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定義
每值經前或經期乳房作脹,甚至脹滿疼痛,或乳頭癢痛者,稱“經行乳房痛”。
本病屬西醫學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範疇,多見於青壯年婦女,是常見病。乳痛症(乳腺結構不良症中的常見輕型病變)也可按本病論治。
病因病機
乳房屬胃,乳頭屬肝,沖脈所司在肝而又隸於足陽明胃經,故沖脈與乳房、乳頭相關。
若肝氣鬱結或痰濕阻滯,遇經前、經期沖脈氣血充盛,郁滯更甚,令乳絡不暢,可致本病發生。常見分型有肝鬱氣滯和胃虛痰滯。
素性抑鬱,或忿怒傷肝,疏泄失司,經前或經期沖脈氣血充盛,肝司沖脈,肝脈氣血郁滿,肝脈挾乳,乳絡不暢,遂致乳房脹痛或乳頭癢痛。
胃虛痰滯脾為生痰之源,胃為貯痰之器。飲食不節,勞倦思慮,損傷脾胃,或郁怒傷肝,肝旺乘脾,脾虛運化失職,水濕聚而成痰,經前或經期沖氣偏盛,沖隸陽明,胃脈過乳,沖氣挾痰濕阻絡,乳絡不暢,遂致乳房脹痛或乳頭癢痛。
辨證論治
本病以乳房脹痛隨月經周期性發作為辨證要點,治療以行氣豁痰、疏通乳絡為大法。
肝鬱氣滯型主要證候:經前乳房脹痛或乳頭癢痛,痛甚不可觸衣,疼痛拒按,經行小腹脹痛,胸脅脹滿,煩躁易怒,經行不暢,色黯紅,舌紅,苔薄,脈弦。
證候分析:肝氣鬱結,疏泄失司,氣血不暢,肝司沖脈,經前沖氣偏盛,沖氣循肝脈上逆,肝經氣血壅盛,乳絡不暢,“不通則痛”,故乳房脹痛或乳頭痛癢,疼痛拒按;肝氣不舒,氣機不暢,故煩躁易怒,胸脅脹滿,經行小腹脹痛;肝鬱氣滯,沖任阻滯,故經行不暢,色黯紅。舌紅,苔薄,脈弦,也為肝鬱氣滯之徵。
治療法則:疏肝理氣,通絡止痛。
柴胡、枳殼、炙甘草、白芍、川芎、香附、陳皮
方中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調經;枳殼、香附、陳皮理氣行滯消脹;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川芎行血中之氣,配以王不留行通絡行滯。諸藥合用,能疏肝之郁,通乳之絡,故乳房脹痛可消。
若乳房有結塊痛甚者,酌加夏枯草、海藻以軟堅散結;腎虛腰痛者,酌加菟絲子、續斷、杜仲。
若肝鬱化熱挾瘀者,症見經前乳房脹痛,乳中結塊,疼痛拒按,月經先期,量多,色紅,質稠,有血塊,或經行發熱,治宜疏肝清熱,涼血祛瘀,調經止痛。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乳房脹痛或乳頭癢痛,痛甚不可觸衣,胸悶痰多,食少納呆,平素帶下量多,色白稠粘,月經量少,色淡,舌淡胖,苔白膩,脈緩滑。
證候分析:胃虛痰盛,氣機不暢,經前或經期沖氣偏盛,挾痰上逆,壅阻乳絡,“不通則痛”,故經前、經期乳房脹滿而痛,或乳頭癢痛;痰濕壅滯中焦,中陽不振,運化失職,故胸悶痰多,食少納呆;痰濕下注,損傷帶脈,帶脈失約,故平時帶下量多,色白粘膩;痰濕阻於沖任,氣血運行不暢,故經行量少色淡。舌淡胖,苔白膩,脈緩滑,也為胃虛痰滯之徵。
治療法則:健胃祛痰,活血止痛。
當歸、赤芍、川芎、生地、陳皮、半夏、茯苓、海藻、紅花、香附、丹皮、甘草
方中陳皮、半夏、茯苓健胃祛痰;當歸、赤芍、川芎、紅花活血祛瘀通絡;生地、丹皮涼血行滯;香附疏肝理氣;海藻軟堅散結。全方共奏健胃祛痰,理氣活血,通絡散結之效。
有效緩解乳房脹痛的方法
一、改變飲食習慣
採用低脂高纖的飲食,食用穀類(全麥)、蔬菜及豆類的纖維。
二、切忌濫用藥
有的人胡亂吃些消炎藥或是抗生素類藥來止住乳房脹痛,這是錯誤和危險的,因為乳房脹痛不能使用局部性的類固醇消炎劑。
三、穿穩固的胸罩
胸罩除了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已受壓迫的乳房神經進一步受到壓迫,消除不適。細心的姐妹會發現,那些慢跑運動員穿戴穩固的胸罩就是這個保健原因。
四、避免利尿劑
利尿劑的確有助於排放體內的液體,也能削減乳房的腫脹。但這種立即的緩解需付出代價的。過度使用利尿劑會導致鉀的流失、破壞電解質的平衡,以及影響葡萄糖的形成。
五、不吃鹹
高鹽的食物易使乳房脹大,月經來前的7~10天尤應避免這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