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酸,性寒。
歸經
歸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調經。紅花酢漿草根:清熱,平肝、定驚。
主治
咽炎,牙痛,腎盂腎炎,痢疾,月經不調,帶下;外用治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燒燙傷。紅花酢漿草根:適用於小兒肝熱、驚風。
相關配伍
1、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之咽喉腫痛:紅花酢漿草全草50g,絞榨出汁,配蜂蜜或母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之功。(《中國民間療法》)
2、治跌打損傷:紅花酢漿草30g,小鋸齒藤15g。拌酒糟包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3、治小兒驚風:紅花酢漿草15g,魚鰍串、鐵燈單各9g,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15-30g;或浸酒服。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夏秋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無地上莖,地下部分有球狀鱗莖,外層鱗片膜質,褐色,背具3條肋狀縱脈,被長緣毛,內層鱗片呈三角形,無毛。葉基生;葉柄長5-30厘米或更長,被毛;小葉3,扁圓狀倒心形,長1-4厘米,寬1.5-6厘米,頂端凹入,兩側角圓形,基部寬楔形,表面綠色,被毛或近無毛;背面淺綠色,通常兩面或有時僅邊緣有乾後呈棕黑色的小腺體,背面尤甚並被疏毛;托葉長圓形,頂部狹尖,與葉柄基部合生。總花梗基生,二歧聚傘花序,通常排列成傘形花序式,總花梗長10-40厘米或更長,被毛;花梗、苞片、萼片均被毛;花梗長5-25毫米,每花梗有披針形乾膜質苞片2枚;萼片5,披針形,長約4-7毫米,先端有暗紅色長圓形的小腺體2枚,頂部腹面被疏柔毛;花瓣5,倒心形,長1.5-2厘米,為萼長的2-4倍,淡紫色至紫紅色,基部顏色較深;雄蕊10枚,長的5枚超出花柱,另5枚長至子房中部,花絲被長柔毛;子房5室,花柱5,被銹色長柔毛,柱頭淺2裂。花、果期3-12月。(中國植物志)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村邊、路旁陰濕處。分布於全國各地,栽培,亦有野生。
不為人熟知的植物
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有葉綠素,沒有神經,沒有感覺。分藻類、菌類、蕨類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萬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