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
黨政辦
經濟發展辦
社會事務辦
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
農業綜合服務站
鄉鎮事務服務站
土地與村鎮服務站
文化與廣播服務站
鄉鎮財政所
計畫生育服務站
紅星鎮人民政府地址:安徽省潁上縣紅星鎮
歷史沿革
作為淮北平原上的重鎮,行政區劃幾經變動,69年設立紅星人民公社,1973年紅星人民公社轄吳寨、郭元管理區,79年劃分為紅星、陳店人民公社,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建立紅星、陳店兩鄉,屬南照區管轄,1992年撤區並鄉,紅星、陳店兩鄉合併為紅星鄉人民政府,2001年撤鄉設鎮,成立紅星鎮人民政府。
自然資源
紅星鎮地處淮北平原中部,屬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紅芋、玉米、大豆、芝麻、油菜、花生及各類瓜果、蔬菜等。紅星鎮充分利用黃淮海綜合開發的歷史機遇,加強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設施,綜合治理開發低湖窪地,大力發展林業和養殖養業。開挖精養魚塘6000畝,開闢牧場1000畝,營造速生經濟林5204畝,森林覆蓋率達22%。
農業發展
鎮黨委、政府把推廣農業科學技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為發展的第一要任務,建成高標準農田林網科技示範園2000畝,反季節蔬菜大棚基地3000畝,良種繁育基地5000畝。經過黃淮海項目綜合開發和廣大幹群的艱苦奮戰,全鎮境內實現了林成網,樹成行,田成方,道循環,路相通,溝相連,渠相接,澇能排,旱能灌,旅遊生態農業帶動全鎮轉的發展新局面。
經濟建設
紅星鎮注重加大市場整治力度,最佳化經濟投資環境,積,極招商引資,爭取項目,利用外資建廠興辦企業,全鎮現有大、中、小企業176家,其中民營企業123家。2003年實現企業營業性收入336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896萬元。
社會發展
全鎮現有中國小幼稚園13所(其中:中學、幼稚園各一所),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在校生鞏固率均為100%,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帶動文體事業的全面提升。全鎮18個行政村都建有合格的村級衛生室,擁有衛生保健員34人,保障了村級衛生防疫工作正常開展。鎮衛生院大樓使用面積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現有醫務人員48人。內設科室齊全,醫療設備先進,醫療技術精湛,促進全鎮衛生保健事業的拿面發展,1997年初級衛生保健通過省級達標驗收。2003年春紅星鎮衛生院被縣人民政府確立為“非典”防治定點醫院,醫療條件更加改善。
綜合服務站
貫徹落實上級農業方面的政策和指示精神;宣傳普及有關農業方面的法規;協調農業各部門的關係和工作;負責農民合作組織工作。貫徹上級有關水利、水保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防汛抗旱、節約用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作;負責水資源統一管理,組織編制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綜合規劃,並組織實施。制定林業發展規劃,林業生產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和檢查驗收;負責有關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落實、監督、檢查,配合上級執法部門對違法案件的查處;負責本地區各類林業數據歸類存檔工作。 負責農業新技術的引進、試驗、推廣以及農業生產資料方面的服務工作;畜牧品種改良服務,養殖技術推廣以及防疫服務工作;農業種、養技術培訓及普及工作;負責農機年審年檢、安全生產、農業機械新技術、新機型的推廣服務及農機監理工作。
鄉鎮特色
紅星鎮歷史悠久。銅台子遺址呈高墩形,位於陳大橋西側,距紅星村陳店子自然莊1公里的小潤河岸邊,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60米,面積約6000米,是潁上縣境內保存最古老的文化遺址之一。據省文物考古所考證,在新石器石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古老的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主要民間藝術有嗩吶、剪紙、舞龍燈、花挑子、大鼓書等,尤其是丁樓村的嗩吶班遠近聞名,是本地人民民眾喜聞樂見民間文化生活。
紅星鎮地靈人傑,物產豐富,養殖業和鑄鋁業享譽四方。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小潤河灣低湖窪地進行綜合開發,大力發展養殖業,積極推廣改良西門塔爾午、波爾山羊和三元雜交豬;開挖精養魚塘6000畝,實行立體養殖,並根據市場需求,重點發展鯉鯽、毛蟹、武昌魚等特種水產養殖。曾分別榮獲省、市、縣“水產養殖示範鄉鎮”。紅星鎮手工鑄造業發展迅速,現在全鎮從事鑄鋁業人員已達3000多人,足跡遍20多個省市,成為事譽全國的人工鑄造業。
安徽潁上縣的鄉鎮
潁上縣地處黃淮平原南端,淮河、潁河在潁上交匯。全縣面積1859平方公里,有151萬人口、160萬畝耕地,轄31個鄉鎮、24個居委會,有27個民族,漢族占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