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和諧論

經濟和諧論

掩飾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的一種資產階級庸俗經濟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凱里和法國的巴師夏。19世紀30年代以後,美國和西歐等國的勞動與資本之間的鬥爭日益尖銳,傳統的李嘉圖學說不再適合資產階級維護統治和掩蓋階級矛盾的需要,經濟和諧論由此應運而生。

基本信息

簡介

經濟和諧論經濟和諧論
19世紀中葉,凱里宇宙的和諧秩序推論出經濟分配規律的和諧性,認為資本積累是經濟和諧的首要因素,只要提高資本積累,隨著社會總產值的增加,工人和資本家的收入都會相應的共同提高。

即凱里之後,巴師夏在《經濟和諧》一書中,對經濟和諧論作了系統的論證。他認為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和諧的社會組織”,其根據產生於商品的“交換”,認為任何“交換”都是“互相幫助、互相替代對方工作,相互服務”的過程。這種以對等利益為基礎的交換,使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保持了“和諧性”。土地所有者、資本家、工人都分別通過提供服務,得到地租、利息和工資;並且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各自的收入也會同時增加。為此,在“和諧的社會組織”里,是沒有階級矛盾和階級衝突的。經濟和諧論的反動實質,在於它完全否認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抹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的衝突,而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 經濟和諧論(Economic Harmonies)是掩飾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的一種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凱里和法國的巴師夏。

產生髮展

經濟和諧論巴師夏
19世紀30年代以後,美國和西歐等國的勞動與資本之間的鬥爭日益尖銳,傳統的李嘉圖學說不再適合資產階級維護統治和掩蓋階級矛盾的需要,經濟和諧論由此應運而生。

19世紀中葉,凱里從宇宙的和諧秩序推論出經濟分配規律的和諧性,認為資本積累是經濟和諧的首要因素,只要提高資本積累,隨著社會總產值的增加,工人和資本家的收入都會相應的共同提高。即凱里之後,巴師夏在《經濟和諧》一書中,對經濟和諧論作了系統的論證。他認為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和諧的社會組織”,其根據產生於商品的“交換”,認為任何“交換”都是“互相幫助、互相替代對方工作,相互服務”的過程。這種以對等利益為基礎的交換,使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保持了“和諧性”。土地所有者、資本家、工人都分別通過提供服務,得到地租、利息和工資;並且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各自的收入也會同時增加。為此,在“和諧的社會組織”里,是沒有階級矛盾和階級衝突的。經濟和諧論的反動實質,在於它完全否認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抹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的衝突,而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

法國的巴師夏和美國的凱里則創造了“經濟和諧”論或“階級利益和諧”論,竭力宣楊資本主義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利益是相一致的,沒有什麼利害衝突,讚美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公平、公正、美妙的“和諧社會”。另外,巴師夏的“經濟和諧”論和凱里的“階級利益和諧”論,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性和對工人階級的欺騙性是非常露骨的。

書籍節選

經濟和諧論---巴師夏

經濟和諧論經濟和諧論
盧梭說,“要洞悉我們身邊的事實,需要非凡的科學洞察力。”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現象就是這樣。我們如此熟悉這些現象,以至於我們從不注意它們,直到有一天,一些極不和諧和不正常的事情迫使我們注意它們。讓我們以一個普通鄉村木匠為例,考察他向社會提供的服務,他從社會那裡得到的報答。這個人每日的工作是刨平木板、製作桌子和櫥櫃。他抱怨自己的社會地位。然而,事實上,他用自己的勞動從社會那裡換取了什麼呢?兩者之間極不成比例。

每一天,起床之後,他穿上衣服。他身上的每一件東西都不是他自己製作的。這些衣服看似簡單,卻需要大量勞動、工業、運輸和天才的設計。美國人生產棉花;印度人生產燃料;法國人生產羊毛和亞麻;巴西人生產皮革。這些材料要裝船運送到各個城市加工、紡線、編織和印染等。

穿戴整齊之後,他開始吃早餐。為了他每天早晨的麵包,需要對農田進行清理,用柵欄圍起來,犁耕,施肥,栽種;要防止作物被盜;需要一定程度的法律和秩序統治民眾;小麥需要收割,碾場,脫粒和晾曬;工業把鐵、鋼、石頭變成生產工具;一些人利用動物的力量,另一些人利用水能等。這些東西中的每一件自身又都包含在空間和時間上無法計算的勞動產出。在一天中,這個人要消費少量糖和少量橄欖油,並使用少數器具。他把兒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儘管有限,畢竟要求他的老師研究、早年的學習和令人吃驚的知識儲存。他離開自己的房子:他發現,他的街道鋪墊平整,並裝上了燈。有人要爭奪他的一項財產:他找來律師為他的權利辯護,讓法官重申他的權利,讓法警執行判決。為了保護他,這些人也都必須獲得廣泛的寶貴知識。

實質

巴師夏凱里的“經濟和諧” 論,正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經濟政治社會矛盾明朗化、尖銳化的產物。自1825年爆發第一次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以來,幾乎每隔7-10年,歐美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就發生一次這樣的危

經濟和諧論經濟和諧論
機,而每次經濟危機又都必然引起工人運動的高漲。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經濟規律,即資本家階級無償占有工人階級創造的剩餘價值的規律,並不是像凱里所說的,必然使資本主義“社會狀況達到進一步的平等”,建立起“普遍的和徹底的均衡”,恰恰相反,它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兩極積累”:資本家階級的巨大財富積累和工人階級難以忍受的貧困積累。資本主義私人占有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它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一次比一次規模更大、更具有破壞性的經濟危機的總根源。

在歐洲1848年革命後的19世紀50-60年代,歐美各資本主義國家仍然被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所困擾。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正是在這種社會歷史背景下出現的。19世紀70年代初的普法戰爭,是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化的突出表現,因而緊接著就爆發了巴黎公社革命。這是第一次真正的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革命。

由此可知,資本主義世界並沒有按照巴師夏和凱里所假想的“規律”走向“和諧”和“美好”,而是走向了戰爭。當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後,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接連爆發了兩次世界戰爭。歷史發展的事實,無可爭辯地宣告了巴師夏和凱里的“經濟和諧”論的荒謬性和徹底破產。只要私有制存在,只要階級存在,就會有剝削和壓迫存在,就不可能出現巴師夏和凱里等人所宣揚的那種“和諧”社會。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即徹底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剝削,徹底消滅了階級和階級矛盾,社會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和諧。

啟示

經濟和諧論經濟和諧論
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下,我們應當堅持並大力發展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共所有制,堅持按勞分配製度,堅持由國家和社會有計畫地調節經濟的運行和發展,逐步縮小不同階級、階層和社會群體彼此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消滅“三大差別”,從而為消滅階級、實現社會平等、進入共產主義和諧社會創造條件。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之後,如果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不斷受到削弱,以致空有其名,而另一方面又大力倡導、無節制地促使私人資本家經濟惡性膨脹再膨脹,放任無政府制度泛濫,不斷擴大各階級、階層、社會群體彼此之間的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那么,社會矛盾就會叢生不斷,並且日益尖銳化,社會絕無和諧可言。

應當說,巴師夏和凱里的“經濟和諧”論是很荒謬的。不過其中有一點還是應當引起關注的。這就是要通過逐步縮小不同階級之間的收入差距和社會地位的差距,使社會逐步走向和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