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鄉[四川省南江縣]

紅光鄉[四川省南江縣]
紅光鄉[四川省南江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光鄉地處南江縣西南方,與長赤鎮、付家鄉、天池鄉、侯家鄉、下兩鎮、黑潭鄉毗鄰,幅員面積43.6平方公里,鄉鎮府駐地紅光街道與縣城距離58公里,野(洋溪)正(直)路橫貫該鄉柏山村、玉白村、青山村、黑池村。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紅光鄉紅光鄉

紅光鄉地處南江縣西南方,與長赤鎮、付家鄉、天池鄉、侯家鄉、下兩鎮、黑潭鄉毗鄰,幅員面積43.6平方公里,鄉鎮府駐地紅光街道與縣城距離58公里,野(洋溪)正(直)路橫貫該鄉柏山村玉白村青山村黑池村。距S101國道線沙(河)南(江)公路段25公里。轄12個行政村,一個街道居委會,60個村民小組,4899戶,17355人,有耕地11417畝(田8161畝,地3256畝),勞動力7592個。2004年國民生產總值3029萬元,人均GDPl740元,人均純收入1514元,計畫生育率91%,人口自然增長率5‰。全鄉地勢以低山為主,相對平坦,土地肥沃,水源條件好,能充分保障農業用水,僅玉堂水庫、黑池子水庫能自流灌溉10個村40個村民小組,素有“漁米之鄉”之稱。平均海拔750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光熱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181毫米,多年平均氣溫158℃,年平均日照時數1785小時,無霜期320天。

歷史沿革

紅光鄉紅光鄉
清朝紅光鄉名叫沙溪場,屬長池鄉地。1933年,長池成立縣,中共長赤縣委員會和長赤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建立,改長池為長赤,下轄5個區,沙溪場為第二區。1944年紅光又更名為玉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在玉堂設立第四區公所,1955年2月撤銷。1958年更名為紅光人民公社。1984年改紅光人民公社為紅光鄉,設立紅光鄉人民政府至今。

民俗文化

紅光鄉紅光鄉
民間風俗。紅光鄉歷代人口較多,經濟繁榮,民風純正,百姓憨厚,勤勞、善良,為人處事熱情大方,禮貌待客,豪爽俠義。婚喪嫁娶,生朝滿日,敲鑼打鼓,嗩吶鳴號,盡顯禮儀,親朋好友團聚,熱鬧非凡。遇有來客,擅請陪客顯露主之熱誠,客之尊貴。逢年過節、喜事盈門張貼對聯,懸掛大紅燈籠,以示慶賀。

民間文化。廟宇以柏山村明政寺娃娃岩觀音廟、茨竹村關羽廟較為出名,廟中雕像做工精巧,形態多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古建築以張家祠堂、禹王宮(今中心國小)、關帝廟(舊為米市,今改建為鄉人民政府)、戲樓較為出名,建築風格奇特,工藝精巧。

社會事業

紅光鄉紅光鄉中學
教育事業。全鄉現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一所,完小11所,國中生在校學生998人,15個教學班,教職142人,40台教學電腦,學校環境一流,教學設施達標,教學質量在全縣有口皆碑,曾被縣府表彰為教學質量生源配送二等獎;國小有在校生2252人,57個教學班,有教職175人,適齡兒童人學率993%,2所私立幼稚園,3名教師,120名在校幼兒,在校生鞏固率為99.2%,校點危房改造850平方米。中心國小曾多次被市、縣表彰為校風示範學校和德育教育先進單位。醫療衛生。1個乙級鄉衛生院,20張病床,醫療設施較為齊備,16個鄉村衛生網點,35名鄉村醫生,2005年鄉衛生院、黑池村衛生站全面實施達標改造,成功地迎接了市衛生髮展現場會的召開,得到了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占全鄉總人口96 5%的農民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

綜合經濟

紅光鄉生豬
經濟發展狀況。養殖業以發展無公害生豬為龍頭,全鄉生豬飼養量達39710頭,年出欄28060頭,發展了年出欄生豬20頭以上的大戶110戶;飼養小家禽45萬隻,圈養南江黃羊5000多隻。種植業上,發展翡翠米原料基地5500畝,水稻制種1000畝,地膜玉米、地膜洋芋、大棚蔬菜5800畝,以黑池村、青山村、玉堂村為主的千畝紅提科技示範園,已初具規模。2267畝退耕還林區域正在籌備建設金銀花基地。全鄉以翡翠米、生豬、家禽水果為特色的立鄉立村產業正在形成。基礎設施建設。街道及相鄰村電視光纖傳輸人戶率達100%,全鄉12個村利用村村通工程建有12個閉路轉播點,電視收視率達95%,建有移動聯通基站,網路覆蓋全鄉12個村,程控電話、無線電話實現村村通,機關單位及個別家庭已開通網際網路。小靈通基站正在籌建中。建有供水站一座,受益戶達460戶,1152人,能保障街道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已實現村村通電,2004年全鄉農村電網已全面改造完工,建有紅光水輪泵微型小水電站一座。集鎮建設。75米長的關帝大橋橫跨東西,將新老街緊緊相連,集鎮框架被進一步拉大,新街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外來建房投資經營達110多戶,老街農貿市場已全面改造完工。個體工商戶332戶,集散經營戶115戶,從業人員800多人,逢雙日當場,四面八方客商雲集,集鎮建有三支隊伍,管理井井有條,徹底整治“髒、亂、差”現象,積極創建文明集鎮、衛生集鎮,以此帶動二、三產業的發展。招商引資環境優越。近年來,努力提高集鎮城市化水平,在“以寬鬆的環境吸引人,以良好的服務及發展的條件留住人”上做文章,提出了“你發財,我發展:你營利,我服務”的口號,制訂了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實行無門坎政策,在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一路綠燈,各職能部門提供“一站式”服務、“跟蹤式”服務和對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保護制度,為投資商提供最佳、最理想的優質服務。外商投資勢頭強勁,目前,已建成的年產1100萬匹磚的玉澎源制磚廠;引進的成都邛萊縣建起年產1000立方米的術材半成品加工廠;南江石油煤建公司建起的紅光加油站;廣元博拉福美國紅提公司租賃的黑池村千畝紅提園;正直電力公司開發的紅光水電站已初見效益,發展勢頭看好。

發展思路

牢固樹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戰略思想,堅持經營“三大資源”,發展“三大經濟”,加快“三大轉變”,踐行“三個代表”,實現“三大目標”的發展思路,根據紅光實際,科學提出建設一園、開發三線、建立三大支柱、培育六大產業、發展六大項目。建設.園:以黑池村、青山村、玉堂村為核心,建成3000畝生態紅提觀光園,實現綠色經濟產業化。開發三線:開發新野正公路線、雙青線、老野正公路線,建成以翡翠米、金銀花、水稻制種、水果為主的綠色經濟走廊。建立三大支柱:以飽肚子為目的的農業支柱產業,以掙票子為目的的新型工業支柱產業,以活流通為目的的商貿支柱產業。培育六大產業:一米二豬三花四茶五黃羊六勞務。確立六大項目:雙青油路及鄉村公路建設項目;集鎮新區建設及部份老街硬化項目;紅提園擴建規模化建設項目;以解決人畜飲水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發展畜牧業為主的農村經濟發展項目;啟動青山村花石村玉堂村、柏山村扶貧重村項目建設。按照總體規劃,科學布局,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方法,努力把紅光建設成為文明、富裕之鄉。

黑龍江省巴彥縣紅光鄉

基本情況

紅光鄉位於黑龍江省巴彥縣西北部,東與興隆鎮相交,西與呼蘭縣蓮花鎮相鄰,南與呼蘭白奎鎮相連,北與綏化市隔泥河相望。全鄉幅園面積188.1平方公里,8個行政村,61個自然屯,9294戶,人口40928人,17.57萬畝耕地,其中水田1.2萬畝。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幹旱,夏季淡熱多雨,秋季涼爽溫潤,冬季寒冷少雪。全年日照時間長,無霜短,土質肥沃,適於農作物生長。有500萬平方米水面,千畝魚池,萬畝草原,2處原始蘆葦盪,面積10萬平方米,適於旅遊開發。哈綏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興隆支線橫穿東西,交通四通八達,適於招商引資,客商投資辦廠。近年來,全鄉充分發揮交通、水面、草原、能源、城郊五大優勢;緊緊抓住糧多企四大主業;培育生豬生產,黃牛生產,綠色食品生產三個基地建設;強化工業和商服兩個小區建設,建設一條高科技展示帶。全鄉龍頭企業有黑龍江省紅光鄉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榆樹菌類開發有限公司,哈爾濱龍業木業公司,哈爾濱東升鍋爐廠,紅光種豬場,萬寶肉雞養殖場,2005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3.9億元,糧豆薯總產量達6.6萬噸,農民收入人均收入3400元

主要經濟
紅光鄉玉米
種植業以玉米、大豆為主導,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2005年,我鄉種植業走穩玉米、增大豆、改水稻、擴薯類、上雜糧、打綠牌的路子,種植玉米7萬畝;大豆6萬畝,其中高油大豆1.5萬畝,高蛋白大豆1.5萬畝;水稻3萬畝;脫毒馬鈴薯1萬畝;綠色穀子3000畝。大力推進畜牧業養殖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進一步提高,進一步加強畜牧業的發展步伐,繼續抓好畜禽,“種、料、管、防、訓、售、銷”七大體系建設,全年完成生豬存欄11.7萬頭;大牲畜存欄6500頭(匹);綿羊存欄5200隻;山羊存欄7400隻;家禽存欄13.3萬隻。出欄肥豬5.2萬頭;出欄綿羊3500隻;出欄山羊5500隻;出欄家禽12萬隻。加強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動物防疫滅病工作,切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發展,春、秋防疫密度達100%。以豐農食用菌廠為龍頭,擴大食用菌生產規模。2005年,豐農村黨支部以食用菌廠為基地,組建了紅光鄉食用菌生產協會,吸收會員120戶名,形成支部+協會+農戶的產業鏈條,每戶種植木耳2萬袋,年實現收入8000元。同時協會在生產木耳巴西菇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草莓、葡萄等品種,為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又與哈市美康責任有限公司簽定300畝脫毒馬鈴薯定單,每畝實現收入800元。

經濟發展

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勞務輸出質量。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信息服務,2005年全鄉轉移外出共工程隊21個,轉移人數4570人,實現勞務收入1828萬元。招商引資工作成果顯著,2005年,我鄉充分發揮交通、水面、草原資源、城郊五大優勢,從哈市鑫地公司引資1736萬元,已到位1326萬元,在紅光工業小區內建成紅光鋼管廠,現已投產。從哈市美康責任有限公司引資190萬元,建成脫毒馬鈴薯生產基地。以巴彥博大糧食收售加工有限公司為龍頭,從金鑼集團引資1000萬元,全鄉11家糧食收售企業聯合組建紅光鄉批發大市場。吸引南方客戶到我鄉收購大豆、玉米,年可收購大豆10萬噸,玉米15萬噸。同時,促進了運輸業的發展,全鄉農用運輸車達518台,年實現收入600萬元。

文教衛生

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教育力學力量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進一步最佳化。從市教委爭取資金54萬元,新建豐望國小。投資4萬元,維修了福利國小。從市扶貧辦爭取資金5萬元,維修了榆樹中學食堂和鍋爐。嚴格控制中國小收費標準,達到家長滿意、社會滿意。計畫生育率達90.4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以下,配置微機一台,計畫生育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三為主”方針和“三結合”工作得到全面落實,計生工作水平整體提高,投資15萬元,更新了鄉政府所在地路兩側路燈,組織農民秧歌隊,豐富了農民業餘生活。交通環境全面提高。2005年“一事一議”籌資25萬元,維修了南窯至金山、洪廣村南環路,金山至羅慶井,白河至何家窪子等道路,總計20.5公里;協助修建建成至新富村5.6公里四級白色路面,10月1日正式通車;從市交通局爭取資金26萬元,維修了豐農水庫大橋和修建後寶龍大橋;投資10萬元,建設洪廣村三門孫家大橋。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