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Green Package)又可以稱為無公害包裝和環境之友包裝(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複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包裝。

基本信息

簡介

綠色包裝綠色包裝
從技術角度講,綠色包裝是指以天然植物和有關礦物質為原料研製成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有利於回收利用,易於降解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環保型包裝,也就是說,其包裝產品從原料選擇、產品的製造到使用和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均應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應從綠色包裝材料、包裝設計和大力發展綠色包裝業三方面入手實現綠色包裝。

具體言之,綠色包裝應具有以下的含義:

1)實行包裝減量化(Reduce)。綠色包裝在滿足保護、方便、銷售等功能的條件下,應是用量最少的適度包裝。歐美等國將包裝減量化列為發展無害包裝的首選措施。

2)包裝應易於重複利用(Reuse)或易於回收再生(Recycle)。通過多次重複使用,或通過回收廢棄物,生產再生製品、焚燒利用熱能、堆肥化改善土壤等措施,達到再利用的目的。既不污染環境,又可充分利用資源。

3)包裝廢棄物可以降解腐化(Degradable)。為了不形成永久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裝廢棄物要能分解腐化,進而達到改善土壤的目的。世界各工業國家均重視發展利用生物或光降解的包裝材料。Reduce、Reuse、Recycle和Degradable即是現今21世紀世界公認的發展綠色包裝的3R1D原則。

4)包裝材料對人體和生物應無毒無害。包裝材料中不應含有有毒物質或有毒物質的含量應控制在有關標準以下。

5)在包裝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均不應對環境產生污染或造成公害。即包裝製品從原材料採集、材料加工、製造產品、產品使用、廢棄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終處理的生命全過程均不應對人體及環境造成公害。

以上綠色包裝的含義中,前四點應是綠色包裝必須具備的要求,最後一點是依據生命周期評價,用系統工程的觀點,對綠色包裝提出的理想的、最高的要求。從以上的分析中,綠色包裝可定義為:綠色包裝就是能夠循環復用、再牛利用或降解腐化,而且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人體及環境不造成公害的適度包裝。

意義

綠色包裝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之所以為整個國際社會所關注,這是因為環境問題與污染的特殊複雜性,環境的破壞不分國界,一國污染,鄰國受損,不僅危害到普通人的生存、社會的健康、企業的生產、市場的繁榮,還通過種種途徑引發有關自然資源的國際爭端。綠色包裝的必要性和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

包裝綠色化可以減輕環境污染,保持生態平衡

包裝若大量採用不能降解的塑膠,將會形成永久性的垃圾,塑膠垃圾燃燒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包括產生容易致癌的芳香烴類物質;包裝若大量採用木材,則會破壞生態平衡,因此通過採取綠色包裝來保護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

綠色包裝順應了國際環保發展趨勢的需要

在綠色消費浪潮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於選購對環境無害的綠色產品。採用綠色包裝並有綠色標誌的產品,在對外貿易中更容易被外商接受。
綠色包裝是WTO及有關貿易協定的要求

在WTO一攬子協定中的《貿易與環境協定》,促使各國企業必須生產出符合環境要求的產品及包裝

綠色包裝是繞過新的貿易壁壘的重要途徑之一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就環境制定了相應的標準ISO14000,它成為國際貿易中重要的非關稅壁壘。另外,1993年5月歐共體正式推出“歐洲環境標誌”,歐共體的進口商品要取得綠色標誌就必須向其各盟國申請,沒有綠色標誌的產品要進入上述國家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綠色包裝是促進包裝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可持續發展要求經濟的發展必須走“少投入、多產出”的集約型模式,綠色包裝能促進資源利用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發展歷程

綠色包裝發源於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到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隨即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個以保護生態環境為核心的綠色浪潮。根據人們對綠色包裝的理念的認識同層次,可以把綠色包裝的發展劃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說,在這個階段,同收處理,減少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是主要的方向。這個時期,最早頒布的法令有美國1973年的《軍用包裝廢棄物處理標準》,丹麥1984立法規定重點在於飲料包裝的包裝材料回收利用。中國在1996年也頒布了《包裝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期,“3R,1D”說。這個階段,美國環保部門就包裝廢棄物提出了三點意見。①儘可能對包裝進行減量化,不用或少用包裝;②儘量回收利用商品包裝容器;③不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和容器,應採用生物降解的材料。同時歐洲的許多國家也提出本國的包裝法律規範,強調包裝的製造者和使用者必須重視包裝與環境的協調性。

第三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LCA”說。LCA(Life Cycle Analysis),即“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它被稱為“從搖籃到墳墓”的分析技術,它是把包裝產品從原材料提取到最終廢棄物的處理的整個過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量化的分析和比較,以評價包裝產品的環境性能。這種方法的全面、系統、科學性已經得到的人們的重視和承認,並作為ISO14000中的一個重要的子系統存在。

分級

綠色包裝分為A級和AA級。A級綠色包裝是指廢棄物能夠循環復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含有毒物質在規定限量範圍內的適度包裝。AA級綠色包裝是指廢棄物能夠循環復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對人體及環境不造成公害,含有毒物質在規定限量範圍內的適度包裝。

上述分級主要是考慮首先要解決包裝使用後的廢棄物問題,這是世界各國保護環境關注過程中的污染問題,是一個需持續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包裝廢棄物對城市自然環境的破壞

包裝廢棄物對城市造成的污染在總的污染中占有較大的份額,有關資料統計顯示,包裝廢棄物的排放量約占城市固態廢棄物重量的1/3,體積的1/2。例如在中國,城市固態廢棄物所占比重是其重量的15%,體積的25%。正基於此,實行綠色包裝是世界包裝整體發展的必然趨勢。誰先認識到這一點,誰就在未來世界包裝市場的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和不敗之地。
包裝廢棄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自然資源的損耗

隨著包裝工業的日益規模化,一次性塑膠包裝材料被廣泛套用,手提塑膠袋、一次性泡沫飯盒等材料一旦被人們隨手丟棄之後,就形成了大量難以處理的垃圾。鐵路公路、街頭巷尾的“白色污染”十分嚴重,微風一吹,帶有各種病菌的包裝紙、塑膠等包裝廢棄物隨風飄舞,把各種病菌吹進千家萬戶,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全世界呼吸道疾病的高患病率與固體廢棄物的大量排放有著很大的關係。為了確保全人類的身體健康,世界急切呼喚著綠色包裝的發展。

包裝廢棄物造成的自然資源的浪費與損耗同樣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據美國中西部研究所對1958—1966年期間包裝工業情況作了一份審慎的報告記載,按美國當時人口每人每年消耗的包裝材料由1958年的183kg增加到1966年的238kg,耗費美國公眾250億美元,占當時全國總產值的3.4%,總計1966年23503噸包裝材料中大約90%是扔掉的固體包裝廢棄物、垃圾,其中包裝紙占42%。若每噸廢紙重新利可抵17棵用於造紙原料的樹木。基於此,保護藍天碧水、綠色資源已成為人類生活追求的共同目標。

標識

1975年,世界第一個綠色包裝的“綠色”標識在德國問世。世界第一個綠色包裝的“綠點”標識是由綠色箭頭和白色箭頭組成的圓形圖案,上方文字由德文DERGRNEPONKT組成,意為“綠點”。

綠點的雙色箭頭表示產品或包裝是綠色的,可以回收使用,符合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要求。1977年,德國政府又推出“藍天使”綠色環保標識,授予具有綠色環保特性的產品,包括包裝。“藍天使”標識由內環和外環構成,內環是由聯合國的桂冠組成的藍色花環,中間是藍色小天使雙臂擁抱地球狀圖案,表示人們擁抱地球之意。外環上方為德文循環標識,外環下方則為德國產品類別的名字。

德國使用“環境標誌”後,許多國家也先後開始實行產品包裝的環境標誌。如加拿大的“楓葉標誌”,日本的“愛護地球”,美國的“自然友好”和證書制度,中國的“環境標誌”、歐共體的“歐洲之花”,丹麥、芬蘭瑞典、挪威等北歐諸國的“白天鵝”,新加坡的“綠色標識”,紐西蘭的“環境選擇”,葡萄牙的“生態產品”等。

1993年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成立了“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TC207),制訂了像質量管理那樣的一套環境管理標準。到2006年為止,TC207委員會己制定了一些標準(例ISO14000)並頒發實施。美國的企業界、包裝界紛紛實施ISO14000標準,並制定了相關的“環境報告卡片”,對包裝進行壽命周期評定,完善包裝企業的環境管理制度。日本1994年10月成立了環境審核認證組織。歐共體1993年3月提出了《歐洲環境管理與環境審核》,並於1995年4月開始實施。中國一些企業進入21世紀以後也開始了實施ISO14000系列標準,但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法規

1981年,丹麥政府鑒於飲料容器空瓶的增多帶來不良影響,首先推出了《包裝容器回收利用法》。由於這一法律的實施影響了歐共體內部各國貨物自由流動協定,影響了成員國的利益。於是一場“丹麥瓶”的官司打到了歐洲法庭。1988年,歐洲法庭判丹麥獲勝。歐共體為緩解爭端,1990年6月召開都柏林會議,提出“充分保護環境”的思想,制定了《廢棄物運輸法》,規定包裝廢棄物不得運往他國,各國應對廢棄物承擔責任。

1994年12月,歐共體發布《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指令》。《都柏林宣言》之後,西歐各國先後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與歐洲相呼應,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菲律賓、巴西等國家和地區也制定了包裝法律法規。

中國自1979年以來,先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固體廢棄物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4部專項法和8部資源法,30多項環保法規明文規定了包裝廢棄物的管理條款。1984年,中國開始實施環保標識制度。1998年,各省綠色包裝協會成立。

主要手段

綠色包裝設計一般遵循的原則是所謂的3R原則,即Reduce(減少包裝)、Reuse(重複再利用包裝)、Recycle(回收包裝及掩埋和處理)。

1.重複再用和再生的包裝材料

大地和森林是人類生態平衡的基礎,木材的肆意砍伐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災難是不可估量的。針對這種現狀人們可以考慮採用可重複再用和再生的包裝材料,如啤酒飲料、醬油、醋等包裝採用玻璃瓶反覆使用,聚酯瓶在回收之後可以用一些方法再生。再生利用包裝,可用兩種方法再生,物理方法是指直接徹底淨化粉碎,無任何污染物殘留,經處理後的塑膠再直接用於再生包裝容器。化學方法是指將回收的PET(聚酯薄膜)粉碎洗滌之後,在催化劑作用下,使PET全部解聚成單體或部分解聚,純化後再將單體重新聚合成再生包裝材料。包裝材料的重複利用和再生,僅僅延長了塑膠等高分子材料作為包裝材料的使用壽命,當達到其使用壽命後,仍要面臨對廢棄物的處理和環境污染問題。

2.可食性包裝材料

可食性包裝膜這是解決食品包裝廢棄物與環保之間矛盾的好辦法。在進行部分食品包裝的設計中,可製成一種不影響被裝食品原味的可食性包裝膜。到21世紀,世界各國現在已開發出很多種,如澳大利亞的一家公司就研製出一種可食用土豆片包裝,人們吃完土豆片後還可食用其包裝。又如英國一家公司就製成了一種可食用的果蔬保鮮劑,它是由糖、澱粉、脂肪酸和聚酯物調配成的半透明的乳液,可採用噴霧、塗刷或浸漬等方法覆蓋於蘋果、柑桔、西瓜、香蕉、西紅柿等水果蔬菜的表面。由於這種保鮮劑在水果表面形成了層密封膜,故能防止氧氣進入果蔬內部,從而延長了熟化過程,起到保鮮作用,塗上這種保鮮劑的水果蔬菜保鮮期可長達200天以上。最妙的是,這種保鮮劑還可以同果蔬一起食用。

人們熟悉的糖果包裝上使用的糯米紙及包裝冰激淋的玉米烘烤包裝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裝。人工合成可食性包裝膜中的比較成熟的是透明、無色、無嗅、無毒、具有韌性、高抗油性薄膜,能食用,可做食品包裝。其光澤、強度、耐折性能都比較好。
可食用保鮮膜

中國早在12~13世紀就已用蠟來塗復桔子檸檬來延緩它們的脫水失重。延長果蔬貨架壽命。到21科技發達的21世紀一般採用的可食性保鮮膜,已發展成具有多種功能性質的,具明顯的防水性及一定的可選擇透氣性,因而在食品工業,尤其在果蔬保鮮方面,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3.可降解材料

可降解材料是指在特定時間內造成性能損失的特定環境下,其化學結構發生變化的一種塑膠。可降解塑膠包裝材料既具有傳統塑膠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壽命之後,通過陽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環境中分裂降解和還原,最終以無毒形式重新進入生態環境中,回歸大自然。如法國一家奶製品公司從甜菜中提取的物質與礦物質進行混合從而製造成一種生態包裝盒。

4.紙材料

紙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纖維,在自然界會很快腐爛,不會造成污染環境,也可回收重新造紙。因此許多國際大公司使用可回收紙用於年報、宣傳品製作,用回收紙製成信箋、信紙以體現其關注環境的綠色宗旨,同時又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紙材料還有紙漿注型製件、複合材料、建築材料等多種用途。紙漿模塑製品除具有質輕、價廉、防震等優點外它還具有透氣性好,有利於生鮮物品的保鮮,在國際商品流通上,被廣泛用於蛋品、水果、玻璃製品等易碎、易破、怕擠壓物品的周轉包裝上。

另外,包裝設計師可利用純正天然的一些源於自然的材質來對包裝設計進行改良,如利用椰子殼設計出的碗形容器可巧妙的設計成食品包裝。

減少包裝材料的種類和數量

產品包裝的種類應儘可能少。一般包裝設計師為了產品的外觀需要,為可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提高產品的檔次,儘可能使用不同種類的材料,有些包裝的零部件就有很多。真正成功的吸引人的包裝設計是包含有許多其它的包裝設計所無法比擬的獨特內涵在裡面的,如包裝的人性化、簡易但又不喪失其完整及風格的獨特性、功能性及環保性等。如果能夠用一種部件,能夠使用單一種類的材料就儘量使用一種,這樣更有助於產品的回收利用。作為包裝設計師而言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所設計的包裝可能帶來的社會效應和生態環保效應做足夠的估計。

使用無害包裝

歐洲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指令》規定了重金屬含量水平(鉛、汞和鋁等)、鉛含量應少於100PPM。各國都應以立法的形式規定禁止使用或減少使用某些含有鉛、汞或鋁等有害成分的包裝材料,並規定重金屬含量,市面上非常流行的一次性泡沫塑膠飯盒也不僅不可以回收利用,而且埋在地下長期不易腐爛,對它進行焚燒又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須禁止使用。

用包裝設計圖案及色彩等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產品包裝的圖案和色彩聽起來似乎和環境保護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它卻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視覺感受,如果包裝上刻意的附上一些環保標誌和環保圖片,就會刺激消費者的大腦,提醒消費者不要亂丟棄包裝廢棄物。有些包裝上的圖片往往採用美麗的山水風景畫面,不僅可以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可以藉以增強消費者的環保意識。

中國政策

中國國包裝工業十多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包裝技術和包裝設備套用程度和包裝設計模式及觀念方面等。

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包裝組織都在積極的向國際環保組織要求的方向努力,如新的環保包裝ISO14000等標準和法規的出台。相比之下,中國國環保包裝又滯後了一步,環保包裝材料國產化生產能力還很低,中國研究環保包裝的工作應著重於環保包裝的實際套用。

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綠色食品”、“綠色服飾”、“綠色冰櫃”、“綠色汽車”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綠色浪潮。國外年人均包裝材料的消耗量在100kg以上,美國為50kg,日本為200kg,德國為90kg,獨立國協為80kg,中國為30kg,相比之下中國的年人均包裝材料消耗量較低,但中國人口有13億之多,所以年包裝材料的消耗數量卻是相當大的。中國鋁罐加工中二片、三片罐回收再利用的問題還相當突出,中國在綠色包裝設計方面還做的不夠,綠色包裝設計在中國還需有更大的發展。

積極開發綠色包裝材料

出口商品的包裝材料只有符合進口國的規定,才能被準許輸入該進口國,否則進口國海關將不放行。許多國家以法規形式對進口商品的包裝材料進行限制或進行強制性監督和管理。例如:美國規定進口商品包裝不得用稻草,否則將被強行燒毀,新西寺農漁部規定進口商品的包裝不得為乾草、稻草、竹蓆等。

為此,中國做了許多工作。一是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包裝容器或標籤上所使用的顏料、染料、油漆等應採用不含重金屬的原料,作為接合材料的粘劑,除應不含毒性或有毒成份外,還應在分離時易於分解。二是儘可能使用循環再生材料。國際上使用的可循環再生材料多是再生紙,以廢紙回收後製成的再生紙箱、模製紙漿、峰漿紙板和紙管等。三是積極開發植物包裝材料。植物基本上可以延續不息地重產繁殖,而且大量使用植物一般不會對環境、生態平衡和資源的維護造成危害,受到國際包裝市場青睞。四是選用單一包裝材料。這樣不必使用特殊工具即可將材料解體,還可以節省回收與分離時間,避免使用粘合方法而導致回收、分離的困難。

在環境標誌方面向國際靠攏

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國際標準規定對不符合該標準的產品,任何國家都可以拒絕進口,從而使不符合標準的產品被排除在國際貿易之外。中國的環境標誌制度產品種類較少,遠不能滿足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只有順應這一國際潮流,採用積極有效的手段迎頭趕上,才能從根本上保護中國的外貿利益。在典型引路的同時,普及這項標準體系。此外還應及早研究國際環境標準,可以通過行政立法程式將該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與該國際標準有關的國內配套法規亦應儘早制定。
包裝設計方面要突出環保內涵

設計者必須調查國際市場對環保包裝的具體要求,例如出口國有關環保包裝的法規,消費者環保消費觀念的深度、綠色組織活動、環保包裝發展趨勢等,以便在包裝設計時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另外在包裝設計中還應考慮突出環保行銷的標誌,這種標誌不同於環境標誌,可由製造商供應商或批發商自行設計,用以表示某種商品上有特定的環境品質以取得消費者的好感,達到擴大行銷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