進這些工作,重慶走出了一條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

何事忠指出,當前的重慶,既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地區,也是網路輿情十分活躍的地區。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各類新技術、新業態發展,建立了暢通有效的網上輿情收集、分析、研判、報送、處置、反饋等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紛紛“觸電上網”,通過嘉賓訪談、線上交流、開通微博等方式,網上察民情、網下解民憂,構建起了良性互動的網路輿論生態,為重慶科學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網路輿論。希望以此次發布活動為契機,依靠中國傳媒大學等的研究能力和師資力量,藉助全國專家學者的智力資源,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加健康和諧的網路輿論氛圍,為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網路文化事業進行積極探索。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蘇志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等出席發布會。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丁俊傑教授、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所熊澄宇教授、重慶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學靜做了主題發言。

其意義

隨著網際網路和信息化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微部落格、視頻類網站、社交類網站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等社會化媒體的日新月異及其對網路輿情狀態更加複雜多元深刻的影響。

同時隨著我國正處的改革關鍵期、矛盾突發期諸種問題衝突的疊合積聚,網路輿情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和諧度和穩定度的標誌,成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網路輿情指數體系”通過對網路輿情量化及指數化實現網路輿情的科學收集、分析研判和預警對策一整套科學規範的工作體系。

初步解決了以往輿情識別中的漏報、少報、瞞報、錯報、誤報問題;初步解決了以往輿情判斷中的假判、誤判和錯判問題以及輿情處置中的盲目、縮小、誇大、無力、耽擱等問題,提升了基於網路突發公共事件危機管理的預警力、判斷力和處置力。

相關新聞

中國發布網路輿情指數拆遷反腐涉警關注度高
2010年中國網路輿情指數年度報告24日在重慶發布。報告稱,征地拆遷、反腐倡廉、涉警形象成為去年網路輿情中受關注程度最高的三大問題。
這份基於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子課題“網路輿情指數體系(IRI)”的報告,是由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諮詢機構撰寫的,是國內權威的第三方研究報告。報告中稱,2008年是“網路問政元年”,2009年是輿情迅猛發展的一年,2010年則是中國“微博元年”,網路輿情發展迅猛,信息擴散速度不斷加快,政府機關對網路民意日漸重視,打開了從“網路問政”到“網路執政”的新思路。

報告分析了征地拆遷、反腐倡廉、涉警形象等去年網路輿情熱點問題,並認為,2010年的征地拆遷問題以地(級)市縣級拆遷矛盾最為集中,事件占比超過6成,新拆遷條例引發的相關問題也吸引了網民集中討論;在反腐倡廉問題上,去年網民最關注的是幹部形象、作風等方面的問題,其有7成相關網路輿情重大事件是由幹部個人言行引發的,而地方的縣處級幹部則成為了其中的主要群體。
報告還顯示,2010年微博的興起成為網路輿情發展新趨勢。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或官員相繼開通微博,打開了與民眾溝通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據該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微博在歷經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已一躍成為了繼新聞報導、論壇爆料之外的第三大網路輿情源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