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中國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開始經濟政策學研究的。在這短短的二十幾年時間裡,經濟政策學從無到有並得到了一定的普及。許多高等院校的經濟學或經濟管理專業都開設了經濟政策學課程,相關的教材或著作也不斷湧現。作為政策運行方面的指導,經濟政策學在中國經濟政策的制定、執行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和政策環境又發生了很多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國內經濟的運行受國際環境影響的廣度和深度越來越大;就國內各個行業內部來說,相應的變化也是巨大的。這就需要不斷制定或調整經濟政策,以調整各種經濟關係,有效指導經濟活動。正因為如此,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廣泛推廣經濟政策學的研究與套用。因為從理論上說,經濟政策學既有系統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是連線經濟理論與現實經濟活動的“橋樑”。經濟政策學中闡明的思路、工具與方法對中國政府決策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可行的經濟政策,各個行動層面執行經濟政策、提高政策運行的效率與效果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實踐來看,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會不斷出現一些新現象、新問題,需要用新的方法去思考,用新的理論去回答,用新的手段(包括政策)去解決(事實上,尋求切實的新政策、進行配套改革和循序漸進的改革一直是中國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而要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以經濟政策學作為依據與指導。特別是由於經濟政策涵蓋非常廣,內容非常多(如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貿易政策等等),各項政策又都有它們不同的特徵、功能以及體系結構,掌握了經濟政策學,更有助於在一定的高度、以系統的思路、科學的方法發現經濟問題、分析經濟問題,並以相應的政策解決經濟問題。
時下有一種觀點:2005年是政策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策作為政府調整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將越來越重要。我們認為,中國已經到了應該強化人們對經濟政策學的重視,推動經濟政策學的普及與套用的階段。中國經濟政策學的研究起步比較晚,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學術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們對經濟政策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已經在經濟政策基礎理論及框架的基礎上形成經濟政策學教學與研究體系。雖然到目前為止,中國具有教科書性質的經濟政策學著作並不是太多(與其他成熟學科相比),但是十幾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明顯的,可以從許多方面加以總結或考察,如:
1.確立了經濟政策學體系結構和基本框架。早在 2O世紀8O年代末郝雲宏等人就提出了建立經濟政策學的主張,並於1989年5月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經濟政策學》。書中以經濟政策學總論、經濟政策體系、經濟政策的綜合配套和效應評估為核心,提出了對經濟政策學研究的基本框架和體系。此後,以經濟政策學以及相關內容命名的著作不斷出現:如:經濟政策科學方面有中國團結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陳福生的《經濟政策學》、重慶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周煉石的《經濟政策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劉志彪的《經濟政策學概論》等;經濟政策理論方面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謝百三的《中國當代經濟政策及其理論》等;產業政策方面有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鐘甫寧的《農業政策學》、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劉吉發的《產業政策學》等。雖然在目前所出版的經濟政策學的書籍中對於具體的巨觀及微觀經濟政策的介紹有不同的偏重,但對於經濟政策體系結構及基本框架已經基本形成了共識;對於主要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政策目標、內容設計、作用機制等也有了更加詳細的介紹,並對這些經濟政策圓的單獨使用、固定搭配、分解組合和綜合配套等幾種運用方式有了比較詳細的論述。經濟政策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經形成而且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
2.較細緻地分析了經濟政策的操作運轉系統。從經濟政策的制定、執行、運行調節、效應評價、調整控制直到最終終結已經有了比較系統的分析。通過對經濟政策目標的研究,提出了經濟政策制定的依據、手段等,並通過研究經濟政策的執行模式、原則,以及評估模型對經濟政策的整個操作及運轉系統有了更詳細的研究,更進一步確立了經濟政策作為一個系統的運轉過程。
3.對經濟政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表現在:一是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中國政府部門和學術界都越來越重視經濟政策的研究,許多部門、行業、院校都有各種各樣的政策研究所和研究院。二是對具體政策的研究比較深入。例如財政政策、稅收政策、西部開發政策、民族經濟政策、特區經濟政策、區域經濟政策等等都有了多年的跟蹤研究、即時研究與預測研究。而且,許多研究成果已經形成系統內容。三是進行了實證研究。如《現代巨觀經濟政策學》中就有對巨觀經濟政策的實證分析,從而使經濟政策學不再因僅僅局限於理論的研究而顯得比較空泛,而是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經濟政策學有了更多的實踐基礎,從而也更有說服力。
建議
由於經濟政策學在中國還處於發展時期,在許多方面都有發展的空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中國經濟政策學的教學與研究。1.繼續提高學術規範水平。現代科學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基本學術規範(如文獻綜述和評價等)。這些學術規範是任何一門現代科學學科成熟和健全發展的必要條件。按學術規範對經濟政策學進行研究,可以防止學術研究中可能出現的、對問題進行簡單現象描述或議論的情況,這一點對經濟政策學的研究十分重要。因為經濟政策學是對政策實踐的提煉,也是政策實踐的指導。作為政策實踐的指導,它必須具有實踐性與可操作性,而這就來自於對問題研究的針對性。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已經過了引進國外政策學、建立自己的政策學的階段。現在的重點是如何結合中國的經濟環境、經濟活動的諸多特點不斷完善經濟政策學的體系、結構,調整和充實相關的研究內容。所以,需要進行扎紮實實的系統研究。
2.適當擴充研究對象。經濟政策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界定。從語義層面就有三種不同的解釋:首先,經濟政策學是專門研究經濟政策的學問。其研究對象主要是經濟政策決策要素、經濟政策體系、經濟政策決策過程、經濟政策諮詢、經濟政策效應、經濟政策局限性等,以尋找經濟政策的規律性。其次,經濟政策學是對經濟的政策學研究。其研究對象主要是發現經濟問題、制定經濟政策、執行經濟政策、評估經濟政策、終結經濟政策,以規範經濟政策的過程。再次,經濟政策學是對政策的經濟學研究。主要是從成本與收益角度對政策過程、政策結果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提高經濟政策的效用。在現有的經濟政策學及相關著作中,大多將前兩方面(尤其是第二方面)作為研究重點,還沒有將後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和內容納入研究體系當中。
3.不斷擴展研究內容。如目前經濟政策學書籍中對經濟政策工具進行單獨提出和討論得還比較少,一般只簡單討論經濟政策運用的幾種方式或只在具體的如財政政策、稅收政策、貨幣政策等的研究中才強調政策工具的研究。其實,就經濟政策工具本身來說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如經濟政策工具系統性問題,以及經濟政策工具的實際運用問題等。另外,經濟政策工具和經濟政策目標的關係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經濟政策工具與經濟政策目標的關係是極其密切的,而有些經濟政策目標是複雜的,即一項經濟政策包含著多重目標,如美國反壟斷政策就有基本目標、激勵目標與終極目標。不同的目標需要不同的工具與之相適應。
4.擴大教學、研究隊伍。十幾年來,中國學術界對經濟政策學的研究是有目共睹的,但作為一門具有廣泛適用性的科學還沒有引起相關理論界的關注和重視;高校中開設經濟政策學課程的也為數不多。經濟管理類專業在中國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數相當可觀,但由於缺乏對經濟政策學的認識、重視,或雖然重視但沒有合適的教學與研究人員,所以,有些學校到現在還沒有開展經濟政策學的教學與研究,而這與社會經濟發展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所以,應該大力提倡和推動對經濟政策學的研究和套用。唯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中國各個決策層的政策水平,從而從根本上提高經濟政策在解決經濟問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我們認為,經濟政策學教學研究會是推動中國經濟政策學教學研究發展的一個很有效的平台,它在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相互協同進行教學和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5.增加案例分析方法。經濟政策學已經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教學體系也基本成熟。在今後的發展中,不僅應該繼續重視規範性的研究,闡明“決什麼策”、“誰來決策”、“如何決策”等基本問題,而且應該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以提高人們對這一學科的進一步認識與理解。從教學研究方面看,將案例教學引入經濟政策學的教學體系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在經濟政策學中使用案例分析有兩種途徑:一是在原有的教學體系中增加實際的案例資料。這些資料可以作為閱讀材料放在每個章節的最後,也可以置於具體內容之中,用鮮活的材料說明所闡述的道理。二是直接用案例教學法。用幾個大案例來總結經濟政策學的知識體系和結構。這種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操作的難度比較大,至少到目前為止還少有這樣的教材。所以,如何將經濟政策學發展成為一門活生生的、蘊理論方法於實際的學科是我們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