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佩里·巴洛

約翰·佩里·巴洛

約翰·佩里·巴洛(外文名:John Perry Barlow),出生於美國懷俄明州,全球最著名的黑客之一。約翰·佩里·巴洛因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撰寫了很多網際網路新興哲學著作而聞名,尤其是於1996年發表的《網路空間獨立宣言》。 2018年2月7日,約翰·佩里·巴洛逝世,享年70歲。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約翰·佩里·巴洛有一個WASP(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清教徒)的名字,曾在一個只有一間房子的學校里接受教育。

約翰·佩里·巴洛,把cyberspacey套用到今天的媒體中,並且和其它人創立了電子邊界基金會。這是一個為保衛網路上的言論自由的非贏利組織。Barlow是個很難被打敗的傢伙,這也使他成為最著名的黑客。

儘管他在Grateful Dead樂隊的鼓手和舞蹈演員的身份隱藏了他的《Apple PowerBook》一書的光彩,他仍然是跨越21世紀的人物。這本自述性質的書描述了他在推進網路言論自由時,反抗“邪惡集團”的日子,包括微軟,AOL,甚至Motion 美國圖片協會。Barlow的最大希望是“我們將在網路空間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文明,這種文明要比政府創造的文明更人道,更公平。”另外,他相信:“上網後,人會獲得內在的解放。事實證明網路對文化的影響要比其它東西對文化的影響更有力。我相信,當越來越多的人上網而不是看電視時,這一定會發生。

約翰·佩里·巴洛是“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EFF)的創辦人之一,曾為該基金會副董事長。也是全球電子連結(The WELL,Whole Earth’Lectronic Link)的董事會成員,並擔任CSC先鋒團(Vangusrd Group of CSC)和全球商業網路(Global Business Network,GBN)的顧問。 經常撰寫文章或發表演講,討論社會虛擬化問題,是電腦安全、虛擬現實、數字智慧財產權等主題的評論家。

1977年,撰寫《成人行為準則》,這個準則在Reddit和其他地方流傳多年。這個準則列出了巴洛就生活方式給出的25個簡明要點,包括“擴大你的可能性意識”、“過令人難忘的生活”和“忍耐”等等。

1990年,與約翰·吉爾莫爾(John Gilmore)和米奇·卡普爾(Mitch Kapor)共同創立了電子前沿基金會。

1996年,發表《網路空間獨立宣言》。

2012年,成為新聞自由基金會(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Foundation)的創始人之一。

2018年2月7日早上,約翰·佩里·巴洛逝世,享年70歲。

言論觀點

對於信息的態度最大的錯誤,乃是錯把容器當成內容。當我們開始把信息轉變成後古登堡時代的產品,很容易以為“書”就是該項產品;我們建起一個巨大的工業設備來製造那些物品,把它們當作工廠生產的貨物。從發行 的角度看,書籍或烤麵包機沒有什麼不同。我們仍認為信息是產品,是物件, 是由原子組合而成的東西,而非由比特(bits)組合而成。我們仍然沒辦法 認識一件事:信息發生於兩個心靈之間,流動不歇,互有往來,而且惟有在 此情形下信息才存在。

在一般的產權概念下欲擁有信息,是行不通的。所有物(property)乃是指可以從你這兒拿走的物件。假設我有一匹馬,你把馬偷走了,我無法再 騎它,它的價值便從我這兒消失。但假如我有一個創意點子,你偷了去,不 僅我仍擁有該點子,而由於現在有兩個人擁有同一個點子了,該點子本身就 更有價值。你偷了它,使它增加價值。一個信息經濟體系的基礎,在於此體系能否解決信息嫡值(entropy)的問題,能否提高價值,向複雜化發展—— 待我們認識這一點了,才可能由信息經濟體系獲利。

熵即平均信息量數據(data)和信息不同。你可以用機器收集無限多的數據塊,但若要把數據轉成信息,你就必須用人的智慧來處理數據,從中產生意義。此乃信息與其他產品的最大不同。物質世界的產品通常就是它們自身,不論外在情 境為何。烤麵包機就是烤麵包機。但在信息世界裡,每一則信息的價值,來自它與某個判定此信息有無意義的智慧之間的關聯。這也是信息經濟中很難理解的部分,因為大家太習慣把所有東西都歸納為一般的物質層次。

約翰·佩里·巴洛 約翰·佩里·巴洛

另一個問題是經驗。經驗也和信息不一樣。經驗是感官系統與其所能觸及的現象之間實時的互動關係,可經由電子傳播取得,亦可因置身於環境之 中而得。身體裡每一個神經元都在評估周圍環境,與環境互動,試驗環境, 隨時保持警覺。這就和信息不同,信息在大部分情況下是由經驗取得的,經過去粗取精壓縮成一種格式。 信息像是脫水的乾貨:乾巴巴的內容,沒有太多溝通作用。通過信息可以追溯一大堆現象,而現象製造了數據。網際網路及隨網路而生之種種現象的 功用,在於製造出能提供互通經驗的環境。現在,我們不在某情況的現場卻 能提出問題,這和過去差別很大。因為現在我們在腦中形成對於世界的認知 時,多半根據信息,而信息來自大型的把它們積累在一起的機器,這些機器 依照未必追求精確或真實的指令操作。智慧財產權是一種矛盾形容法(oxymoron)。此概念中所謂的“知識”(intellect),暗指一種關係:你提出一套有意義的經驗或其產物,你將那 些經驗傳遞給我的方式乃是與我建立某種關係。老式的傳播方式是如此。電視和廣播的傳播形態是非常不對稱的關係,造成不對稱關係的正是科技。事實上,當你以“理解”為目的時,你會儘可能模擬真實經驗,因為理解來自 經驗。你也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可以向生產信息的來源提問題的位置,而你會 想辦法多問,並調整自己對於該來源的認識,以配合你接下來要問的問題。 在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總有一種沒有仔細描繪出來但異常生動的關係。 以“死之華”樂團來說,他們的觀眾是表演時很主動的一環,就某種意義來 說,是他們在表演。不待樂手開始演奏,觀眾就知道樂團接下來要表演那一 首曲子,而且近乎心靈感應似的,把這一點告訴了樂手。本質上是信息的東酉,應該視之為愛情或友誼。你不會說自己擁有友誼,不會把朋友當作財產。理想的信息交換關係,不是物質上的交換,倒更像是朋友關係。

有人認為,基於實際的理由,不可放棄以物質形式為基礎的智慧財產權概念。持此種想法的人,需要再思考:如果有這么一個環境,在此環境裡,一件商品與一場演講並無明顯的不同;若你仍要依財產的模式來擁有該商業物 件,只要你堅持此模式,你就犧牲了言論自由。著作權概念的目的在於增進言論和行銷的自由,反觀我們現在的狀況,著作權概念卻壓抑了言論自由。 電子前線基金會捍衛電腦空間的疆域,使其不在地理範圍內受各國的霸 權式的侵犯。今日地理疆域中的強權國家,乃工業革命後的產物;以民族為基礎的國家”(nation-state)形式出現,是為了滿足工業的需求和目的。工業階段衰退後,那些原本相當穩固的權力關係變得輕易可取。感受到本身 力量逐漸贏弱的體制,會不惜一切代價鞏固自己力量。凡不能借共識獲得支 持的,通常便用權勢強取。我們應該促進一場我們所認為的“革命”。

電腦空間本質上是反主權的。人們心理得有準備,以地理為疆域的各國政府、極可能會損害此反主權的精神——他們正蠢蠢欲動。欲控制電腦空間的政府,所憑的理由全出於他們自己文化里的怪異。比之如我們美國人的性 困擾——媒體讓我們持續地勃起,而宗教和文化告訴我們,衝動勃起是不對的。可憐我們陷入雙重的束縛,一方面我們被影像轟炸,另一方面被文化道德勸誡;認知失調巨矣!

德國人意圖控制電腦空間,不讓十幾歲的男孩使用。伊朗設法禁止人們在網路空間裡談起異教的話題,兩性之間若有不妥當的接觸也不行。每一個 文化將以自己文化里主要的妖魔鬼怪為藉口,干涉電腦空間的活動,進而欺凌之。

我們所見這些嘗試治理的舉動,出自全然無知的人,進入一片他們陌生的天地,手持根本不屬於他們的工具。1770年左右,文人潘恩(Tom Paine) 在英國撰文鼓吹美洲殖民地獨立,並為此晉見英王喬治三世。他見英王時的心情,八成和我進白宮時差不多。根本沒去過的地方居然敢說自己有道德上 的權力得以治理,讓我目瞪口呆。John Perry Barlow網路交往與其他交往一樣需要踐履,以網路交往為核心的網路空間概念的真正的傳教士是巴洛(John Perry Barlow)。他是著名的美國邊疆基金會(EFF)的發起人之一,也是著名的網上社區全球電子連結(the WELL)的董事會成員。他指出:"網際網路及隨網路而生之種種現象的功用,在於製造出能夠提供互通經驗的環境。" 他強調,人們應該相信計算機的聯接的確已經使得網路空間變成了現實,並可以用任意暗示具有空間性的名稱相稱謂15。他認為,電子通信絕不僅是通信高技術,而已衍生出一個區間——網路空間,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和"邊疆",它需要一套新的隱喻,呼喚一套新的規則和行為16。巴洛和他的電子前線基金會是網路空間的激進的捍衛者,他們認定網路空間是反地理主權的。這種立場是網際網路的結果,網路空間越來越與網路交往相關聯,已經成為網路亞文化的生長環境。網路交往的發展導致了網上虛擬社群的出現,這使得網路空間的概念中虛擬交往空間和空間等意涵進一步強化。斯通(A.R.Stone)將網路空間視為一種社會空間,他指出: "五花八門的電子網路正在形成一種人際互動的模式,它與人們熟知的集會、通信組和羅斯福式的壁爐談話等類似,是社會空間的一種新形式。我們不妨稱之為’虛擬’空間——一種由共識形成的想像中的交往處所。其最近的發展表明,’距離’、’內外’乃至’軀體’等概念都被賦予了新意涵,這種變化往往令人不安 .與之類似,在1993年出版的《虛擬社區:電子邊疆的家園》一書中,萊恩格爾德(Howard Rheingold)認為網路空間是一個概念空間,通過計算機媒介通信(CMC)技術,文字、人際關係、數據、財富和權力都能在其中得到顯現。以上網路空間的諸定義的發展表明,網路空間的定義經歷了一個由幻像描述而現實概括的過程,人們對網路空間的理解是從不同的維度逐漸展開的。有的將網路空間等同於虛擬實在,有的強調信息的存儲和流動,有的從計算機媒介通信(CMC)和計算機聯網的角度定義;有的視其為個體的概念空間,有的則突出其社會互動方面。其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有二,一是互動性,即網路空間是一個交往空間;二是虛擬性和匿名性,其主要表現是網際身份認同這一網路空間所獨有的問題。顯然,對網路空間中的網路交往和身份認同問題的討論,應以對網路技術和網路亞文化的理解為前提。

外界評價

布洛克曼

巴洛的文章傳遍網際網路上每個角落,許多人從文中得知關於網上的言論自由,以及網路所挑起的問題的諸多辯論。他是一匹“北美土狼”。巴洛發出的任何一封電子郵件,都是一樁電腦空間的事件。他的電子郵 件告訴你:他是一個“認知上的異議分子”,是電子前線基金會(一個致力於護衛網路空間公民自由的團體)的創始人。他的信把自己的行蹤記錄下來:今天在法國,住坎城的馬丁尼茲飯店;然後一陣風似地,阿姆斯特丹、溫斯頓—塞勒姆、 舊金山、聖何塞跑一圈,最後回到懷俄明的派恩代爾(Pinedale)。他也往白宮跑。他與無家可歸的人接近。他在瑞士的“戴佛士經濟研討會”(Davos Economic Conference)上,向世界級的商界領袖上課。他指導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他一面在網際網路上與一群不知名人士聊天,一邊舒服地坐在空軍2號飛機上(也許等著升級成為空軍1號)。他認識許多值得 認識的人——包括一群世界上最美麗聰明的女人。有一位與他關係特別親密的女士是辛西婭.霍納博士,1994年4月,辛西婭從洛杉磯飛往紐約途中,因心臟病去世——幾個小時前是巴洛送她到機 場的。她是心理學家,人活潑且有趣。他們倆深愛對方,計畫要共度人生。 她去世時,差兩天滿30歲。事發後巴洛整個人垮了。巴洛提出多項看法,探討他認為是新通訊革命的現象,頗獲在座眾學界巨擘好評。巴洛寫過數不清的學術報告,包括《創意經濟學》和《電腦空間獨立宣言》,書卻一本也沒寫成。還好我不代理他的著作。

哲人保羅.沙弗

巴洛是電腦圈的土狼。他負責往外跑,越過營火範圍,進入黑暗,然後回來通報看見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四面八方的變化。

辯護人/邁克·戈德溫 巴洛借用早期開拓美國西部的例子,讓我們把今日的網路世界想像成一個類似原始美國西部的地方——一個開墾中的地方。同時,他發現這地方的 “原住民”正面臨威脅,前來開拓的人不假思索地一步步入侵。在電腦空間裡,我們不能犯下幾百年前開疆闢土時所犯下的錯誤。

政治家/史蒂夫·凱斯

巴洛是電腦空間裡比較有意思的人。這裡很多人是蠻呆板的。與巴洛在 一起,像是聽見起床號。和他聊天會讓你的腎上腺素急速分泌。

情人/戴夫·瓦伊納

我不知道巴洛在玩什麼把戲,到底想要什麼。不是錢吧?他說了些狂妄 的話,不但不真,而且危險。我讀過他的《網路空間獨立宣言》,很多人在 網路上連上此文,也引用片段;那時正逢《通訊規範法案》出爐,很多人嚇死了。巴洛多少認為他們在電腦空間上抓不到你;那就錯了。很明顯地他們找得到你。大家可以拿他的話為靠山,大冒其險,但到頭來不是入獄,就是受傷,或致死。

作家/約翰.馬爾科夫

80 年代起,很多人鑽進這一行來。巴洛鑽了進來,也不過就是個機會主義者,找到了自己藏身的窩。他喜歡與有權勢的人親近,這不怎么好。他喜 乘坐空軍 2 號飛機旅行。

製作人理察.沃爾曼

我對巴洛的第一印象——我猜很多人和我一樣——他像個乏味的西部牛仔。但是,我們大錯特錯。儘管他那種比你強的模樣,稍微有點令人受不了, 但他真是聰明,頭腦清楚,人也熱情。而且,說也奇怪,大家竟選他為“業界的善良人”。

標準市民/霍華德·萊茵戈德

巴洛自己自成一個知識的生態系統,他的特殊來自他的感染力。他對於 網路這新媒體的外在政治現實有敏銳的觀察,而他的觀察成為一群相信言論 自由者的關鍵依據,這群人後來形成一股驚人的基層政治力量。但是我常希望巴洛小心他的用字遣詞。

先知/大衛·邦內爾

巴洛遊走在邊緣。他的求生之道在於聰明、有個性、懂得招待客人。他是這一團體的靈魂。他的口才和機智神乎其神。我希望關於網路檢查的問題 讓他集中心力,專注下來,用他的才華做點有意義的事。他的100 公尺高欄 跑得很好,但尚未跑完一場馬拉松。

牛虻/約翰.德沃夏克

巴洛已然是一位傑出的聲音位元(sound-bite)人,他能作曲。不過他也是填詞人,所以我猜那很合理。他是同輩人里的詩人。

聖人凱文.凱利

巴洛是電腦空間的“區域參議員”。他也許是第一位把電腦空間當政治來玩的人。他基本上擁有非經選舉而得的席位:他在很多方面代表網際網路對 外發言,儘管不是所有人都樂見他如此做。巴洛富有人道主義精神,並且帶 若干神秘主義氣息,但他具備豐富的科技常識,非常能言善道。電腦空間參議員這項職務,他是絕佳人選。

英媒評選IT行業的十大怪才

英國知名媒體2009年7月評選出10大IT業怪傑,其中蘋果CEO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微軟Word之父親查爾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美國自由軟體運動精神領袖理察·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等。以下為10大IT怪才簡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