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的原因

這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

這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
這次經濟危機來勢兇猛,哪個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是繼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堪稱百年一遇。今年是1929年大蕭條式經濟危機80周年紀念。80年來一次大輪迴,歷史何其相似
這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人借錢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造成的惡果。在過去幾年裡,美國借中國、日本的錢給美國人消費;借未來的錢維持現在的消費,造成虛假繁榮。由於美國人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導致石油、煤炭、礦石、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瘋漲,造成經濟生產不堪重負,最終導致資金鍊斷裂、虛假泡沫破滅,先由次貸危機、房地產信貸危機、金融危機逐步釀成嚴重的經濟危機。
還有一個原因是,布希總統窮兵黷武,發動伊拉克戰爭,造成巨額的財政赤字,不得不靠舉債過日子。試想,一個人如果長期借債,無力償還,又大吃大喝,瘋狂消費,能不陷入經濟危機嗎?富人向窮人借錢維持高消費是一個奇特的、不正常的現象,值得反思、深思。

經濟危機的原因經濟危機的原因

不能將經濟危機簡單地說成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只不過是經濟危機的前奏和序幕。將經濟危機說成是金融危機,是不敢正視現實,諱疾忌醫的表現,那樣會掩蓋主要矛盾,看不清危機的實質,也不能對症下藥。社會各界面對經濟危機不必杞人憂天、驚慌失措;要泰然處之、從容應對、統籌兼顧、措施得當、變危機為機遇。

經濟危機的實質

經濟危機的實質是舊的生產力產能過剩,有效需求飽和與不足;要擺脫經濟危機,使經濟復甦,需要適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時必須開發、創造新的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戰勝經濟危機。
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過後,都是產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我們要抓住機遇,乘風破浪,在下一輪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中搶占先機、有所作為、開拓進取、發展壯大。
兩千年前老子曾經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我國來說可能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極好機遇,要變危機為機遇。
這次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中國有充足的外匯儲備2萬億美元。國內市場還有很大的需求空間
我預測,2009年年末經濟危機將到達谷底,2010年上半年開始復甦。

經濟危機的根源:

1、過度追求發展速度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導致的投資衝動、投資過熱和暴利誘惑、暴利驅動;同時伴隨投資拉動型的通貨膨脹;
2、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導致的消費需求增長過熱過猛,同時伴隨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
3、投資衝動、投資過熱、暴利驅動與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單獨作用或聯合作用並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形成泡沫經濟和虛假繁榮,供需失衡。經濟泡沫漲大到極限時必然會破裂,必將造成資金供給緊張、短缺,貨幣供需失衡,正常的資金供應鏈條斷裂,進而引發連鎖反應,先從金融領域爆發信貸危機和信用危機,之後就會引發實體經濟產能過剩危機,企業大規模破產倒閉,勞動力大量失業,導致購買力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形成惡性循環。

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

這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與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不同。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美國全民瘋狂地爆炒股票,因而導致股票市場泡沫破裂進而引發曠日持久的經濟大蕭條,造成股票市場崩盤,銀行大量倒閉,實體企業大規模破產,國民大批失業,使整個經濟體系陷入山體滑坡、土石流傾瀉、江河絕口、堤壩崩潰式的災難之中。
這個解釋不是非常準確,準確的說,那次的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社會的產品遠超過人民的購買能力,簡單點說就是供遠遠大過於求,危機自然地就發生了,而股票市場的破裂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己。

經濟危機的促進作用和消極作用

1、經濟危機的促進作用:促進新的技術革命,加速產業的更新、升級、換代步伐,促進社會技術進步;
2、經濟危機的消極作用:銀行企業大規模破產倒閉,勞動力大量失業,收入下降,資源浪費,引發社會問題。

怎樣看待經濟危機 對待危機的態度

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過後,都是產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更新、升級、換代革命。我們要抓住機遇,乘風破浪,在下一輪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中搶占先機、有所作為、開拓進取、發展壯大。兩千年前老子曾經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我國來說可能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極好機遇,要變危機為機遇。
要積極應對,開拓進取;不能守株待兔,坐以待斃。
粗放式的經濟成長方式發展一段時期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導致產能過剩和供給過剩,造成市場飽和與有效需求飽和。市場經濟具有周期性不僅是正常的現象和規律,而且是推動技術進步、推動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換代革命的內在的強大的動力,沒有經濟危機的壓力和動力我們今天可能仍然停留在油燈照明、馬車運輸、用長矛大刀對抗洋槍洋炮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小農經濟時代和計畫經濟時代雖然不會發生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但是卻會發生供給短缺、飢餓貧困的生存危機。
在當前複雜的、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情況下,尤其是面臨百年一遇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領導者不僅要依靠本人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不僅要依靠領導成員集體的智慧和經驗,而且要依靠各行各業的專家,依靠各種專門的決策研究班子,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包括反對意見,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依靠知識和信息以及在實踐中反饋來的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立足現實兼顧未來,進行綜合分析、統籌規劃、反覆論證,採用新的理論和方法,進行集體的研究,才能提出可行的方案,慎重地作出正確的對策。寧可慢,不能濫。處在十字路口,要一看二慢三通過。開汽車因超速導致交通肇事造成的損失,比因等信號晚一分鐘到達目的地造成的損失要大得多。
堅定信心、集思廣益、採取有效措施,力爭早日戰勝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社會各界面對經濟危機不必杞人憂天、驚慌失措;要泰然處之、從容應對、統籌兼顧、措施得當,聰明的人會把危機看成機遇。經濟危機的實質是舊的生產力產能過剩,有效需求飽和與不足;要擺脫經濟危機,使經濟復甦,需要適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時必須開發、創造新的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戰勝經濟危機。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過後,都是產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我們要抓住機遇,乘風破浪,在下一輪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中搶占先機、有所作為、開拓進取、發展壯大。兩千年前老子曾經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我國來說可能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極好機遇,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這次堪與1929年相匹敵的經濟危機,將導致很多棘手的問題,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思想準備,提高抵抗風險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練好克敵制勝本領,提升核心競爭能力,提升國際競爭能力,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應對危機的短期對策和長遠戰略

短期內可以通過擴大內需,增加有效需求,減稅讓利,擴大消費,增加居民購買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等方法措施來拉動內需。
長遠的發展戰略應當是轉變粗放型的經濟成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加速產業的更新、升級、換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開闢新的領域,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特別是新能源領域,例如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新的可再生能源領域;新材料領域,例如稀土功能材料、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材料、貯氫材料、碳纖維複合材料等。
搶占技術制高點,誰的技術領先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早日走出谷底,率先復甦。

歷史回顧:1929年的大蕭條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的前因後果。
1929年,世界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波及全球、毀滅性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並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原因。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對於美國的經濟以及股民來說,都是最黑暗的一天。上午10點,紐約證券交易所剛一開市,猛烈的拋單就席捲而來,“拋!拋!拋!”所有股票成了燙手的山芋,不計價格、不計成本,只要拋掉就好,經紀人被“拋”得發暈、交易大廳一片混亂,隨之而來的就是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為發端,美國乃至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全民炒股催生股市崩盤
對於這個黑色的夢魘,所有人都陷入恐慌和怨天尤人之中,但他們沒有想到,這個日子的降臨恰恰是他們自己親手釀造的。這一切都要從美國經濟大發展說起。
對於美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個千載難逢的發家致富機會,美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戰爭結束後,美國由債務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紐約也取代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美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帶來的是股市一派牛氣,對於股民來說,一個黃金時代來到了。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資,美國的券商僱傭大批股票推銷員,在城市的街道,在鄉鎮的小路,在千家萬戶的門前,一遍遍向民眾講述炒股的好處,但他們卻從不提及炒股的風險。民眾的熱情被激發起來,入市炒股成為全民的投機行為。
到1928年,股市幾近瘋狂。在捷運中,人們紛紛指責捷運公司沒有在車廂里裝上電傳打字電報機,以致人們在乘車途中無法炒股。在波士頓的一家工廠,所有的車間都安放有大黑板,並有專人每隔一小時就用粉筆寫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德克薩斯州的大牧場上,牛仔們通過高音喇叭收聽電台的訊息,實時了解行情。當乘客乘坐計程車時,司機會和乘客熱情地討論股票行情,就連賓館門口擦皮鞋的小童也會向顧客介紹當天的熱門股。
大多數股民都是炒短線,並非為了長期投資。在瘋狂的投機熱潮刺激下,紐約股市一漲再漲。所有投身其中的人們都未曾想到,泡沫終究有破滅的一天。當時股市的行情遠遠超出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且很多炒股者都是以股票作為抵押,進行信用交易,一旦投機人信心下降,就必然要增加更多的保證金,而缺乏資金的投機者就只能拋售更多的股票來彌補,其結果就是股價進一步下跌。
1929年9、10月間,投機者的信心開始下降,股市崩盤開始於10月24日星期四的拋售狂潮,到10月29日,股市徹底崩潰。當天美國鋼鐵公司的65萬股股票以每股179美元出售,卻找不到一個買主,於是其股價開始下跌,就像傳染病一樣,緊接著一個接一個公司的股票都開始下跌,大崩盤終於來臨。股票成為廢紙,數字全無意義,一個煤炭公司的老闆看著正在下跌的指示板,倒地死在了他經紀人的辦公室里。無數昔日的“百萬富翁”一覺醒來便一貧如洗。一些開船出海遊玩的富人們回來後發現,他們已變成了身無分文的貧民。當時跳樓的絕不僅僅是股價,還有一大批精神崩潰、悲觀絕望的百萬富翁。
股市的崩潰不僅使投機者一貧如洗,隨之而來的是銀行業的破產,美國經濟癱瘓,西方經濟的大蕭條。股災徹底打擊了投資者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再次達到1929年的水平,股災帶來的黑色夢魘不堪回首。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峰山巔跌入萬丈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從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但美國股票巿場崩潰不過是一場災難深重的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
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裡沖!”。隨著股票巿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替代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城巿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 “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 汽車叫做“胡佛車”,甚至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上蓋著的報紙也被叫做 “胡佛毯”。而街頭上的蘋果小販則成了大蕭條時期最為人熟知的象徵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經營流動水果攤討生活的人中,有許多從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銀行家。
股票巿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恐慌,這次經濟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其它工業國家。對千百萬人而言,生活成為吃、穿、住的掙扎。各國為維護本國利益,加強了貿易保護的措施和手段,進一步加劇惡化世界經濟形勢。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儘管西方國家想盡辦法救亡,包括羅斯福新政,但危機卻遲遲未能終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這場危機才告終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