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絲鰭線塘鱧大口線塘鱧
學名:Nemateleotrismagnifica
英文名:Firedartfish,Firefish,Firegoby
科名:Ptereleotridae
科中文名:凹尾塘鱧科
同種異名:Nemateleotrismagnificus
棲息深度:-米
最大體長:9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背鰭Ⅵ,Ⅰ28;臀鰭Ⅰ—26;胸鰭16;腹鰭Ⅰ5;尾鰭16。縱列鱗99;橫列鱗35;無背鰭前鱗。體長50mm:體長為體高5.7倍,為頭長4.6倍。頭長為吻長5.2倍,為眼徑3.2倍。體延長,極側扁。頭小,很側扁。吻短,圓鈍。眼大,上側位。自眼後至第一背鰭起點有一條縱向皮嵴。口大,前上位。下頜突出。體前部具小圓鱗,後部具弱櫛鱗,頰部、鰓蓋無鱗,項部具小圓鱗。背鰭2個,第一背鰭第一和第二鰭棘絲狀延長,為頭長的3.5倍;第二背鰭和臀鰭相對,同形,基部很長。腹鰭長几等於頭長,左右腹鰭分離,不癒合成吸盤。頭及體前部微灰黃色,體後部紫紅色;吻部及頰部黃色。第一背鰭第一鰭棘邊緣紅色;第二背鰭上緣及臀鰭後部中間各具一黑色縱紋向後伸達尾鰭的上、下葉。
棲息生態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國台灣南部沿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南太平洋諸島。
模式種產地
BukaBukaI.,GulfofTomini,Sulawesi[Celebes],Indonesia
瀕危狀態
經濟利用
無食用價值,可供觀賞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