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舟入紅橋路,
垂楊面面風。
銷魂一曲水,
終古傍隋宮。
作品鑑賞
這首五言絕句既是記游,也是弔古。在山水記游中表現對歷史的觀照,也是漁洋詩的一個特點。
前兩句寫景,勾畫紅橋一帶的秀麗景色。揚州北門外有一道曲折的溪流,人稱“小秦淮”,折向北之後,便匯入開闊的瘦西湖。紅橋便在這二水相交之處。王漁洋《紅橋遊記》中寫道:“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陡岸起伏,竹木翁郁,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溪塘,幽窈明瑟,頗盡四時之美。小艇循河西北行,林下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於潤,又如麗人靚妝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舟入紅橋之後,景色變得開朗起來。兩岸碧柳垂幔,蓬蓬如煙,間有桃花初放。紅霧妖燒,恍然如入仙境。詩人用了“面面風”三個字,興味深長。一層意思是說,風物繁茂,四面皆景,令人目不暇接;另一層意思是觸景生情,令人浮想聯翩,百感交集。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
後兩句是弔古,詩意為之一轉。眼前這個酷似南京秦淮河、杭州西子湖的風景勝區正是當年隋場帝迷戀的地方。煬帝修運河來揚州以後,就在瘦西湖的北面,蜀岡之東構造了大型的官苑,專供自己賞玩風景。據記載,當時煬帝在揚州修的宮殿就有西北宮、臨江宮、歸雁宮、回流宮、九里宮、松林宮、大雷宮等十餘座。其中尤以蜀岡頂端的迷樓為晟,其迴廊隱曲,移步換境,簡直令人入而不得復出。煬帝曾自贊說:“使真仙遊此,亦自當迷。”然而好景不長,曾幾何時,隋煬帝就風流喪盡,化為揚州的一抔黃土,隋王朝也隨之覆滅。李商隱在《隋宮》一詩中曾深沉地嘆道: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羌城乍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瘦西湖今天碧水仍在,大虹橋兩岸垂楊依然,只有它們還在終日陪伴著隋宮的遺址,向人們訴說這個令人嘆息的故事。這裡詩人雖未像李商隱那樣描繪一幅淒涼的暮景,卻用“銷魂”二字將眼前這幕美妙的春景染上了一層傷感的色彩。
美麗的景色和享受奢侈的一生,永恆的山水和短暫的生命,這樣鮮明的對照,引發人感悟的東西很多,與其說詩人在發思古之幽情,倒不如是在面對湖水咀嚼人生的真味。這種真味直到今天仍有它的意義。
作者簡介
王士禛(1634一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台)人。1655年進士,授揚州府推官。後升任禮部主事。歷充經筵講官,國史副總裁。官至刑部尚書。卒,諡文簡。士填是康熙朝數十年詩壇盟主。論詩承繼唐司空圖“自然”“沖淡”、宋嚴羽“妙語”“興趣”之說,創“神韻說”其主旨在要求詩人於詩歌創作中追求一種清淡閒遠的藝術境界,沾溉一代,影響極大。創作上灑脫自然,意蘊清悠,別有情致,尤以絕句為擅場;律詩及古體詩中亦有一些氣勢雄放、格調蒼熟之作。生平著述甚富,有《帶經堂集》、《南海集》、《蠶尾集》、《漁洋詩話》、《香祖筆記》,所編有《十種唐詩選》,又有《唐賢三昧集》。另有筆記《居易錄》、《池北偶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