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創作論

本書論述了紀錄片創作的基本要素、基本特徵,詳盡地介紹了世界紀錄片的風格與流派、中國電影紀錄片的創作、中國電視紀錄片嬗變與發展、群體與風格、作品與實務、DV創作、世界先進電視業與製作環境的發展等,並輔以大量的中外優秀紀錄片作品分析。

內容提要

紀錄片創作論紀錄片創作論
紀錄片是了解一個國家、社會和民族文化發展的最好渠道和方式。真實的紀錄片集納起來所保留的就是一部人類文明史,它的珍貴价值是無法替代的。本書論述了紀錄片創作的基本要素、基本特徵,詳盡地介紹了世界紀錄片的風格與流派、中國電影紀錄片的創作、中國電視紀錄片嬗變與發展、群體與風格、作品與實務、DV創作、世界先進電視業與製作環境的發展等,並輔以大量的中外優秀紀錄片作品分析。全書內容紮實豐富,視野開闊,實務操作性強,可供高等學校影視專業及相關專業和影視愛好者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石屹,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員、中國高校影視協會會員。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碩士學位。有十多年新聞傳媒工作(報紙、電視台)經歷和紀錄片研究經驗。1997年到華東政法大學從事新聞學專業創辦和教學工作。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有專著《電視紀錄片——藝術、手法與中外觀照》。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紀錄片創作的基本要素 第一節 創作題材 一、社會內容題材的紀錄片 二、自然內容題材的紀錄片 第二節 創作環境 一、人文環境 二、自然環境 三、社會環境 第三節 創作主體 一、創作主體的素養 二、創作中的情感體現 三、創作主體的審美判斷選擇 第四節 題材·主體·環境:三位一體 一、優秀紀錄片必備的基本條件 二、紀錄片的價值與魅力 第二章 紀錄片創作的基本特性 第一節 真實——紀錄片的基石和魅力所在 第二節 客觀記錄 主觀表達 第三節 紀錄片的審美底線 第三章 世界紀錄片風格與流派 第一節 大師們的創作風格和建樹 第二節 紀錄片巨匠的貢獻 第三節 兩種創作方式  第四章 中國電影紀錄片創作 第一節 新聞紀錄片 第二節 文獻紀錄片 第三節 人類學紀錄片 第五章 中國電視紀錄片嬗變與發展  第一節 起步學習階段(1958-1978年)  第二節 探索提高階段(1978-1989) 第三節 創新發展階段(1989-至今) 第六章 群體與風格 第一節中央電視台軍事部創作群體  第二節 地方電視台創作群體  第三節 上海電視台國際部紀錄片創作群體 第四節 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紀錄片室、海外中心專題部等創作群體 第五節 獨立紀錄片製作人  第六節 群體形成與發散的原因 第七章 作品與實務 第八章 DV創作 第九章 世界先進電視業和製作環境的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數位技術除了影像上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外,對展示關注人的題材,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1996年DV的橫空出世,帶來了文化領域中的自由表達,催生了一批新的紀錄片導演,這些編導的作品和以往專業編導相比生活質感更強。他們把目光對準普通人,拍攝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獨立製片人楊天乙的《老頭》(1999年)用DV近距記錄下了一群被忽略的北京退休老頭的日常生活,片子中拍攝和剪接儘管粗糙,但其對人的關注,具有一種歷史、人文的價值。張麗玲的《我們的留學生活》(1999年),除了創下高收視率之外,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也帶給人們一個靈感。由此,DV作品的“故事性”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它在紀錄社會,反映現實方面的作用和功能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自此開辦的紀錄類的節目把“講故事”作為核心策略或突破口,如北京電視台的《紀錄》欄目、中央電視台的《紀事》欄目都是如此。

隨著DV時代的到來,影像客群進一步細分的格局將會形成。電視媒介主動為DV打開通道,創造電視與DV合作的平台,對於占有廣泛影像資源及新的客群群體無疑有著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和前瞻意義。 DV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現在都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關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