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花林蛇

絞花林蛇

絞花林蛇(學名:Boiga kraepelini,又名大頭蛇)爬行動物,是蛇亞目游蛇科林蛇屬下的一種有毒蛇類,俗名爛葛藤、絞花蛇。主要分布於中國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大庸)、廣東、海南、香港、廣西、四川、貴州、台灣島,以及越南等地,一般棲息于山區或丘陵以及常棲於溪溝旁灌木上或見於茶山矮樹上。在岷山,清涼峰等山脈湖泊也有分布。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00至11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基隆。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 文 名:絞花林蛇

俗名別名: 大頭蛇、絞花蛇、貓眼蛇

英 文 名: Taiwan tree snake、Square-headed Cat Snake、Big-head snake、Taiwan square-head snake

拉丁學名: Boiga kraepelini

拉丁學名:Boiga kraepelini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岷山清涼峰

體形特徵

絞花林蛇絞花林蛇

屬於細長型的樹棲蛇,身體略呈側扁,體長可達160cm左右,頸部較細,頭部寬大且略呈三角形,眼突出且瞳孔垂直,個體體背顏色變化很大,有琥珀色、棕色、澹褐色、黃褐、灰色、灰棕色、澹紅褐和土黃色,上面有許多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黃白色細邊的不規則橫斑,有些斑塊會相接合成波浪狀或鋸齒狀花紋。體鱗21列,肛鱗分裂,尾部極細長,逐漸縮小,末端尖細。 大頭蛇因為具有類似三角形的大型頭部,而且瞳孔像貓般的呈垂直狀,所以 Boiga 這一屬的蛇類英文通常被稱為 Cat Snake,中文也就稱為貓眼蛇,在外型上某些特徵與典型蝮蛇很相似,所以在台灣常常被物認為是毒蛇 ,不過這是一種非保育類的弱毒性蛇類,毒性對人類並不會有影響。

生活習性

絞花林蛇棲居在中、低海拔山區和丘陵的樹林、灌叢、溪溝和草叢中,中高海拔以上則不常見。常活動於森林底層、灌叢、草叢和樹林中,有時候也會出現在住家與庭院附近。是夜行性的蛇類,通常在樹上活動;性情還算溫和,不過稍微具有神經質與攻擊性,受到威脅還是會張口還擊,本種具後溝牙,有輕微毒性。

繁殖方式

食性主要以鳥類、鳥蛋與小蜥蜴為食

絞花林蛇是以卵生繁殖。

主要分布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包括中國南部與台灣。國內省份: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甘肅台灣。

保護區:武夷山(福建)武夷山(福建)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岷山清涼峰

赤水桫欏雷公山習水佛頂山(石阡)梵淨山茂蘭莽山莽山鄱陽湖鄱陽湖武夷山(江西)岩泉天目山(浙江)古田山古田山烏岩嶺瓦屋山南靖南亞熱帶雨林

特徵

大頭蛇為無毒的中型蛇類,最長約100厘米以上。頭大而得名,頸部與尾部細長,體背為黃褐色,中間混雜著黑色斑塊。有輕微的毒性,但咬到不會致人於死。

習性

樹棲蛇類,夜行性。多生活在丘陵、開墾地的樹林,攀爬力強,以蜥蜴、鳥類為食,偶爾也吃鳥蛋、雛鳥。

研究價值

絞花林蛇:爬行動物,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