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的種類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紋理也很美麗,有的還是很妙的反光體。貝雕就是選用這些有色貝殼,巧用其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貼上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貝雕巧妙的將人與海結合起來,貝雕是海的綺麗與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格調美。自古而來記載著人與海的故事,傳達著人們對美好明天嚮往和期待。
貝雕的歷史
貝殼遠在五萬年前山頂洞人時期,就被穿成串鏈作為裝飾。5000~6000年前,我國沿海地區及其附近島嶼,生活著眾多的原始人群,他們依靠海洋生活,他們居住的地方現在都堆積有大量的貝丘,貝丘中有蛤蜊、鮑魚、海螺、長蠣、玉螺等20餘種貝類化石,還有許多貝殼上有鑽孔,顯然曾經作為裝飾品使用。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的有關巫覡的墓葬,還發現有三組用蚌殼擺塑的動物形象。
商代到秦代,貝類中的一種,被打磨穿孔後,長期當作貨幣使用,這就是貝幣。春秋戰國時期,貝殼被普遍製成項鍊、臂飾、腰飾、服飾等,甚至還出現了馬飾、車飾。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三成將士都用紅線穿貝殼作墜飾,以壯軍威。
秦漢時期,冶煉技術的提高和普及為貝殼的雕琢開闢了新途徑。藝人們利用貝殼的色澤,將一種較平整的貝殼磨成薄片,再雕出簡單的鳥獸紋圖樣,鑲嵌在銅器、鏡子、屏風和桌椅上作裝飾,俗稱“螺甸”,這種工藝目前不少地區仍然保留著。
宋、元前後,中國民間的螺鈿鑲嵌和貝貼等工藝已經十分流行。品種有各種人物、動物、花卉、掛屏等陳設品;各種文具、菸具、檯燈等生活用品。色彩絢麗,形狀奇異,自然美觀。
解放後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各地貝雕工人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國畫等眾家之長,結合螺鈿鑲嵌工藝特點,研究成功了浮雕形式的貝雕畫和多種實用工藝品,從而揭開了貝雕工藝史嶄新的一頁,產品大量出口創匯,暢銷國內外市場。
而今天,由於貝雕製作十分工藝複雜,培養一名貝雕工人又需要很長時間,年輕人普遍對這門傳統手藝失去了興趣。貝雕的手藝逐漸失傳,致使人才青黃不接,許多貝雕廠紛紛破產,老藝人紛紛改行,貝雕這項工藝也陷入低迷。國家已經開始著手拯救包括貝雕在內的一批傳統手工藝品,改善貝雕技藝的傳承延續狀況。
貝雕的題材
貝殼品種多樣,大的象簸箕,小的象米粒,形態繁多,色彩各異,一個貝殼還可以磨出多層色彩。所以製作的工藝品,品種多,題材廣。主要以花鳥、人物、山水、靜物等為題材,珠光晶瑩,古樸典雅,具有鮮明的裝飾性和觀賞性。品種有酒菸具,文具、檯燈、發卡、瓶插、魚缸、項鍊、首飾盒等實用工藝品,以及各種掛屏、座屏、屏風、圓雕等藝術欣賞品。把貝殼經過切割、拼接並貼上,還可做成貝雕畫。另外,貝雕可以開發為旅遊紀念品,便於攜帶,深受遊客鍾愛。
貝雕的製作
貝雕的製作,關鍵在於因材施藝,所謂“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依勢取形,然後用堆、疊、聯、粘等方法,製成成品。民間藝人對貝殼的運用,極其高妙:有斑痕的貝殼,鋸成帶疤痕的樹木軀幹;具有螺絲鏇紋的貝殼,切成仕女的髮髻;利用江瑤貝、銀殼貝,製作樹葉;利用海螺、雞心螺的紅色作楓葉。還有,葡萄是用貝內層的紫色製作的,衣裙是利用江貝的層層紋理表現的。實在不行,才染上透明色。國畫有多少種表現形式與構圖,就有多少種貝雕畫。裝框後,燦爛華美,天然貝的組畫能永不褪色。
貝雕工藝品的製作較為複雜,優質的貝雕工藝品往往經過裝裱,有的還配有底座,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貝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件只有幾十斤重的貝雕畫,有時需要消耗一兩噸製作原料,經過兩三個月的精雕細鑿才能完成。貝雕的製作步驟如下:
1、設計圖樣。在圖紙上設計好貝雕的圖樣。
2、切割雕刻。將貝殼原料進行雕刻和切割。這是貝雕工藝品的基本準備階段。
3、粘和。根據設計和事先演示的效果,一次性粘好,通常使用萬能膠。
4、鑽孔。由於造型的需要,對於用料之間的連線僅僅靠粘和往往強度不夠,需要連線件(一般用鋼絲),選擇口徑適合的鑽頭鑽孔。
5、打磨。粘和之前和粘和之後,都需要對作品進行打磨調整。
各地貝雕精品
大連貝雕:
大連是我國貝雕的發源地,素有“貝雕工藝搖籃”之稱,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連的貝雕藝人用當地貝殼作為原料,根據每種貝殼的色澤和形狀特點,運用傳統雕刻手法和國畫構圖形式,製成浮雕花鳥、山水、人物等貝雕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青島貝雕:
青島貝雕是20世紀60年代初在“螺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62年,青島貝雕工藝品廠成立,開始進行專業的貝雕製作,並不斷總結經驗,使青島貝雕得到了快速發展。青島貝雕技法多種多樣,調、貼、拼、接、粘、畫並用,借鑑了木、玉、牙雕和國畫等技藝,使其花樣繁多、形象生動、色彩絢麗、層次分明,風格獨特。
青島貝雕產品現有七大系列近千餘件花色品種,曾榮獲國家旅遊局頒發的“天馬”金獎,中國工藝“百花獎”銀杯獎(最高獎),1982年在全國貝雕行業評比中名列第二。目前,青島貝雕遠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秦皇島貝雕畫:
秦皇島貝雕畫是藝人們利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和形態,經過切磨鑲嵌而成的,其工藝精細,裝模考究。貝殼切磨,有的薄如蟬翼,有的小如米粒,有的細如髮絲,有的亮如珍珠。多年來,當地貝雕藝人不斷創新,以傳統的螺貝鑲嵌技法為基礎,汲取眾工藝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雕制出千姿百態、妙趣橫生的浮雕式畫面,一件件古樸蒼勁、自然灑脫而富有詩意。
海南貝雕:
海南貝雕在明代就有很高水平,並且逐漸和古老的椰雕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海南貝雕大多都與椰雕拼合、鑲嵌而成,或者用椰雕作座架。明麗的貝雕與古樸的椰雕形成強烈對比色調古典雅致,構思精巧細膩,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海南民族色彩。
海南貝雕以其獨特的風格、濃郁的民族氣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海南貝雕目前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澳門、瀋陽、廣州、深圳、北京、上海一些工藝博覽會上頻頻獲獎,成為了一支新興的貝雕品牌。
北海貝雕畫:
北海貝雕畫是以貝殼、海螺為原料,經雕磨、堆貼而成的工藝美術品。北海貝雕畫的構圖吸取國畫的風格與濃厚的東方藝術構思。題材分人物、花鳥及山水三大類。產品有15種規格、1600餘品種。以花卉貝雕為最佳,如牡丹、月季、龍菊及芙蓉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北海貝雕逐漸衰落。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還當地政府的努力,北海貝雕在進入21世紀後重新大放異彩,貝雕工藝品暢銷國內外市場。2007年,北海恆興貝雕大型貝雕作品《一帆風順》獲得在重慶舉辦的第42屆國際旅遊品和工藝品交易會創新產品設計大獎金獎。
北海貝雕畫是廣西傳統的民族工藝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承載著古老文化又體現現代文明,是認識北海、宣傳北海的重要載體,是北海的城市“名片”。貝雕畫是藝人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精心設計、雕琢、堆貼而創作出的高雅藝術品。貝雕畫將國畫的神韻、刺繡的空靈、玉雕的質感、珍珠的光澤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有極高而獨特的藝術欣賞性。因其材質為日月精華固化而形成的具有靈光寶氣、古代曾用之為貨幣的貝,而寓意畫中有貝、室中有寶。民俗則認為其可辟邪聚寶,乃鎮宅鎮室之物。
北海貝雕畫這一極富傳統與地方特色的工藝品,深受識“寶”者的喜愛。北京人民大會堂、首都國際機場、國家商務部等重大場館均用北海貝雕畫做重點裝飾。北海貝雕畫榮獲2007、2008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舉辦的“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銀獎,並榮獲2008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銀獎,多次被用作國禮贈送給其他國家的領導人。
夜光珍珠貝雕畫帶來經濟好收益
一種名為“夜光珍珠貝雕畫”的工藝品,以美麗的巢湖山水為素材,以質樸而靈動的藝術神韻,在琳琅滿目的工藝品領域中獨樹一幟,從而深受廣大遊客的青睞。
“夜光珍珠貝雕畫”的始創者、居巢區元山工藝廠廠長王仁華,自2000年開始,選用巢湖養殖的珍珠貝殼為原材料,經過挑選、清洗、切割、打磨、鑲嵌等幾十道工序精製而成。珍珠貝殼具有色澤天然、質感如玉、晶瑩剔透、立體感強、永不褪色等特點,畫面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夜光珍珠雕畫”給元山工藝廠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