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 組編張友生,鄧子云主編
出 版 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2-1
頁 數:648頁
開 本: 16開
I S B N :9787121080692
所屬分類: 圖書 >> 計算機/ 軟考>>信息系統工程師考試
定價:75.00元
包裝: 平裝
宣傳語
一書在手 過關無憂
內容簡介
本書由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組織編寫,全書內容涵蓋了考試大綱規定的所有知識點,對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有重點地進行了細化和深化。閱讀本書,就相當於閱讀了一本詳細的、帶有知識注釋的考試大綱。準備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掌握考試重點和難點,熟悉知識點的布局。
前 言
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和領導的國家級考試,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但這同時也決定了其考試範圍的廣度和深度都比較大,使許多考生在複習和準備上都遇到了很多的難題。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是2009年新開考的級別。
由於考試大綱規定的考試知識點體系龐大,對考生而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為此,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考試大綱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編寫了本書,以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級別的考試輔導指定教材。
本書根據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的考試大綱編寫而成,內容緊扣大綱,全面實用。本書在組織和寫作上,傾注了作者們的許多精力和心血,相信能夠對考生提高通過率,有效地完成“考試過關”提供幫助。考生可通過閱讀本書,迅速掌握考試所涉及的知識點,全面進行梳理和系統學習考試大綱中的內容。
作者權威,陣容強大
希賽是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技術和IT教育公司,在網際網路服務、圖書出版、人才培養方面,希賽始終保持著IT業界的領先地位。希賽對國家信息化建設和軟體產業化發展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利用希賽網(http://www.csai.cn)強大的平台優勢,加強與促進IT人士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實現IT價值。“希賽,影響IT”是全體希賽人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
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是希賽公司下屬的一個專門從事IT教育、教育產品開發和教育書籍編寫的部門,在IT教育方面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的遠程教育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門的認可和推廣,特別是在系統分析、需求分析、架構設計和項目管理的人才培養方面,有口皆碑。同時,在高端課程方面,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開設的課程有軟體工程系列、項目管理系列、企業管理系列,以及網路安全系列課程。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負責中國IT教育入口網站學賽網(http://www.educity.cn)的運維工作。
本書由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組編,由鄧子云、張友生主編。全書共分30章。第1~3章由張友生編寫,第4~10章由鄧子云編寫,第11~14章由羅永紅編寫,第16、18、19由李雄編寫,第15、20章由陳志風編寫,第21章由王勇編寫,第17章由施游編寫,第22、23章由彭雪陽編寫,第25、26章由胡釗源編寫,第27、28章由桂陽編寫,第29、30章由唐強編寫。梁賽、周泉、王冀、謝順參加了稿件的校對和編輯、審理工作。
互動討論,專家答疑
有關本書的意見反饋和諮詢,讀者可在希賽網(http://www.csai.cn)社區“書評線上”版塊的“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欄目中與作者進行交流。對於讀者的提問,作者們將會線上進行解答。
如果您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任何問題,或者您要了解最新的考試資訊和動態,可以登錄中國IT教育入口網站——學賽網論壇(http://bbs.educity.cn),進入“軟考|資格水平考試”欄目,與廣大考友進行交流和討論。在這裡,您可以和數十萬名考生進行線上交流,討論有關學習和考試的問題,討論人生和職業規劃的話題。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會為您提供全程的答疑服務,線上回答您的問題。
線上測試,心中有數
學賽網線上測試系統(http://test.educity.cn)為考生準備了線上測試(如下圖所示),其中有數十套全真模擬試題和考前密卷,考生可選擇其中任何一套進行測試。測試完畢,系統自動判卷,立即給出分數。
對於您做錯的地方,系統會自動記憶,待第二次參加測試時,可選擇“試題複習”,這樣,系統就會自動地把您原來做錯的試題顯示出來,供您重新測試,以加強記憶。
如此,您可利用學賽網線上測試系統檢查自己的實際水平,加強考前訓練,做到心中有數,考試不慌。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且本書涉及的知識點多,書中難免有不妥和錯誤之處,編者誠懇地期望各位考生和讀者不吝指教和幫助,對此,我們將深為感激。
編者
2008年10月
目 錄
第1章 信息化基礎知識 1
1.1 信息化概念 1
1.1.1 信息 1
1.1.2 信息化 2
1.1.3 國家信息化體系要素 3
1.1.4 信息系統分類 4
1.2 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6
1.2.1 政府信息化的作用和意義 6
1.2.2 電子政務的概念和內容和技術形式 7
1.2.3 電子政務的技術形式 9
1.2.4 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模式 10
1.2.5 電子政務建設的技術模式 10
1.3 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13
1.3.1 企業信息化概述 13
1.3.2 企業資源規劃的結構和功能 16
1.3.3 客戶關係管理在企業的套用 18
1.3.4 企業門戶 21
1.3.5 企業套用集成 23
1.3.6 供應鏈管理的思想 25
1.3.7 商業智慧型 27
1.3.8 電子商務的類型與標準 30
1.4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及共享 32
1.5 信息化法規政策標準規範 34
第2章 信息系統服務管理 36
2.1 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 36
2.1.1 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辦法 36
2.1.2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專業技術人員資質管理 40
2.2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管理 42
2.2.1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 43
2.2.2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管理 45
第3章 信息系統建設與系統集成 48
3.1 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 48
3.1.1 信息系統的產生階段 48
3.1.2 信息系統的開發階段 48
3.1.3 信息系統運行階段 49
3.1.4 信息系統消亡階段 49
3.2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50
3.2.1 結構化方法 50
3.2.2 快速原型法 50
3.2.3 企業系統規劃方法51
3.2.4戰略數據規劃方法 51
3.2.5 信息工程方法 52
3.2.6 面向對象方法 52
3.3 系統集成 53
3.3.1 系統集成商的發展 53
3.3.2 系統集成策略 53
第4章 項目管理一般知識 55
4.1 項目管理的理論基礎與體系 55
4.1.1 項目與項目管理 55
4.1.2 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的特點 58
4.1.3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 59
4.1.4 項目管理專業領域 65
4.2 項目生命周期和組織 67
4.2.1 項目生命周期 68
4.2.2 項目干係人、一般階段和過程組 70
第5章 立項管理 76
5.1 項目的機會選擇 76
5.1.1 從政策導向中尋找項目機會 76
5.1.2 從市場需求中尋找項目機會 77
5.1.3 從技術發展中尋找項目機會 77
5.1.4 從特定事件中尋找項目機會 78
5.2 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報告 78
5.2.1 可行性分析 78
5.2.2 可行性分析報告 84
5.3項目論證與評估89
5.3.1 項目論證與評估的基本概念 89
5.3.2 項目可行性報告的真實性評估 90
5.3.3 項目可行性報告的客觀性評估 91
5.3.4 項目評估報告 92
5.4 項目招投標流程及管理 92
5.4.1 招標 93
5.4.2 投標 94
5.4.3 開標、評標和中標 95
第6章 項目整體管理 97
6.1 項目整體管理概述 97
6.1.1 項目干係人 97
6.1.2 項目整體管理的過程與作用 98
6.2 項目章程 99
6.2.1 項目章程的輸入 99
6.2.2 制定項目章程所用的技術和工具 100
6.2.3 項目章程的輸出 100
6.3項目範圍說明書的編寫 101
6.3.1 編寫項目範圍說明書的依據 102
6.3.2 編寫項目範圍說明書的方法與工具 102
6.3.3 範圍說明書的內容 103
6.3.4 範圍說明書的確認與變更控制 103
6.4 項目管理計畫 104
6.4.1 項目管理計畫的內容 104
6.4.2 項目計畫的制定方法 108
6.4.3 項目管理計畫的制定過程 110
6.4.4 實施項目管理計畫 112
6.5 項目的監督與控制 112
6.5.1 項目監督的內容 112
6.5.2 項目控制的方式 113
6.6項目整體變更控制114
6.6.1 整體變更控制的輸入和輸出 114
6.6.2 整體變更控制的工具與技術 116
第7章 項目範圍管理 117
7.1 項目範圍管理概述 117
7.1.1 項目範圍與項目範圍管理 117
7.1.2 項目範圍管理的主要過程 118
7.2 項目啟動 119
7.2.1 了解IT項目背景信息 119
7.2.2 項目啟動的依據 120
7.2.3 IT項目的啟動會議 121
7.3 範圍管理計畫編制 121
7.3.1 項目範圍管理計畫的編制依據 121
7.3.2 範圍管理計畫的工具和技術 122
7.3.3 範圍管理計畫的內容 122
7.4 項目範圍定義 123
7.4.1 範圍定義概述 123
7.4.2 範圍定義的依據 124
7.4.3 IT項目範圍說明書 125
7.5 工作分解結構技術 126
7.5.1 WBS的用途 126
7.5.2 製作WBS的方法 127
7.5.3 WBS的套用 128
7.6 項目範圍核實與控制 129
7.6.1 項目範圍核實 129
7.6.2 項目範圍控制 130
第8章 項目進度管理 133
8.1 項目進度管理的概述 133
8.1.1 項目進度及項目進度管理 133
8.1.2 項目進度管理的過程 134
8.2 活動定義 134
8.2.1 進一步分解項目工作 135
8.2.2 項目活動的特徵 135
8.2.3項目活動定義的結果 136
8.3 活動排序 137
8.3.1 活動排序的依據 137
8.4 活動資源和活動持續時間估算 141
8.4.1活動資源估算142
8.4.2 時間估算的依據 142
8.4.3 時間估算的方法 142
8.5 項目進度計畫的編制 143
8.5.1 進度計畫的內容 144
8.5.2 計畫編制的依據 144
8.5.3 計畫編制的方法 145
8.5.4 進度計畫編制的結果 149
8.5.5 計畫編制中的問題與對策 150
8.6 項目進度控制 151
8.6.1 項目進度控制的原則 152
8.6.2 影響項目進度的因素 153
8.6.3 項目進度控制的過程 153
8.6.4 進度控制的方法 154
8.6.5 IT項目進度控制 156
第9章 項目成本管理 158
9.1 項目成本管理概述 158
9.1.1 項目成本與成本管理 158
9.1.2 影響IT項目成本的因素 159
9.1.3 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160
9.1.4 成本管理思想的發展 163
9.2項目成本估算164
9.2.1 成本估算的類型 164
9.2.2 成本估算的依據 165
9.2.3 項目成本估算方法166
9.3項目成本預算168
9.3.1 成本預算的特徵 168
9.3.2 成本預算的編制 169
9.3.3 成本基準計畫 170
9.3.4 不可預見費用分析 171
9.4 項目成本控制 171
9.4.1 成本控制的依據 172
9.4.2 成本控制的方法 172
9.4.3 掙值分析法 173
9.4.4 成本控制的結果 176
第10章 項目質量管理 178
10.1 質量管理概述 178
10.1.1 質量和質量管理 178
10.1.2 質量管理的過程 180
10.1.3 現代質量管理 181
10.2 質量管理方法與體系 184
10.2.1 戴明改進循環 184
10.2.2 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 186
10.2.3 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 188
10.3 項目質量規劃 190
10.3.1 質量規劃依據 190
10.3.2 質量規劃工具與技術 191
10.3.3 質量規劃成果 192
10.4 項目質量保證 192
10.4.1 質量保證的意義 193
10.4.2 項目質量保證過程 193
10.4.3 軟體質量保證 194
10.5 項目質量控制 195
10.5.1 實施質量控制 195
10.5.2 質量控制工具與技術 196
10.5.3 質量控制成果 199
第11章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201
11.1 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201
11.1.1 項目人力資源 201
11.1.2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201
11.1.3 項目人力資源的激勵 202
11.2 項目人力資源規劃 207
11.2.1 IT項目組織的確定 207
11.2.2 IT項目角色與職責 208
11.2.3 IT項目人員配備管理計畫 209
11.3 項目團隊組建 210
11.3.1 項目經理的選擇 210
11.3.2 項目團隊成員選擇 210
11.4 項目團隊的建設與管理 212
11.4.1 團隊的概念 213
11.4.2 項目團隊的發展與建設 214
11.4.3 項目人員培訓 215
11.4.4 績效評估 217
第12章 項目溝通管理 220
12.1 溝通管理概述 220
12.1.1 溝通的概念 220
12.1.2 溝通的過程 222
12.1.3 溝通的類別 223
12.1.4 溝通網路 225
12.1.5 項目溝通管理 226
12.2 溝通規劃 227
12.2.1 項目溝通分析 227
12.2.2 溝通管理計畫 227
12.3 信息發布 229
12.3.1 信息發布方式 229
12.3.2 召開有效的項目工作會議 229
12.4 績效報告 230
12.4.1 績效報告的工具與技術 230
12.4.2 績效報告的結果 231
12.5 項目干係人管理 231
12.5.1 遵循溝通原則 232
12.5.2 影響項目溝通的因素 232
12.5.3 使用溝通技巧 233
12.5.4 選擇合適的溝通方法 234
12.5.5 項目溝通管理工具與模板 235
第13章 項目契約管理 237
13.1 契約的概念 237
13.1.1 契約的基本概念 237
13.1.2 契約的基本原則 237
13.1.3 契約的基本形式 238
13.1.4 契約的基本條款 238
13.1.5 契約的生效時間及地點 239
13.1.6 無效的契約及契約條款 239
13.1.7 契約的賠償責任及變更或撤銷 239
13.2 契約的分類、特點及主要內容 240
13.2.1 契約的分類 240
13.2.2 契約的主要內容 242
13.2.3契約的特點243
13.3 信息系統工程契約管理的作用、原則和內容 244
13.3.1 契約管理的作用 244
13.3.2 契約管理的原則 244
13.3.3 契約管理的內容 245
13.4 契約爭議的概念、起因和調解辦法 246
13.4.1 概念 246
13.4.2 起因 246
13.4.3 調解辦法 247
13.5 契約違約的概念、起因和處理辦法 247
13.5.1 概念 247
13.5.2 起因 248
13.5.3 處理辦法 248
13.6 契約索賠的概念、起因和處理辦法 250
13.6.1 概念 250
13.6.2 起因 250
13.6.3 處理辦法 250
第14章 項目採購管理 252
14.1 項目採購管理概述 252
14.1.1 為什麼要採購 252
14.1.2 項目採購的過程 253
14.2 採購規劃 254
14.2.1 編制依據 254
14.2.2 決策分析 254
14.2.3 IT項目採購的分類 255
14.2.4 項目採購規劃成果 256
14.3 項目招投標 256
14.3.1 編制詢價計畫 256
14.3.2 詢價 257
14.3.3 選擇供應商 257
14.3.4 招投標管理法律法規 258
14.3.5 招標方式 259
14.4 項目契約管理 260
14.4.1 契約的基本類型 260
14.4.2 管理收尾與契約收尾261
第15章 文檔與配置管理 263
15.1 信息系統文檔 263
15.2 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 264
15.2.1 配置項 264
15.2.2 配置管理 265
15.3 配置管理過程 266
15.3.1 配置管理中的角色和分工 266
15.3.2 配置管理流程 267
15.3.3 配置管理計畫 268
15.4 配置標識 268
15.4.1 確定配置項 269
15.4.2 配置項命名 269
15.4.3 配置項的描述 269
15.5 版本控制 270
15.6 變更控制 271
15.6.1 變更控制概述 271
15.6.2 配置庫 272
15.6.3 配置基線 273
15.6.4 變更的實現 275
15.7 構造管理 277
15.8 配置狀態報告 279
15.9 配置審核 280
第16章項目變更管理282
16.1 項目變更管理概述 282
16.1.1 基線的概念和重要性 282
16.1.2 影響項目變更的主要因素 283
16.1.3 項目變更對項目的影響 283
16.1.4項目變更控制的基本原則 284
16.1.5 變更控制的工作程式 285
16.2 需求變更管理 286
16.2.1 項目需求管理概述 286
16.2.2 需求變更確立的原則 286
16.2.3 需求變更管理控制程式 287
16.3 進度變更管理 288
16.3.1 概述 288
16.3.2 進度變更確立的原則 288
16.3.3 進度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式 288
16.4 成本變更管理 289
16.4.1 項目成本管理概述 289
16.4.2 成本變更確立的原則 289
16.4.3 成本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式 290
16.5 契約變更管理 290
16.5.1 項目契約管理概述 290
16.5.2 契約變更確立的原則 291
16.5.3 契約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式 291
第17章 信息系統安全管理 292
17.1 信息系統安全和安全體系 292
17.1.1 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292
17.1.2 信息安全的體系架構 293
17.2 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 296
17.2.1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概念 296
17.2.2 風險評估的意義和作用 297
17.2.3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基本要素 298
17.2.4 風險評估的途徑 299
17.3 信息安全策略 300
17.3.1 威脅分析和風險分析 300
17.3.2 制定安全策略 302
17.3.3 制定詳細計畫實施安全策略 303
17.4 密碼技術 304
17.4.1 對稱密碼體制 304
17.4.2 非對稱密碼體制 304
17.4.3 混合密碼體制 305
17.5 訪問控制 305
17.5.1 訪問控制技術 305
17.5.2 身份認證技術 306
17.5.3 網路安全訪問控制 306
17.6 用戶標識與認證 308
17.6.1 基於X.509的PKI 308
17.6.2 X. 509證書介紹 309
17.6.3 PKI證書的作用 310
17.6.4 PMI與PKI 312
17.7 安全審計與入侵檢測 313
17.7.1 安全審計概述 313
17.7.2電子數據安全審計314
17.7.3 安全審計與入侵檢測系統 316
17.8 信息系統安全的組織管理 317
17.8.1 設計原則與策略 317
17.8.2 安全設計 319
17.8.3 安全工程的實施 320
17.8.4 安全工程的監理 320
17.8.5 安全教育 320
17.8.6 安全管理制度 321
17.8.7 信息安全管理的國際標準 321
17.9 信息系統安全工程 323
17.9.1 信息系統安全工程概述 323
17.9.2 基於能力成熟度模型與方法 325
17.9.3 SSE-CMM模型體系結構 326
17.9.4 SSE-CMM的過程能力水平 327
17.9.5 SSE-CMM的套用 328
17.9.6 ISSE方法概述 329
17.9.7 ISSE體系結構 332
第18章 項目風險管理 334
18.1 項目風險與項目風險管理 334
18.1.1 風險與項目風險 334
18.1.2 項目風險管理 335
18.1.3 IT項目風險管理過程 337
18.2 風險管理規劃 337
18.2.1 風險管理規劃的概念 338
18.2.2 IT項目風險管理計畫338
18.3 風險識別 340
18.3.1 IT項目風險識別的過程 340
18.3.2 風險識別的方法 341
18.3.3 風險登記冊 342
18.4定性風險分析343
18.4.1 IT項目定性風險分析的目的 343
18.4.2 定性風險分析的方法 343
18.4.3 更新風險登記冊 344
18.5 定量風險分析 345
18.5.1 定量風險分析概述 345
18.5.2 軟體項目定量風險分析的方法 345
18.5.3 IT項目風險評估 349
18.5.4 更新項目風險登記冊 350
18.6 風險應對規劃 351
18.6.1 IT項目風險應對的原則 351
18.6.2 IT項目風險的應對方法 351
18.6.3 更新風險登記冊 353
18.7 風險監控 353
18.7.1 IT項目風險監控的目標 353
18.7.2 IT項目風險監控的方法 354
18.7.3 IT項目風險監控的結果 355
第19章 項目收尾管理 356
19.1 項目驗收 356
19.1.1項目驗收的意義 356
19.1.2項目驗收範圍的確認及確認依據 357
19.1.3 項目驗收的組織及驗收程式 357
19.2 項目後評價 358
第20章 軟體工程基礎知識 361
20.1 軟體需求分析與定義 361
20.1.1 軟體需求與需求過程 361
20.1.2 需求調查與問題定義 362
20.1.3 可行性研究 364
20.1.4 需求分析 366
20.2 軟體設計 367
20.2.1 軟體設計的基本原則 367
20.2.2 用戶界面設計 369
20.2.3 設計評審 370
20.3 軟體測試 371
20.3.1 測試的目的 371
20.3.2 測試的類型 372
20.3.3 測試的階段 375
20.3.4 性能測試 376
20.3.5 第三方測試 377
20.3.6 面向對象測試基礎 378
20.4 軟體維護 378
20.4.1 軟體的可維護性 378
20.4.2 軟體維護的分類 380
20.5 軟體質量保證及質量評價 381
20.5.1 軟體質量概述 381
20.5.2 軟體質量保證活動 383
20.5.3 軟體質量保證的實施 385
20.5.4 全面質量管理 387
20.5.5 六西格瑪管理 391
20.6 軟體復用 393
20.6.1 檢索與提取構件 393
20.6.2 理解與評價構件 394
20.6.3 修改構件 395
20.6.4 構件組裝 395
20.7 軟體開發環境 396
20.7.1 軟體開發環境概述 396
20.7.2 軟體開發環境的功能與分類 397
20.7.3 軟體開發環境的結構 398
20.7.4 軟體開發環境的發展 399
20.8 軟體過程管理 399
20.8.1 CMM綜述 400
20.8.2 CMMI綜述 406
20.8.3 CMM與CMMI的比較 408
第21章面向對象系統分析與設計409
21.1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409
21.1.1 對象與封裝 409
21.1.2 類與類庫 410
21.1.3 繼承與多態 410
21.1.4 訊息通信 412
21.1.5 面向對象方法學的優點 412
21.2 UML概述 412
21.3 UML的建模機制 414
21.3.1 用例圖 414
21.3.2 類圖和對象圖 416
21.3.3 互動圖 417
21.3.4 其他圖形 418
21.4 面向對象分析 420
21.4.1 OMT方法簡介 420
21.4.2 用UML進行分析 421
21.5 面向對象設計 422
21.5.1 Coad/Yourdon方法 423
21.5.2 Booch方法 424
21.5.3 OMT方法 425
21.5.4 Jacobson方法 426
第22章 軟體體系結構 428
22.1 軟體體系結構概述 428
22.2 軟體體系結構建模 429
22.3 典型的軟體體系結構 431
22.3.1 分層系統 432
22.3.2 C2風格 432
22.3.3 客戶-伺服器風格 433
22.3.4 三層C/S結構風格 435
22.3.5 瀏覽器-伺服器風格 437
22.3.6 異構結構風格 438
22.4 軟體體系結構分析與評估 439
第23章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442
23.1 數據倉庫概論 442
23.2 數據倉庫的結構 443
23.3 數據倉庫的設計與開發 444
23.4 數據倉庫技術 445
23.4.1 數據管理技術 445
23.4.2 數據存儲技術 446
23.4.3 數據倉庫接口技術 446
23.5 數據挖掘技術概述 447
23.5.1 數據挖掘的定義 447
23.5.2 數據挖掘的功能 448
23.5.3 數據挖掘常用技術 449
23.6 數據挖掘工具 449
23.7 數據挖掘的流程 450
23.8Web數據挖掘與XML 451
第24章 WEB SERVICE技術 453
24.1 什麼是WEB SERVICE 453
24.2 WEB SERVICE模型 454
24.3 WEB SERVICE使用流程 455
24.4 WEB SERVICE協定堆疊 456
24.5 XML在WEB SERVICE中的套用 459
第25章 J2EE與.NET平台 460
25.1 J2EE平台簡介 460
25.1.1 分散式的多層應用程式 460
25.1.2 J2EE組件 461
25.1.3 J2EE容器 462
25.1.4 J2EE的部署 462
25.2 .NET平台簡介 463
25.2.1 .NET平台概述 464
25.2.2 .NET Framework 464
25.3 J2EE和.NET平台的異同 465
25.3.1 開發語言 465
25.3.2 企業計算 466
25.3.3 小結 468
第26章 工作流技術 469
26.1 工作流和傳統管理軟體 469
26.2 工作流和業務流程重構 470
26.3 工作流系統的實現 471
26.4 工作流與ERP系統的套用 476
第27章 軟體構件與中間件 478
27.1 構件模型及實現 478
27.2 構件獲取 479
27.3 構件管理 480
27.4 構件重用 481
27.4.1 檢索與提取構件 482
27.4.2 理解與評價構件 483
27.4.3 修改構件 483
27.4.4 構件組裝 483
27.5 常用構件標準 484
27.5.1 EJB基礎知識 484
27.5.2 DCOM基礎知識 485
27.5.3 CORBA基礎知識 485
27.6 中間件技術 487
27.6.1 中間件概述 487
27.6.2 中間件的分類 488
27.6.3 中間件技術在集成中的套用 490
27.6.4 中間件的發展趨勢 490
第28章 計算機網路知識 492
28.1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492
28.1.1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492
28.1.2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494
28.2 網路協定與標準 499
28.2.1 OSI網路層次模型 499
28.2.2 區域網路協定 502
28.2.3廣域網協定505
28.3 網路結構與通信 507
28.3.1匯流排型拓撲結構 507
28.3.2 星型拓撲結構 507
28.3.3環型拓撲結構 508
28.3.4 拓撲結構的選擇 509
28.4 INTERNET和INTRANET初步 509
28.4.1Internet協定509
28.4.2 Internet套用 512
28.4.3 Intranet初步 514
28.5 網路伺服器 515
28.5.1 DNS伺服器 515
28.5.2 電子郵件伺服器 516
28.5.3 FTP伺服器 518
28.5.4 代理伺服器 519
28.5.5 DHCP伺服器 520
28.6 網路交換技術 522
28.6.1 多路復用技術 522
28.6.2 交換技術 523
28.7 網路存儲技術 524
28.7.1 NAS和SAN 524
28.7.2 數據管理 526
28.8網路接入技術530
28.8.1 xDSL接入 531
28.8.2 HFC接入 533
28.8.3 高速乙太網接入 534
28.8.4 X.25接入 534
28.8.5 DDN接入 535
28.9 無線網路技術 536
28.9.1 WiMax 538
28.9.2 CDMA2000 540
28.9.3 WCDMA 540
28.10 光網路技術 541
28.10.1 接入網用SDH系統 542
28.10.2 無源光網路 542
28.10.3 無線光通信 543
28.11 網路規劃與設計 544
28.11.1 套用需求分析 544
28.11.2 現有網路系統分析 545
28.11.3 需求分析 546
28.11.4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550
28.11.5 網路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552
28.11.6 網路系統的設計 555
28.11.7 設計評審 561
28.12 綜合布線 562
28.13 機房工程 564
28.14 網路管理 565
28.14.1 網路故障管理 566
28.14.2 網路安全管理 568
28.14.3 系統性能分析 574
第29章 智慧財產權管理 576
29.1 智慧財產權保護 576
29.1.1 我國的智慧財產權制度 576
29.1.2 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執法體系 578
29.1.3 項目管理中的智慧財產權問題 579
29.2 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 580
29.2.1 著作權法客體 580
29.2.2 著作權法主體 581
29.2.3 著作權 581
29.3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582
29.3.1 條例保護對象 583
29.3.2 著作權人確定 583
29.3.3 軟體著作權 583
29.4 契約法 585
29.4.1 契約的訂立 585
29.4.2 契約的效力 586
29.4.3 契約的履行 587
29.4.4 契約的變更和轉讓 589
29.4.5 契約的權利義務終止 589
29.4.6 違約責任 590
29.4.7 其他規定 591
29.4.8 承攬契約 592
29.4.9 建設工程契約 593
29.4.10 技術契約 594
29.5 投招標法 597
29.5.1 總則 597
29.5.2 招標 598
29.5.3 投標 599
29.5.4 開標、評標和中標 600
29.5.5 法律責任 601
29.6 政府採購法 603
29.6.1 總則 603
29.6.2 政府採購當事人 604
29.6.3 政府採購方式 605
29.6.4 政府採購程式 605
29.6.5 政府採購契約 607
29.6.6 質疑與投訴 607
29.6.7 監督檢查 608
29.6.8 法律責任 609
第30章 標準與規範 611
30.1 標準化概述 611
30.1.1 標準化基本概念 612
30.1.2 標準化機構 613
30.1.3 標準分級與標準類型 617
30.2 軟體工程基礎標準 620
30.3 軟體工程開發標準 620
30.4 軟體工程文檔標準 622
30.5 軟體工程管理標準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