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想家

經濟思想家

將經濟設計成一套理論供後世學習,偉大的經濟思想家有杜爾閣,托馬斯·阿奎那,威廉·配第,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傑里米·邊沁,讓•巴蒂斯特•薩伊,納索•威廉•西尼爾,門格爾,維弗雷多•帕累托。

經濟思想家

杜爾閣是重農主義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魁奈等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重農主義理論體系他的經濟理論著作為《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馬克思認為:在杜爾閣那裡,重農主義體系發展到了最高峰。杜爾閣對重農主義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他在魁奈三個階級劃分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把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各自再劃分出資本家和僱傭工人
(2)他敘述了勞動者與土地生產資料分離的過程。
(3)他雖然同魁奈一樣,認為純產品是自然的賜予,但強調指出,純產品是自然對農業勞動者勞動的賜予。
(4)他提出了當時說來最好的工資理論。他明確指出,工資是一無所有的工人出賣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
(5)他直接用資本概念來代替魁奈的“預付”概念,把資本概念推廣到一切生產領域,而且把資本理解為是一種積累起來的價值。
杜爾閣不僅是一個理論家,而且是一個偉大的實踐家。杜爾閣在擔任財政大臣的期間,著手實施了重農學派的經濟綱領,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許多改革。但是,因這些措施直指封建制度,就已經引起了王室和特權階級的強烈不滿。杜爾閣的社會改革以失敗告終。

經濟思想家托馬斯·阿奎那

托馬斯·阿奎那

(1255-1247)是經院哲學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其貢獻:
⑴中世紀最著名的經院學派學者、神學家
⑵把財富分為自然財富和人為財富
⑶主張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
⑷反對高利貸
(5)公平價格:認為在沒有法定價格的場合,自由議定的價格才被稱為公平價格
托馬斯•阿奎那的經濟思想是以基督教的神學為基礎的,其認為上帝創造世界,因此地上秩序必須股和天上的秩序,政治必須符合宗教,哲學必須從屬神學,理性必須服從信仰,現世必須服從來世。

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1623~1667) 被稱為是古典學派的先驅者,他在經濟學方面的主要貢獻理論成就是:

⑴他的方法論指導原則是自然運動
⑵認為,工資和地租是反比關係
⑶把基本上相當於價值,是市場價格的背後的基礎的東西叫做自然價格,區分了自然價格、政治價格、真正的市場價格,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基礎
⑷提出徵稅的一般原則是公平、便利、節省
⑸最早研究總量經濟學問題,是政治經濟學之父,統計學創始人
⑹最早提出級差地租概念
⑺地租學說是配第分配論的中心問題,將地租看成土地的剩餘價值是其一項貢獻。
⑻是古典派國家經濟職能和財政理論的奠基人
⑼代表作《賦稅論》、《政治算術》、《貨幣略論》
⑽把干預經濟的法律分為遵循自然規律的和違反自然規律的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國牧師和經濟學家,古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798年出版《人口學原理》,他預言,人口增長將超過食物增長,除非人們進行“道德抑制”抑制人口增長,否則戰爭災難和疾病就是不可少的。他的理論對達爾文產生了深刻影響,使達爾文推出了自然選擇理論。並對大衛•李嘉圖,和古典經濟學家也深受馬爾薩斯的影響。

傑里米·邊沁

傑里米•邊沁(1748~1832) 英國功利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法律思想家,畢生致力於英國的法律改革事業,是英國法律改革運動的先驅和領袖。邊沁所處的時代,從英國法制史上看,是保守勢力與革新力量激烈鬥爭的時代。為了駁斥英國著名法學家布萊克斯通在《英國法釋義》中對英國法制現狀所作的辯護,推進法律改革事業,邊沁在總結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第一次全面闡述了功利主義理論,為英國的法制改革事業奠定了與古典自然法哲學截然不同的理論基礎。邊沁將功利主義定義為這樣一種原理,即“根據任何一種行為本身是能夠增加還是減少與其利益相關的當事人的幸福這樣一種趨向,來決定贊成還是反對這種行為。”如果該當事人是一個特定的人,那么功利原理就是用來增進他的幸福的;如果該當事人是一個社會,那么功利原理就是關注該社會的幸福。因此,“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就是判斷是非的標準。”政府的職責是通過避苦求樂來增進社會的幸福。

讓•巴蒂斯特•薩伊

讓•巴蒂斯特•薩伊(1767-1832)是19世紀初期法國古典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亞當•斯密學說的系統化者,他的主要作品是《政治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問答》和《政治經濟學教程》等。他主張:
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從而將經濟學劃分為生產、分配消費三部分。
2.他提出效用價值論,指出物品的效用是物品價值的基礎,價值來源於物品的效用。薩伊認為,供給創造需求,從全社會來看,總供給一定等於總需求,產品過剩的經濟危機不可能出現。
3.薩伊定理,凱恩斯曾將薩伊《概論》一書有關論述概括為“攻機會創造出他自己的需求”這一命題,並稱它為薩伊定律。
4..他提出了無形產品是生產性勞動。
5.最早闡明了企業家的重要性。

納索•威廉•西尼爾

納索•威廉•西尼爾(1790-1864)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對當時的政治事務影響力極大。
1. 西尼爾的理論中最有名的是節慾論。西尼爾在價值論基礎上提出了節慾論。西尼爾認為,資本是資本家的一種犧牲,資本家為提供生產資料,犧牲了個人消費所給予的享樂和滿足,這種犧牲應有所報酬,就是利潤。
2.西尼爾在政治經濟學方面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倡導並推動了經濟學的實證化。他強調了政治經濟學的客觀性,認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財富,而不是福利。.
3. 西尼爾反對客觀價值論或勞動價值論,他堅持效用價值論,認為價值是效用、供給有限性和可轉移性三個因素構成。效用是直接或間接產生快樂和避免痛苦的能力;他還提出了邊際效用遞減的思想.
4. 他指出,亞當•斯密將勞動劃分為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兩類.現在可以代之以商品與服務兩類.
5. 提出經濟學的四個基本原理.

門格爾

門格爾(1840-1921)的學術生涯主要體現在他對主觀價值的貢獻上。他堅持理論研究的抽象法,

經濟思想家門格爾
注重經濟現象的因果關係,以較為通俗的方法闡述邊際效應價值論,奠定了主觀佳理論的基礎。這在當時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界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19世紀的80年代,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大批追隨者,並形成了強有力的奧國學派。因此,門格爾與英國的傑文斯,法國的瓦爾拉同時成為“邊際效應”的真正倡導者和奠基者。但是,門格爾以其通俗的方法使他的主觀價值論的傳播遠遠超出了傑文斯和瓦爾拉的影響。雖然他在書中認為是他發現了許多原則可以作為計算各種邊際效用的方法,但是後來隨著經濟學界越來越多的學者都熟悉了微積分之後,人們才發現:那些所謂由門格爾所“創造”的“邊際分析法”其實就是牛頓和萊布尼茲在門格爾之前200年就早已發明出來的各種導數的運算法則。
他認為,價值量不但決定於財務滿足人們欲望的大小,而且決定於所供給的數量的多寡。

維弗雷多•帕累托

維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是義大利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對經濟學,社會學和倫理學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個人選擇的分析中。 他提出了帕累托最優的概念,並用無異曲線來幫助發展了個體經濟學領域。他的理論影響了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發展。
  帕累托因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著名,後來被約瑟夫•朱蘭和其他人概括為帕累托法則(20/80法則),後來進一步概括為帕累托分布的概念。
  帕累托指數是指對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參見基尼係數。
特點:
(一)把各種經濟事物的數量及其相互關係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用數學分析代替理論分析。
(二)以交換作為套用數學方法的出發點,把生產、分配、消費都說成是交換的不同形態。
(三)拋棄一切以因果關係解釋經濟現象的理論,完全以經濟現象的函式關係代替因果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