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拉丁名:IxerisgracilisStebb.
屬中文名:苦蕒菜屬
屬拉丁名:IxerisCass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最低海拔:1700
生境:山坡或路旁
藥用部位:全草
藥用功能: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藥用主治:治黃疸型肝
苦蕒菜的一種,分布在山坡路旁,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別名苦蕒、老鸛菜、盤兒草、鴨舌草、苦球菜、兔仔草、牛舌草、土蒲公英...,痢疾,淋證,帶下,跌打損傷。相關配伍1、治血淋尿血:苦蕒菜1把。酒、水各半,煎服。(《針灸資生經》)2、治跌打損傷:鮮苦蕒菜根30g。水煎,加酒...
別名 入藥部位 性味 歸經 功效細葉苦蕒菜,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無毛。根細,纖維狀。花期6~9月,果期7~10月。在小隴山林區南部的雲坪、嚴坪林場有分布。
基本信息 簡介細葉小苦蕒,菊科·小苦蕒屬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高10-70厘米。生於山坡或山谷林緣、林下、田間、荒地或草甸,海拔800-3000米。
文獻 形態特徵 分布多年生草本,株高約30一80cm,無毛。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葉多數,長3.5–8cm,寬1—2cm,頂端銳尖或圓鈍,基部下延成柄,邊緣具鋸齒或不整齊...
基本資料 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分類進化 相關描述山苦蕒,別名:苦菜、節托蓮、小苦麥菜、苦葉苗、敗醬、苦麻菜、黃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蕒、苦丁菜、苦碟子、光葉苦蕒菜、燕兒衣、敗醬草。為菊科植...
簡介 組成成分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栽培方法苦蕒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苦蕒菜(Houtt.) Stebb.的全草。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癰癤疔毒,乳癰,咽喉腫痛,...
別名 入藥部位 性味 歸經 功效水苦蕒,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體無毛,或於花柄及苞片上稍有細小腺狀毛。用於清熱利濕,止血化瘀。治感冒,喉痛,勞傷咳血,痢疾,血淋,月經不調,疝氣,疔瘡,跌打損傷。
水苦蕒 正文 異名 來源 植物形態苦蕒菜屬雙子葉植物綱菊科植物。
植物簡介 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所有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