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體檢

精神體檢

所謂精神體檢,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對受檢者進行精神健康方面的評測,從而測定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一個人的人格。

釋義

所謂精神體檢,是用科學的方法對受檢者進行精神健康方面的評測。在西方,以“心理測評”為標誌的職場體檢大行其道。從員工到管理層到領導方式培訓,甚至在僑民安置領域,都普遍採用職業心理測評。而中國以往只是在徵兵體檢中才採用“精神體檢”,不過近年來上海、北京等一些大醫院也為市民開起了“精神體檢”的服務,但針對職場的專門“精神體檢”,醫院、企業或個人求職者都沒有時興起來。

起源

是源於1980年開發成功的心理定期健康診斷系統。到目前,已經有2500家公司,250萬人次接受了這項心理調查。它的內容包括了職場、身體、精神和性格四個方面。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皮層有個“快樂中樞”。它接受適宜的刺激後呈興奮狀態,能把各種美好的東西複製出來,在人的機體內發生一場“生物化學暴風雨”,激活人體機能,洗刷生理疲勞和精神倦怠,所以目前很多人比較注重。

社會現象

精神體檢 精神體檢

很多人的意識里,“身體健康”與“健康”是畫等號的,只要身體沒毛病,那就一切安好。所以很多個人都很重視自身的身體問題,每年都去醫院進行一次體檢,很多單位也將體檢作為一項員工福利。但很少有單位或個人關心自己的心理問題,就更別提精神問題了。
然而,聯合國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是指身體、心理和包括社會適應在內的健全狀態。也就是說“身體健康≠健康”。

其實精神健康與生理健康一樣重要。現在人們大多處於緊張的工作、生活狀態,疲勞的生理導致亞健康,疲勞的心理同樣會導致精神上的亞健康,長此以往,就會引發煩躁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的發生。造成這一狀況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只承認軀體上的疾病,而忽略了精神的疾病。一些看過精神門診的人坦言,如果讓單位同事知道了,會遭來種種非議,會被認為患了“神經病”,從而更加重了心理負擔。時下,有近三分之二的精神疾病患者因誤解或害怕遭受歧視等因素而未曾尋求治療。

方式

精神體檢 精神體檢

就是由指定機構(主要為日本精神健康研究所,或稱JMI)通過公司發給“SALARYMAN”其製作的調查問卷,“SALARYMAN”通過回答調查問卷即可。一般的答卷時間只需要40分鐘到一小時左右。之後,由日本精神健康研究所對答卷進行評判,從而判斷該員工的精神健康狀況。根據評判,日本精神健康研究所再提供給該員工相應的建議。

報告按身心健康、性格傾向、職場環境、綜合評價四項對答卷人進行評價。其中前三個課題又分別包括了10個左右的小課題,並各自附有柱狀圖。柱有的一側標有“0,25,50,75,100”的數字,一般人的水平在50左右。根據數字柱的高矮,可以直觀地判斷自己在各個小課題上的精神狀態和與一般人相比自己的精神狀態如何。除柱狀圖外,對於以上的四個方面都分別有文字性的詳細陳述。這些陳述不僅很客觀,而且用詞非常親切。對現有狀態評價的同時,也相應地對將來要注意的方面加以提醒。

專家建議

應加大對精神衛生方面的投入,加強對全體職工尤其是關鍵崗位的“精神體檢”,並將“精神體檢”制度化,早一點發現精神疾患,早一點採取預防措施,合理安排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