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靛頦兒

紅靛頦兒

體長約150毫米,體重22~26克。成年雄鳥上體呈現橄欖褐色;頭頂和額部棕褐色;翅羽及尾羽暗褐色;眉紋規整,自嘴基伸展至眼後方為白色;眼先及頰均為黑色;頦和喉赤紅色;腹部近於純白色。雌鳥頦和喉部略近白色,老年雌鳥頦及喉部略染粉紅色;胸部砂褐色;眉紋棕白色而不如雄鳥明顯規整;其他部分體表羽色近似雄鳥。嘴殼暗褐色,近嘴基部色淡,足趾略近角黑色。 可在中國的東北,內蒙古及甘肅等地繁殖,遷徙季節遍及華北和華東各地。

基本信息

分布範圍

紅靛頦兒 紅靛頦兒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可在中國的東北,內蒙古及甘肅等地繁殖,遷徙季節遍及華北和華東各地。

生活環境

紅靛頦兒 紅靛頦兒

紅喉歌鴝為地棲性鳥類,常棲息於平原地帶的灌叢,蘆葦叢或竹林間,更多活動於溪流近旁,多覓食於地面或灌叢的低地間。鳴聲多韻而悅耳,晨昏鳴唱最多,鳴聲尤為動聽。

生活習性

食物以昆蟲為主食,如蝗蟲、蝽象及蟻類等,此外,也吃少量野果及雜草種子。繁殖於4~6月,巢橢圓形,由雜草、枯葉、細根等構成,一側有出入口,巢內墊以細草及纖維等,巢置於地面草叢間。每巢4~5個卵,卵殼呈略灰的藍綠色,或具赤紅色點斑。

生長繁殖

紅靛頦兒 紅靛頦兒

紅喉歌鴝是較難於馴養的軟食鳴禽,新捕獲野鳥表現煩躁不安,驚而拒食,需要扎結翅羽馴養,並給以較黑暗而安靜的環境,耐心的填飼或誘食,使之逐漸習慣於人工飼養環境和人工飼料,一般約經1周便可適應人工飼養。北京地區常將新捕獲的紅喉歌鴝,結紮翅羽後用繩索繫於頸部,置於架上馴養,以活蟲誘食效果很好。過度煩躁不安的個體,也可在體羽上噴水少許,有利其安靜和加快馴熟。

供給紅喉歌鴝的飼養環境,北京地區多用精細竹製的點頦漆籠,配以精美的點頦特有的細瓷食水罐,單籠飼養雄鳥,供作玩賞其鳴唱。其飼料以百靈鳥混合粉料加入生肉末,以水調成糊狀飼喂,每天加飼昆蟲3~5條。人工飼養中的紅喉歌鴝甚喜水浴,在正常情況下,室溫15°C以上,每天供給1次浴水,應控制在體羽洗濕而不過寒為度。此鳥在籠養環境中,常因糞污粘結足趾而活動不便,甚至使趾爪腐蝕脫落,故需保持日常環境及體表清潔,勿使足趾及體表被糞污染。

因中國玩賞習慣只限於雄鳥鳴唱,很少飼養雌鳥,故尚無成對飼養紅喉歌鴝進行其繁殖育雛的研究工作。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