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經濟發展論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論

綠色農業的經濟發展是綠色農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或目標。本書作為綠色農業發展理論的重要內容,在國內首次系統地研究探討了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理論的基本問題,從根本上確立了綠色農業經濟運行機理與價值取向等綠色農業的經濟理論範疇,揭示了綠色農業自然再生產與綠色農業經濟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相互關係,為提高我國綠色農業的經濟效益,構建較為完善的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理論體系,把綠色農業納入到國家農業發展戰略中提供理論依據。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論》講述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我國城鄉發展失衡矛盾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決策思路逐步具體化的過程。從黨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將“統籌城鄉發展”放在“五個統籌”之首,到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兩個趨向”的論斷,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階段,再到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對於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的認識逐層遞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念正是對“統籌城鄉發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戰略思想的具體化。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綠色農業經濟學理念
第二節 綠色農業經濟問題的產生
第三節 綠色農業經濟研究的基本問題
第一章 綠色農業經濟關係
第一節 綠色農業經濟環境
第二節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產業關係
第三節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社會關係
第二章 綠色農業經濟價值
第一節 綠色農業生態經濟價值
第二節 綠色農業市場經濟價值
第三節 綠色農業社會經濟價值
第三章 綠色農業經濟評價
第一節 經濟評價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經濟評價的原則與方法
第三節 綠色農業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第四章 綠色農業經濟戰略
第一節 綠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
第二節 綠色農業市場化發展戰略
第三節 綠色農業國際化發展戰略
第五章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機制
第一節 綠色農業資源配置機制
第二節 綠色農業產業成長機制
第三節 綠色農業產業經營風險機制
第六章 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創新
第一節 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創新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創新分析
第三節 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及措施
第七章 綠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農業基礎設施與綠色農業發展
第二節 綠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
第三節 綠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長效機制
第八章 綠色農業產地環境
第一節 綠色農業產地環境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產地環境監測與質量評價
第三節 綠色農業產地環境預警與控制
第九章 綠色農業保險
第一節 保險與農業保險
第二節 綠色農業保險發展模式
第三節 綠色農業再保險
第十章 綠色農業科技服務
第一節 綠色農業科技服務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科技服務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 綠色農業科技服務的思路及模式
第四節 完善綠色農業科技服務的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綠色農業信息服務
第一節 綠色農業信息服務概述
第二節 綠色農業信息服務系統
第三節 綠色農業信息服務系統的最佳化
第十二章 綠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人口、資源、環境與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綠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創新
第三節 綠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報告強調,要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在發展,發展的根本在於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村生產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經濟效益最大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確保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自然和生態的和諧。
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我國城鄉發展失衡矛盾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決策思路逐步具體化的過程。從黨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將“統籌城鄉發展”放在“五個統籌”之首,到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兩個趨向”的論斷,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階段,再到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對於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的認識逐層遞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念正是對“統籌城鄉發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戰略思想的具體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