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組建與管理

網路組建與管理

《網路組建與管理》是由王群編著,人民郵電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網路組建與管理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通信協定、IP位址規劃和管理、網路傳輸介質、網路接入和互連設備、交換機的配置和管理、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基於域模式網路的組建與管理、用組策略管理網路、軟體補丁的自動分發與管理等。

本書在突出實用性和先進性的同時,從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套用、基本管理等方面著手,全面介紹計算機的網路組建和管理的有關知識、技術和實踐操作技能。全書用儘可能簡潔和通俗的語言描述了必備的理論知識,並提供了翔實的操作案例和實訓內容。

本書非常適合作為信息與網路套用技術的標準培訓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網路技術、網路工程、網路管理、計算機套用、電子商務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專業學生及廣大網路愛好者和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圖書目錄

第1講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1.1.1 面向終端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1.1.2 分組交換的出現和套用

1.1.3 網路互連標準的制定及影響

1.1.4 計算機網路的高速化和綜合化

1.2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2.1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1.2.2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1 按連線範圍分類

1.3.2 按使用範圍分類

1.3.3 按網路傳輸方式分類

1.3.4 按網路的交換功能分類

1.4 計算機網路結構

1.4.1 網路拓撲結構的概念

1.4.2 區域網路的結構

1.4.3 廣域網的結構

1.4.4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5 本講小結

1.6 思考與練習

第2講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1 網路體系結構的概念

2.2 OSI七層模型

2.2.1 OSI的分層特點

2.2.2 OSI參考模型各層功能介紹

2.2.3 OSI參考模型與網路互連設備

2.2.4 數據的封裝與解封

2.3 TCP/IP參考模型

2.3.1 TCP/IP的分層特點

2.3.2 TCP/IP各層的功能介紹

2.3.3 TCP/IP與OSl之間的關係

2 .4 區域網路體系結構

2.4.1 IEEE 802體系結構

2.4.2 區域網路體系結構與OSI之間的關係

2.4.3 區域網路中各層的功能介紹

2.5 本講小結

2.6 思考與練習

第3講 計算機網路通信協定

3.1 計算機網路通信協定概述

3.2 TCP/IP體系結構中的協定特點

3.2.1 TCP/IP體系結構中各協定之間的關係

3.2.2 TCP/IP體系結構中數據的封裝和解封裝過程

3.3 網際層協定

3.3.1 網際協定(IP)

3.3.2 網際控制報文協定(ICMP)

3.3.3 地址解析協定(ARP)

3.3.4 反向地址解析協定(RARP)

3.3.5 動態主機配置協定(DHCP)

3.4 傳輸層協定

3.4.1 連線埠號

3.4.2 用戶數據報協定(UDP)

3.4.3 傳輸控制協定(TCP)

3.5 套用層協定

3.5.1 超文本傳輸協定(HTrP)

3.5.2 檔案傳輸協定(F13a)

3.5.3 簡單檔案傳輸協定(1FTP)

3.5.4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NMP)

……

第4講 IP位址規劃和管理

第5講 網路傳輸介質

第6講 網路接入和互連設備

第7講 交換機的配置和管理

第8講 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

第9講 基於域模式網路的組建與管理

第10講 用組策略管理網路

第11講 軟體補丁的自動分發與管理

作者信息

姓名:王群

作品:《金房子》《公共關係學》非常網管 - - 網路管理》 《金房子》 《渴望愛撫》《計算機網路教程》《網路組建與管理》網路配置與套用《我們的旗幟火一樣紅》《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面向供需鏈的物資管理 - - 理論:系統:實踐》《計算機網路管理技術》《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中學生語詞手冊》 《談話節目主持藝術》 《區域網路一點通 - - 辦公室家庭網咖宿舍管網實務(第3版)》 《新版區域網路一點通:之二》 《區域網路一點通 - - TCP/IP管理及網路互聯》 《網路安全-非常網管》 《綜合分冊-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全方位訓練叢書》

書摘

第1講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電子計算機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最卓越的發明之一。隨著人們在半導體技術[主要包括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技術]上取得的成就,計算機網路迅速進入計算機和通信兩個領域。一方面通信網路為計算機之間數據的傳輸和交換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數位訊號技術的發展已套用於通信技術,又提高了通信網路的各項性能。

1.1.1 面向終端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問世。在此後的幾年中,由於用戶擁有計算機的數量較少,而且每台計算機的價格非常昂貴,所以人們並沒有想到計算機之間的關聯,更談不上計算機之間的聯網。1954年,隨著一種既能傳送信息又能接收信息的終端設備收發器(transceiver)的研製成功,人們實現了將穿孔卡片上的數據通過電話線路傳送到遠地計算機上的夢想,計算機網路的雛形開始呈現。

因為早期的計算機是為成批處理信息而設計的,所以當遠程終端與計算機相連時,必須在計算機上安裝一個叫做線路控制器(1ine controller)的設備,同時線上路的兩端還必須各安裝一台數據機,如圖1.1所示。這時的網路有兩點需要強調。一是網路線路的選擇。這裡採用的是電話線路,而電話線路本來是為傳送模擬的語音信號而設計的,它不適用於傳送計算機的數位訊號,因而使用數據機的主要作用就是把計算機或終端的數位訊號轉換成可以在電話線路上傳送的模擬信號,同時將從電話線路上接收到的模擬信號轉換成計算機或終端可以處理的數位訊號。二是線路控制器的功能,計算機網路涉及數據處理和數據通信兩部分,線路控制器負責數據通信,它是一種具有網路通信功能的計算機外部設備,其功能類似於今天計算機網路中的網卡。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