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心肌炎

細菌性心肌炎(bacterialmyocarditis)是由細菌直接感染,或細菌產生的毒素對心肌的作用,或細菌產物所致的變態反應而引起。

細菌性心肌炎(bacterialmyocarditis)是由細菌直接感染,或細菌產生的毒素對心肌的作用,或細菌產物所致的變態反應而引起 。
1.心肌膿腫 常由化膿菌引起,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化膿菌來源於膿毒敗血症時的轉移性細菌菌落,或來自細菌性心內膜炎時的化膿性血栓栓子。肉眼觀,心臟表面及切面可見多發性黃色小膿腫,周圍有充血帶。鏡下,膿腫內心肌細胞壞死液化,膿腔內有大量膿細胞及數量不等的細菌集落。膿腫周圍心肌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壞死,間質內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
2.白喉性心肌炎 白喉桿菌可產生外毒素,一方面可阻斷心肌細胞核蛋白體的蛋白質合成,另一方面可阻斷肉鹼介導的長鏈脂肪酸運入線粒體,導致心肌細胞脂肪變性和壞死。鏡下,可見灶狀心肌變性壞死,心肌細胞出現嗜酸性變、肌漿凝聚、脂肪變性及肌漿溶解。病灶內可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少數中性粒細胞浸潤。病灶多見於右心室壁,愈復後形成細網狀小瘢痕。有的病例出現瀰漫性心肌壞死,可導致心性猝死
3.非特異性心肌炎 在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急性咽峽炎、扁桃體炎)及猩紅熱時,可並發急性非風濕性心肌炎。其發病機制尚未明了,可能是由鏈球菌毒素引起。病變是間質性心肌炎。鏡下,心肌間質結締組織內及小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心肌細胞有程度不等的變性、壞死。
細菌性心肌炎防治
1..預防感染:細菌性心肌炎是感染致病菌引起的。防止病菌的侵入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應預防呼吸道感染和腸道感染。對易感冒者平時應注意營養,避免過勞,選擇適當的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須外出時應注意防寒保暖,飲食衛生。感冒流行期間應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
2..勞逸結合:應避免情緒突然激動或體力活動過度而引起身體疲勞,使機體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3..適當休息:急性發作期,一般應臥床休息2至4周,急性期後仍應休息2至3個月。嚴重心肌炎伴心界擴大者,應休息6至12個月,直到症狀消失,心界恢復正常。心肌炎後遺症者,可儘量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長時間看書、工作甚至熬夜。
4..飲食調攝:飲食宜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多食葡萄糖、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忌食辛辣、燻烤、煎炸之品。吸菸時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促進冠狀動脈痙攣收縮,影響心肌供血,飲酒會造成血管功能失調,故應戒菸忌酒。食療上可服用菊花粥、人參粥等,可按醫囑服用生曬參、西洋參等,有利於心肌炎的恢復。
5..體育鍛鍊:在恢復期時,根據自己的體力參加適當的鍛鍊,如散步、保健操、氣功等,可早日康復及避免後遺症。心肌炎後遺症只要沒有嚴重心律失常,可參加一般性的體育鍛鍊,如慢跑、跳舞、鶴翔莊氣功、太極拳等,持之以恆,對疾病的康復肯定是有利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