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布衣帖

絲布衣帖

《絲布衣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四通尺牘。草書,2行,12字。為王羲之贈送絲布單衣衣料與友人的簡函。

法帖簡介

【名稱】絲布衣帖
【作者】王羲之
《絲布衣帖》《絲布衣帖》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2行,12字
褚遂良《右軍書記》未錄此帖。《鼎帖》收刻。

法帖內容

釋文

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大意

茲送上絲布做的單衣一件,聊表一點心意。
素紗單衣素紗單衣

備註

“絲布單衣財一端”中的“財”指財物,多為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禮記•坊記》:先財而後禮。註:幣帛也。“端”是量詞,為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
《絲布衣帖》文意略同《藥草帖》。《藥草帖》是王羲之徵詢周撫是否需要藥草,若需就來信告知,當會寄去。《絲布衣帖》則是直接寄送上絲布單衣一件。可見朋友間除信件往來外,還互相寄送所需物品。

書法賞析

《絲布衣帖》帖文不足兩行,像這樣文字簡短的信札,在《十七帖》叢帖中,有《藥草帖》和《嚴君平帖》;墨跡本中有《行穰帖》和《妹至帖》等帖與《絲布衣帖》接近。
《絲布衣帖》《行穰帖》《藥草帖》首行比較《絲布衣帖》《行穰帖》《藥草帖》首行比較

《絲布衣帖》首行首字至末字,字形由橫到縱、由小及大,用筆先轉後折,沉著痛快。這在寫作時與文意內容有關。“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恰好一句成一行,且此句為信札全部目的,因此作者無須過多構思詞句。因此心中所思,無所羈絆,用筆肯定,剛柔並濟。反觀《藥草帖》《行穰帖》等帖,文字內容多徵詢話語,且須換行書寫,下筆自然會委婉,字勢相應變化增多。雖然《行穰帖》首行上半段同樣也由小及大,凸顯渾穆之氣,但心存“應決不”這樣的疑問,下半段的“九人還”也因此逐漸變小。

文意詳考

“單衣”,《資治通鑑》載,371年(鹹安元年)冬十一月,桓溫廢廢帝為海西公,立簡文帝。時“(廢)帝著白巾合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虎門……迎會稽王於會稽邸,王於朝堂戀服,著平巾幘、單衣,東向流涕,拜受璽綬”。胡三省註:“單衣,江左諸人所以見尊者之服,所謂巾也。”而巾是江南人士交際時穿的盛服,僅次於朝服。“端”是量詞,為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左傳》杜預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集韻》曰:“布帛六丈口端”。說法不一。羲之所送的衣料為“絲布”,《鹽鐵論·散不足》謂:“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東晉是門閥政治時代,貴族衣絲當不受嚴格的年齡限制。但必須注意的是,服食的人,一旦藥性發,恆熱,冬月猶著單衣。亦由於發熱,皮膚毛孔膨脹,著粗服容易擦傷皮膚,為此,亦須質地細膩柔軟的衣料,而且尚寬衣緩帶。

相關閱讀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十七帖》叢帖共二十九帖,目錄如下:
  01、郗司馬帖;02、逸民帖;03、龍保帖;04、絲布衣帖;05、積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處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鹽井帖;15、遠宦帖(省別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嚴君平帖;18、胡母帖;19、兒女帖;20、譙周帖;21、漢時講堂帖;22、諸從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藥草帖;26、來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錄主要依據收藏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孔氏岳雪樓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樓本為“僧權”全本,摹刻於南朝梁內府所藏原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