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絕對理想主義
詳細解析
【英】 absolute idealism
在 19 世紀,人們對理想主義的認識是,世界是絕對可以認識的,是客觀的,而不是人的各種感覺的集合體(這種思想屬於主觀理想主義)。一些哲學前輩的後代,包括巴門尼德,都有絕對的,不曾更改的神學傳統,他們有責任認識這個可能通過偶然因素就改變的世界。斯皮諾薩的理論認為,只有一個一方面具有事實和事務的特徵,而另一方面具有理想的社會,康德的先驗理想主義,活動的出現和意志都作為歷史的主要決定因素。其他方面的影響包括:“自然是趨於完美的有機物的集合體”的動態概念,有人認為這種過程在個體的精神教育中得到了反映,而十八世紀末期德國很多思想家都認同這一觀點:普通的思想帶給事物的分類和差異是這些事物原本不存在的,當我們重新認識到這個世界時,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充滿了作為自然屬性的人。
在哲學著作中第一次談到“絕對”的概念是在謝林的《先驗的理想主義體系》中(1800 年)。關於精神貫穿於一切事物中的思想就成為浪漫主義運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對一些形上學的詩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比如雪萊和科爾里奇。黑格爾認為雪萊的絕對主義類似康德的本體論和不可知論,他認為,絕對主義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將日益明顯,他這個定義適用於很多事物,包括普通人類的自我意識。理想的自我意識的提升首先見於費希特的著作。但是人類的自我意識並不是理想主義中唯一的組成部分,因為黑格爾堅持這樣一條原則:僅僅在形式上完美的事物並不是真實的事物。除了費希特之外,很少有人認同“人類的自我意識就是對整個宇宙負責的精神”這樣的觀點。編寫《詞典》的格林希望“能看到世界全部展現的場面,但是,這是在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決定精神的範圍之內和範圍之外的世界。”這種精神先於人類的思想而存在。一直以來,歷史的最終問題就是“意識了解意識”的問題,或者說是抓住了自我意識的自由。黑格爾仍然堅持整體論,認為可以了解任何真理的意識也有能力了解所有的真理,因為部分或分割的真理是“死”的,或者說是不存在的。
絕對理想主義在英國最有影響力的代表是布拉德利,他避開“理想主義”這個標籤,但是他的著作《外表與現實》卻聲稱,普通的外表是自相矛盾的,為了調和這種矛盾,我們必須“先驗”它們,這種矛盾追求更高等級的現實,在此處和諧、自由、真理和知識都是絕對理想主義者的特徵。布拉德利的理論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偏好”,但實際上萊布尼茨在更早的時候提到過這一點 – 即各種關係的分類的、一元的屬性。但是他所知道的關係和意識能了解到的關係之間的聯繫卻很讓他犯難。宇宙的發展性和統一性告訴他,哲學家詹姆斯關於“絕對理想主義不再對宇宙恐懼,並可以讓道德休息”的觀點並非具有敵意的觀點。絕對理想主義者是理想主義者、適用主義者以及魯塞爾和莫爾在二十世紀初期的著作中主要提到的對象,儘管它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仍然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