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紅瓶子草
【拉丁學名】Sarraceniarubra
【英文名稱】SweetPitcherplant
【科屬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目、瓶子草科、瓶子草屬

個體特徵
瓶子草是一種相對體形較大氣質高雅的食蟲植物,葉子成瓶狀直立或側臥,顏色鮮艷,有絢麗的斑點或網紋,形態和豬籠草的籠子相似,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受蜜汁引誘的昆蟲失足掉落瓶中,瓶內的消化液會把昆蟲消化吸收。
分布範圍
生長周期
瓶子從在開花末期開始生長,一直到晚秋,在晚秋的時候,瓶子開始凋謝,植株長出不具補蟲功能的劍形葉(或稱葉狀柄)。由於冬季的昆蟲減少,天氣轉冷,也降低了植物的新陳代謝和其他功能,此時把能量花在長補蟲葉很不划算,劍形葉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生長習性
喜溫暖,要求較高的濕度,適宜在半陰、避風的環境中生長。
生長環境
生存溫度:0-38
適宜溫度:20-30
栽培基質:泥炭、水苔、珍珠岩、沙等
環境濕度:>30%
繁殖方法
分株:瓶子草會長側芽,當長到足夠大時,從母株上分離,單獨栽培。
扦插:使用葉插或者根莖段扦插都能繁殖,可把葉子剪半從母株上剝下,斜插於潔淨的基質上,或者將根莖切成2.5厘米一段,切口塗抹殺菌劑,平放於潔淨的基質上,再在上面鋪上濕水苔,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約2個月左右可長芽。
播種:瓶子草的種子保存期限較長,可達3-5年,但發芽時間也較長,需2-4個月。播種時可直接撒於潔淨的基質表面(最好經過殺菌消毒),放冰櫃冷藏一個多月後取出,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再需約1個月發芽,種3-5年才能長到成株。
栽培管理
基質:瓶子草在生長季節較適合採用盆浸法種植,可使用1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的混合基質。休眠期需移出水盤,保持較乾的狀態,防止爛根。也可使用純水苔、2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的混合基質。
水分:使用低礦物質濃度的水源,生長季節適合採用盆浸法種植以保持基質高濕度。
濕度:瓶子草的空氣濕度要求不高,只需保持在30%以上即可。
溫度:生長適宜溫度20-30度,10度以下會休眠,可在0-38度下存活。
光照:瓶子草是喜光植物,可接受全日照,且光照可使植株顏色鮮艷,但夏季為避免高溫,可適當遮陽。
養分:在生長季節,使用通用複合肥等稀釋四千倍噴施葉面或者灌入瓶子1/3高度,每月1-2次。
生長期:要經常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避免十熱風和濃肥,防止水溫過高,否則會引起爛根。秋冬生長期應充分接受光照,但盛夏季節要適當遮陰,以免在強光暴曬下葉筒發生灼傷。在露地充足的陽光下生長的紅瓶子草比在溫室和大棚中生長的,其瓶狀葉更鮮綠美觀。有時發生葉斑病和紅蜘蛛危害。葉斑病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紅蜘蛛用40%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
盆栽:宜選用口徑為10一15厘米的盆,用泥炭苔醉和沙的混合基質,盆底放一層粗瓦塊或陶粒作排水層。幼苗種植後,可用少量苔鮮俊蓋盆面保濕,同時把盆缽放人3-4厘米高的淺水中。
套用價值
園林景觀:紅瓶子草常用於盆栽觀賞,點綴室內窗台、陽台或几案,異常新奇,一卜分有趣。也可在庭院內開闢長方形

花槽,專門栽植色彩不一的紅瓶子草,爭奇鬥妍.別具一格。
捕食蟲類:採用陷阱作為捕蟲器的食蟲植物,通常用蜜汁來吸引昆蟲。在紅瓶子草的捕蟲器上,其瓶口附近便有許多蜜腺,能分泌出含有果糖的汁液。然而這個汁液並不是美食,而是危險的毒酒!這些用來引誘昆蟲的汁液,除了果糖之外,還含有名為coniine的物質,用以謀害昆蟲。當昆蟲食用了這種毒液,便會神智不清,或是麻痹、死亡,也因此豬籠草和紅瓶子草才容易捕到那么多昆蟲。不過,豬籠草似乎比較仁慈一些,蜜汁的毒性較低,因此前來取食的螞蟻大多能安然地回到巢中,只有最不小心或中毒過深的螞蟻才會掉入瓶中。相較之下,紅瓶子草就危險多了。其蜜汁通常是致命的毒液,昆蟲會中毒致死而落入瓶內。
食肉植物(三)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