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小苦蕒

褐冠小苦蕒

褐冠小苦蕒,多年生草本,高8-50厘米,有短縮的生多數鬚根的根狀莖。生於山坡林緣、林下或草叢中,海拔500-600米。

基本信息

物種信息

種中文名:褐冠小苦蕒
種拉丁名:Ixeridium laevigatum (Bl.) Shih
屬中文名:苦蕒
屬拉丁名:Ixeridium
族中文名: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亞科中文名: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國內分布:分布福建(古田、南靖)、台灣(台南)。生於山坡林緣、林下或草叢中,海拔500—600米。
國外分布:日本、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爪哇。
海 拔:500-600
命名來源:[Act.Phytotax.Sin 31: 545. 1993]
中國植物志:80(1):258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50厘米,有短縮的生多數鬚根的根狀莖。莖單生或簇生,基部直徑1—3毫米,上部傘房或圓錐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無毛。基生葉橢圓形、長橢圓形、倒披針形或狹線形,長5—18厘米,寬o.3—3厘米,邊緣有凹齒,齒頂有小尖頭,極少全緣或羽狀深裂,側裂片1—4對,半圓形或偏卵形,頂端圓形或鈍,有小尖頭,邊緣有稀疏的小緣毛,葉柄長1—8厘米,有狹翼,翼緣常有稀疏緣毛或小鋸葉;莖生葉少數,不分裂,與基生葉同形,邊緣有凹齒或尖齒,頂端尾狀漸尖,基部無柄或有極短的葉柄;全部葉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圓錐狀花序,花序梗纖細。總苞圓柱狀,長5—6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小,卵狀披針形,長1—1.5毫米,寬不足o.5毫米,頂端急尖,內層長,線狀披針形,長5—6毫米,寬不足1毫米,頂端急尖,下部沿中脈海綿質增厚。舌狀小花lo—11枚,黃色。瘦果褐色,長圓錐狀,長3毫米,寬o.3毫米,有10條高起的鈍肋,上部沿肋有微刺毛,上部漸狹成長1.8毫米的細喙,喙細絲狀。冠毛褐色或麥稈黃色,長3毫米,微粗糙。花果期3—8月。

產地分布

分布福建(古田、南靖)、台灣(台南)。生於山坡林緣、林下或草叢中,海拔500—600米。日本、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爪哇。

菊科·小苦蕒屬植物

小苦蕒屬,舌狀花亞科、菊苣族、萵苣亞族植物。多年生草本,有時有長根狀莖。莖直立,上部傘房花序狀分枝,或有時自基部分枝。苦蕒菜屬,菊科、舌狀花亞科、菊苣族、萵苣亞族植物;50種,產東亞及東南亞,我國有20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