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綠頭鴨·玉人家
玉人①家,畫樓珠箔②臨津。托微風、彩簫流怨,斷腸馬上曾聞。宴堂開、艷妝叢里,調琴思③,認歌顰。麝蠟煙濃,玉蓮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繡屏掩、枕鴛④相就,香氣漸暾暾。迴廊影,疏鍾淡月,幾許消魂?
翠釵⑤分。銀箋封淚,舞鞋從此生塵。任蘭舟載將離恨,轉南浦,背西曛。記取明年,薔薇謝後,佳期應未誤行雲。鳳城⑦遠、楚梅⑧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門⑨外,只憑芳草,尋訪郎君。
注釋譯文
注釋①玉人:對鍾愛女子的暱稱。
②珠箔:即珠簾,裝飾華美的帘子。
③琴思:琴曲中的情思。思,讀去聲。
④枕鴛:即鴛枕,繡有鴛鴦的枕頭。
⑤翠釵:翠色的頭釵,即碧玉釵。
⑥曛:落日的餘光。
⑦鳳城:即鳳凰城的簡稱,也就是舊時京師的別稱。
⑧楚梅:楚地的梅花。指用南朝陸凱《贈范曄詩》詩意。
⑨青門:此處借指京師汴梁。
美人的家臨近渡口,就是那座掛著珠簾的華麗樓台。幽怨的簫聲隨著風兒輕輕傳送,我在馬上分明聽出了其中的淒哀。宴堂門開,我一眼望去,在艷麗盛妝的美人叢里,我從耳熟的曲調、從琴聲里傳出的情思、從唱歌者微皺雙眉的容顏,認出她的芳影。香蠟騰起了濃濃的煙縷,漏聲滴滴夜色漸深,不等酒醉便更衣就寢。掩上錦繡的屏風,鴛鴦枕上相偎相依,屋裡的香氣漸漸瀰漫濃烈。月光映出迴廊的影子,幾點鐘聲,一彎淡月,這一夜給了我多少歡樂!
自從與她分釵離別,再沒相見。她寄來的信箋上淚痕斑斑,信上說自從與我分別,再無心思歌舞,舞鞋上已灰塵落滿。而我則任憑一葉小舟,載著滿懷離愁別恨,四處漂轉。請你記住吧,明年薔薇花謝後我即歸來,我雖行蹤無定也不會誤了佳期。京城離這裡很遠,我先寄去一枝楚國香嫩的梅花,送去春的訊息和我的思念。你可在芳草蔥蘢的時候,到都城門外將我等待。
賞析
賀鑄的詞語言清新,風格多樣,既有哀婉纏綿、典雅工麗,近似晏幾道、秦觀的一面;也有沉鬱挺拔、豪爽峻邁,有如豪放派詞人的另一面。這首詞無疑屬於前者,但又吸取了柳永詞長調結構嚴密、動盪開合、往返交織的特點。但也正由於受到柳詞太多的影響,在遣詞用語上多少有點粗俗淺露。本詞當是紹聖年間作者離開汴京後,在江夏(今湖北武漢)寶泉監任上的懷舊之作。上片回憶與一女子相識相愛的經過,筆致細膩;下片寫分別後的相思之情,情致深婉。詞的上片,開頭“玉人”二句,寫歌妓所居。“托微風”二句,寫彩簫傳情。“宴堂”二句,寫宴堂巧遇。“麝蠟”七句,寫歡愛情事。詞的下片,過片“翠釵”三句,寫乍歡旋離。“任蘭舟”三句,寫己之行蹤。“記取”三句是來年佳約,“鳳城”二句乃寄梅傳信。“青門”三句,遙想來年重逢情景。先寫對方來信及信中的傷感。再寫自己為宦情所羈的無奈,並在信中預約再次相會的日期。最後構想情人一定在思念自己,並會屆時到城門外前來迎接。從對方思念自己著筆來表現自己之思,亦抒情之一妙法也。而且全詞構想巧妙,入情入理,很是精彩。情濃詞艷,逼近花間。全詞筆觸細膩,將相思之情寫得情致深婉,感人至深。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 ,字方回,號慶湖遺老;北宋著名詞人。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年少讀書,博學強記。任俠喜武,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宋史·賀鑄傳》)。17歲時離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出監臨城縣酒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