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為蠑螈科兩棲動物。雄螈全長136毫米~150毫米,雌螈147毫米~170毫米。頭部平扁,兩側脊棱顯著隆起,無唇褶,體兩側各有1排球形瘰粒14~16粒。彼此分界明顯。指4,趾5。尾較弱而側扁,鰭褶較低。背面棕黑色;頭部、四肢、尾部以及背脊棱和瘰疣部位均為棕紅色或棕黃色。捕食蚯蚓、蜈蚣、步行蟲、蝸牛等。 在雲南西部分布較廣,數量也較多,但因其去內臟的乾製品而被捕捉;又以其色斑艷麗,活體也被出售供飼養觀賞,數量急劇減少。加以人口增長,開發山區,棲息環境日益縮小,也影響其數量,需加以保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全長125-200毫米,尾長約占頭體長的76%(雌)85%(雄)。犁骨齒列呈尖端向前的倒"V"字形。皮膚粗糙,密布瘰粒。頭背兩側有顯著的骨質嵴棱。體色以棕黑色為主,前後肢貼體相向彼此超越4個瘰疣距離。本種體色雖與細痣棘螈相似,但本種頭背嵴棱與背側兩列瘰疣均極發達,瘰疣下方無肋骨尖端支持,產卵於水中;細痣棘螈的頭背嵴棱與背側兩列瘰疣均較不發達,瘰疣下方有肋骨尖端支持,產卵於陸地。頭體長91.5-122.0毫米,尾長91.5-114.3毫米。頭兩側脊棱明顯,後端向內彎曲,形成近似於三角形,頭中部脊棱較低,從頭前部向後延伸,但不到達側脊棱後方,頭側脊棱後端與耳後腺前端相連線,耳後腺略向內彎,而且有點類似人耳的輪廓;吻圓,鼻孔靠近吻端,呈半環狀,被一片小皮膚瓣蓋住,鼻孔間距適度;眼大小適中;上眼瞼大,具顆粒;上、下頜具齒,犁骨齒列呈“∧”形。皮膚粗糙,體側鈕扣狀圓形瘰粒15枚左右;第一枚瘰粒位於腋部後上方或其後一短距離,其高低位置與耳後腺在同一水平上,當後肢伸展與體呈直角時,在後肢後方有3個瘰粒。背中央縱行腺質脊棱始於頭側左右脊棱末端的卷鉤(耳後腺)水平連線上,終止於尾基部。腹側有一列疣粒,其大小略大於身體其他部位的疣粒,從前肢腋部到胯部,組成縱行,但不明顯。一列小疣從口角後方沿著頭側脊棱到吻端。頸褶不明顯,咽喉部有大小几乎一致的光滑疣粒。體側、體背面和尾部均有不同大小、分布不均勻的疣粒。腹部呈橫縫紋狀,具很小的疣粒,略突出於皮膚之上。背鰭褶明顯,起於體側最後的一個紐扣狀瘰粒處。前肢向前伸貼頭側時,指末端超過吻端;後肢前伸貼體時,趾端達腋部至胯部之間的1/2部位。整個身體為一致的棕黑色,僅吻、上下唇、咽喉部和四肢腹面色較淺,呈橄欖褐色。尾兩側為淺褐色,尾下面為暗橘褐色。

分布範圍

中國:

紅瘰疣螈分布圖 紅瘰疣螈分布圖

僅見於雲南西南部隴川及其附近。西藏和雲南的滬水、麗江、保山、騰衝、永德、龍陵、隴川、盈江、景洪、綠春、景東、雙柏、新平、建水等地區。 廣西桂林也有發現。

世界:

越南,泰國與緬甸北部,印度東北部,不丹,尼泊爾東部。

有分布: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泰國;

可能滅絕:越南;

不確定:不丹,寮國。

生活習性

紅瘰疣螈生活在海拔1000米~2400米林木繁茂、雜草叢生及其水稻田附近的山區。成螈營陸棲生活。非繁殖期多棲息在林間草叢下或陰濕環境中,覓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

生長繁殖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是卵生動物,常棲息在陰濕環境中,5~6月為繁殖季節,多在靜水凼、水內配對產卵。雌螈產卵75粒左右,卵單粒或連成單行,分散附著在水草上。卵徑2.5毫米~3毫米,動物極淺棕灰色,植物極乳黃色。幼體在水域內生長發育,長大後轉為陸棲生活。

相關種群

疣螈屬有6種(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可分為2個種組。

疣螈屬 疣螈屬

細痣疣螈種組Tylototriton asperrimus group包括海南疣螈Tylototriton hainanensis,僅見於我國海南島瓊中和陵水;細痣疣螈Tylototriton asperrimus分為兩個亞種,指名亞種Tylototriton asperrimus asperrimus分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及越南北部,文縣亞種Tylototriton asperrimus wenxianensis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地區,有時也獨立成種,即文縣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

貴州疣螈種組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 group包括紅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多見於雲南西部,在印度、尼泊爾、緬甸北部、泰國也有分布;貴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僅見於貴州西部;大涼疣螈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僅見於四川大涼山區。 (右圖冊 )

保護措施

瀕危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

近危 NT 幾近符合易危 VU

依據標準:由於該種在中國出現範圍僅20,000 平方千米,分布區分裂,棲息地的面積和質量持續下降,過度捕獲使得該物種接近“易危”等級,因此被列為“近危”等級。

中國紅皮書等級:需予關注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

中國紅皮書等級生效年代:1996。

致危因素

(1)生境退化或喪失(人為所致)-農業-作物-小農耕作

(2)生境退化或喪失(人為所致)-基本建設-居民安置

(3)采捕-藥物-維持生計或本地貿易

(4)采捕-藥物-國內貿易

(5)采捕-文化、科研或休閒活動-國際貿易。

(6)2013年初,梁河縣森林公安局成功破獲一起特大野生動物製品案,查獲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製品紅蛤蚧122070隻。

保護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

1988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與農業部聯合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Ⅱ級保護動物紅瘰疣螈,其拉丁學名現已被譯為棕黑疣螈,實際上包括了該種所指的動物。由於現稱紅瘰疣螈的拉丁學名Tylototriton shanjing是剛由Tylototriton verrucosus (現譯稱棕黑疣螈)中分出來的一個獨立的種,而動物應以拉丁學名來確指,所以,應將Tylototriton shanjing 及時列入保護名錄中。

管理規定:地方主管部門核發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利用許可證、配額、標識 。

種群動態

全球: 種群情況不詳。

紅瘰疣螈 紅瘰疣螈

中國:張玉霞1985-1986年, 在廣西桂林獨秀峰下南邊及獨秀峰北邊的孔明台處, 採到6條成體標本。1998 年5 月元江縣2次考察共採獲紅瘰疣螈標本7條。2009年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顯示,雲南有68,000條,西藏有5,000條。

附註說明:1995年基於形態學特徵,紅色型種群單列為紅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而黑色型的劃分為棕黑疣螈,兩者同屬於原喜馬拉雅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 )。棕黑疣螈為高度的水生生活生物,而紅瘰疣螈僅在繁殖季節回到水中,在非繁殖季節是完全陸生生活的。

蠑螈科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